青光眼是全球最常见的不可逆致盲病因,作为多因素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约7600万,预计2040年将增至1.118亿。
庞大患者还深陷治疗三重困境中——终身用药依从性差、激光治疗效果随时间减弱、传统手术易引发感染或破坏结膜组织,无数人的视力在困境中逐渐黯淡。
就在这一治疗需求亟待突破之际,眼科医疗科技公司Iantrek近期传来新进展。其宣布完成4200万美元C轮融资,由USVP、aMoon Fund联合领投。据悉,这笔资金将重点用于助推公司首创生物介入疗法——AlloFlo Uveo技术的全球商业化。
01
从临床痛点出发:修复天然通路,而非重建
“传统手术要么创伤大,要么依赖已受损的通路,我们想做更温和的解决方案。”Iantrek创始人、哈佛眼外科医生Tsontcho Ianchulev博士的创业初心,源于他洞察到在传统青光眼治疗中,始终存在两难:要么依赖已病变的引流通路,要么通过手术创建新通路。前者降压潜力有限,后者易引发低眼压、结膜侵蚀等并发症,甚至让患者失去未来治疗的可能。
团队将目光重新投向眼球自身的生理结构。人体眼球天然存在两条房水引流通路——小梁网与葡萄膜巩膜。其中,小梁网易因年龄增长或疾病堵塞,而葡萄膜巩膜通路仅因年龄增长逐渐变窄。基于这一发现,Iantrek确立了核心研发方向:激活的葡萄膜巩膜通路,而非修复已受损通路或创建新通路。
这一想法最终落地为AlloFlo Uveo——一款能在体内实现“液态变凝胶”的智能支架。与传统金属、塑料支架不同,它采用特殊生物材料制成,可顺应眼部组织特性:注入眼内后快速定型,轻柔撑开堵塞的葡萄膜巩膜通路,既避免创伤,又保留眼球原有生理结构。
![]()
AlloFlo Uveo产品示意图 来自:Iantrek官网
02
“智能相变”的分子级工程,实现精准支撑
AlloFlo Uveo的核心竞争力,藏在“液态注入、体内成形”的智能特性中,这背后是生物医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的精密融合。
在分子设计层面,其核心是一种“两性”生物高分子共聚物,分子链上同时存在亲水基团与疏水/温敏性基团。在25℃室温下,分子由亲水基团主导,材料呈透明液态,便于通过极细导管输送;一旦进入35℃的眼内环境,温敏基团触发疏水作用,分子链在数秒内迅速缠绕交联,形成三维网状凝胶。
![]()
AlloFlo Uveo分子材料示意图 来自:Iantrek官网
为确保安全性与稳定性,研发团队还将相变临界温度(LCST)精确控制在 32—34℃,既保证储存运输中不发生意外相变,又能在进入体内后瞬间激活。
在工程学上,团队通过调节聚合物分子量与交联密度,将成型后凝胶的弹性模量(软硬度)精准匹配周围的巩膜和睫状体组织,实现柔性支撑,既足够强韧以抵抗眼压、保持通道开放,又足够柔软以避免损伤组织。
同时,凝胶的多孔结构既能保证房水顺利排出,又能阻挡细胞过度增生,从设计上降低了通路再次堵塞的风险。
目前,该材料已通过ISO 10993全套生物相容性测试,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排异反应。其非降解性特质旨在提供永久支撑,避免了可吸收材料疗效衰减的弊端。
03
从液态支架到眼科治疗生态,构建多产品矩阵
长期以来,青光眼微创治疗领域长期被三类技术占据:小梁网支架(如iStent)、Schlemm管支架(如Hydrus)和结膜下分流器(如XEN)。AlloFlo Uveo的横空出世,开创了第四类技术路径——葡萄膜巩膜通路再造器。
在技术突破上,AlloFlo Uveo的优势体现在多维度。对比小梁网/Schlemm管设备,它不依赖可能病变的解剖结构,理论降压潜力更大,且100%保留结膜组织,为患者保留未来所有治疗选项。对比结膜下分流器,其作为眼内手术,无需穿透眼球壁创建瘘管,从根本规避结膜侵蚀、低眼压等并发症风险,手术更安全、术后管理更简单。
2025年9月发表的最新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价值:51例难治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后,眼压从基线25.7mmHg降至15.4mmHg,降幅达40%,药物使用量减少42%,同期涵盖4000只眼的系统综述也证实,该葡萄膜巩膜通路增强技术在疗效、安全性和耐久性上均实现突破。
更关键的是,其安全性与微创特性将手术干预时机大幅提前——过去医生需等患者病情严重时才建议创伤性手术,如今可在疾病早期通过AlloFlo Uveo进行干预,从根本守护患者视功能储备,避免视力不可逆损伤。
