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这么说,如果我今天讲的这三个学习的底层逻辑,你能真正听懂并且转变,你绝对会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我从我们班中下游到最后考到前三,考上985,这三个底层思维就是我的转折点。我自从悟出来这三个思维以后,就一直考得越来越好。
首先,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学习好的首要逻辑是模仿,而不是老师给什么学什么。这是对于一个弱科或者一个陌生领域,你想进步最快的方法。我当年语文作文写不好,很多人都是老师给什么素材就背什么,给什么模板就套什么。
但我当时是直接去借了年级作文最高分的卷子分析,马上就发现,老师看的是论点清晰深刻,还有开头结尾、高级素材这些。我就把他的优点套到我的作文里去仿写,再去给老师看,马上就提了10多分。模仿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你可以非常快地抓到高分的核心。
如果你只是做老师给的东西,那你只能是班里的平均水平。大家可以挑你班里比你高大概10名左右的同学去观察他的学习流程:上课怎么听,下课做什么,怎么整理错题,也可以借他的卷子来看一看他做这道题的时候怎么分析、怎么写。
学习好的第二个本质就是问题导向的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接受和输入。很多人现在确实都很努力,抄笔记、刷题到半夜,但是如果我现在问你哪里不太会、哪里薄弱,或者我拿着一个知识点问你老师会怎么用它出题,你答不出来,那考试就肯定还是考不好。
考试的本质就是在问你一个一个的问题。我以前上课就是单纯听,结果发现下课什么都想不起来,后来我就改成了问题导向:课前先把关于知识点的疑问写下来,然后下课也经常去问老师问题。我就发现自己不仅上课听得很认真,而且作业的正确率变得非常高。
第三点就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一个闭环。因为我发现现在很多人学的都是一个零散的单点,比如今天刷几何题,明天刷函数题,后天背英语单词,看似学了很多,但实际上并不扎实,而且也浪费了很多时间。
我高二的时候数学提了50多分,就是因为当时把自己的数学学习形成了一个闭环:学、练、复盘、调整,再练,最后进行总结。比如我最近圆锥曲线的题做不好,我会先上课学好课本知识,然后用作业题去练,再自己进行一些刷题。
之后发现效果还是不太好,有些题型不太会,我就去复盘,调整一些模板进行总结。再去刷一些圆锥曲线题,发现正确率提高了,那就说明我这些思路和方法是有效的,把它总结下来,形成我的方法论。像这样有复盘、检验、总结的学习闭环,才能够真正把一个知识点掌握得非常扎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