作为Iantrek智能生物材料平台的首款落地产品,AlloFlo Uveo的成功并非终点,而是公司构建多产品矩阵的开端——Iantrek的野心远不止打造一款明星产品,而是依托核心技术平台,衍生出覆盖多适应症、可协同作战的治疗生态。
目前,AlloFlo Uveo已进入商业化阶段,计划于2025年美国眼科学会年会上正式发布;其下一代产品AlloSert也已完成首次人体试验,预计2026年上市,相比初代产品,AlloSert或将具备更强的机械性能与更优的药物负载能力,进一步拓展技术应用场景。
![]()
AlloSert产品示意图 来自:Iantrek官网
为了让AlloFlo Uveo的治疗效果更精准、更安全,Iantrek还配套开发了Cyclopen人体工学器械系统。该系统可通过微套管精准植入结构性强化材料,实现可控且持久的睫状体分离术,相当于为AlloFlo Uveo铺路,提前精准开启葡萄膜巩膜流出通路,确保后续生物材料植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而C.Rex系统则是产品矩阵中的关键“协同力量”,作为目前唯一获得FDA注册、为房角切开术带来革新的MIGS(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微创青光眼手术)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采用超弹性记忆形状镍钛合金尖端,可实现180-360度环形切除性房角切开术。
![]()
C.Rex系统产品示意图 来自:Iantrek官网
这一设计突破了传统眼内介入手段(如微支架、激光及非植入器械)仅能针对小管内壁局部节段的局限,能最大化治疗病变小梁网;该系统与主攻葡萄膜巩膜通路的AlloFlo Uveo形成“双通路治疗”策略,可同步疏通眼球主通路(小梁网)与备用通路(葡萄膜巩膜),从而覆盖更广泛的患者。
2025年1月,Iantrek宣布完成首批采用C.Rex微创介入系统实施青光眼手术中Schlemm管流出道增强的临床应用,标志着该技术上市前活动正式启动,目前其已进入商业化初期阶段。
此外,公司平台化拓展路径已清晰。
一方面,公司开发了“药械结合”产品AlloFlo Uveo+,将抗纤维化药物(如MMC)或抗VEGF药物负载到聚合物基质中,实现支架植入与药物缓释的双重效果,主动抑制术后瘢痕,进一步提升长期成功率。
另一方面,公司正在拓展适应症。基于同一材料平台,Iantrek正在开发视网膜裂孔封闭微创产品、眼后段靶向给药剂型,并且相关早期研究进展积极,预计会在2026年启动首次人体试验。
04
全球竞逐,更加高效、微创、个性化青光眼治疗市场
目前,Iantrek采取“美国突破、全球跟进”的注册策略,依托FDA突破性设备计划加速审批,同时推进欧洲CE标志和中国NMPA注册,以此同步开拓国际市场。
此外,Iantrek与全球200多位顶尖青光眼专家建立合作,通过手术演示和病例讨论推广技术理念。欧洲青光眼学会已将葡萄膜巩膜通路增强技术纳入2025年临床指南,列为A级证据推荐。
随着AlloFlo Uveo进入商业化阶段,当前青光眼治疗市场呈现出多层次、多技术路径竞争的动态格局。
跨国制药与器械巨头如爱尔康、艾尔建、博士伦和强生视觉凭借丰富的产品组合和强大的营销网络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专业MIGS厂商如Glaukos(其iStent为首个获FDA批准的MIGS设备)、Santen和New World Medical则在微创手术设备细分领域深耕;而以中国天津优视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则主要依靠仿制药和性价比优势在区域市场发展。
未来青光眼治疗市场可能会呈现药物治疗与MIGS互补共存的格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协同应用。随着技术融合加速,生物材料、激光技术、精准医疗等与青光眼治疗深度融合,将开发出更高效、微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Iantrek的平台化战略正好契合了这一趋势,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优势。
从分子设计的精准调控到临床应用的人文关怀,Iantrek正通过科技创新重新连接青光眼患者与清晰世界。随着产品管线陆续上市,这家成立仅数年的公司将为全球青光眼治疗带来“早期干预、安全控压”的新未来。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