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4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8分钟
![]()
在这个教育内卷的时代,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无疑是一种悖论式的存在。它教学成绩好——清北录取人数常年稳居全省第一,却公开反对过度应试;它教育实力强——作为学科竞赛的高地、多赛道发展的标杆,却毅然拒绝恶性掐尖,反而帮助竞争对手,牵头构建江西良好的教育生态;它站在高考体系的顶端,却深入地思考,如何超越分数,赋予学生高能动性,应对时代的风雨激荡。
在江西家长和学生的心中,江西师大附中不仅仅是一所好学校,更是一个教育“理想国”。在这里,你既可以追求极致的学业成就,又可以追求灵魂的深度塑造。江西师大附中不仅仅是好,更是一种现象。因此,校长派深度采访了江西师大附中的校长朱斌,在他的娓娓道来中,我们似乎窥见了教育的另一种形态。
1
不抢资源,反而把资源送出去
“集团化的提出,是出于对江西地区教育责任的担当。”江西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已形成“一校十二区”的办学格局。其中,赣江院分校是为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服务国家稀土战略而创办的首个市外分校;瑶湖分校二部、瑶湖分校三部、新龙分校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而接管的学校。朱斌校长坦言:“我们接管的南昌市所有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基本上都是城中村学校。”江西师大附中的集团化,不是做‘一家独大’的孤星,而是做带动一片的光源,用自身的资源和管理输出,带动共同发展,帮扶对象近年屡有清北突破,成绩斐然。这早已超越了“一所中学”的范畴。
在访谈中,朱斌校长笑着说附中“不挖兄弟学校的优秀学生和老师”。当“挖学生”“抢资源”成为一些学校的生存法则时,附中选择了一条更艰难却更长远的路:不挖墙脚、不搞垄断,以“开放者”的姿态拥抱同行。“我们现在跟每一个兄弟学校,都是可以走合作共赢的道路。”兄弟学校之间缺什么资源,师大附中就跟兄弟学校相互补充。这种“王道”而非“霸道”的做法,让附中在家长、在兄弟学校中,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附中的强大,更像是一种内生性的、自我循环的韧性生长,这跟师大附中“责任铸魂 韧性生长”的教育理念一脉相通。
朱斌校长认为一个学校的管理和提升,要追寻一种系统之美,它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修筑,而是一个整体的建设过程。他希望构建整个江西的良好教育生态,实现各个学校之间相互触动与连结。在许多省里面,学校内卷之后,很多基层的高中老师的教育信息都很闭塞,而江西师大附中主动打开了信息交流的口子,朱斌校长说,“附中是在追求自己的超越,因为附中的校训是‘做有责任的中国人’。”所以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校愿意跟附中结合。从高考模考分析到“双新”研讨,从联考协作到教师共研,附中的课堂向全省11个地市的伙伴学校敞开大门,你很难在其他省份看到这样的“壮景”。如朱斌校长所言,“我们形成的不是自嗨,而是共舞的教育生态。”他坚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
不想要别人羡慕,但想受人尊敬
“三年前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个了思考——附中要做一个学术高中(人文高中)、科技高中、模范高中。”
“学术高中的意思是我们非常注重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注意教师的学术研究。”学术高中的内核,在于对师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深耕细作。师大附中构建的“雏鹰课程”三层架构,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铺设的成长阶梯——基础课程筑牢知识根基,拓展课程打开兴趣之门,卓越课程则聚焦拔尖创新与领袖力培养,推动课堂向高阶思维与深度学习迈进。这种对学术能力的系统培育,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附中师生共同追求的日常。
附中的学生90%都选择了物理类,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自然是附中的重中之重。朱斌校长介绍,科技高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沃土计划”,学生就像种子,而学校就是沃土,学生在中学阶段有科学素养的积淀,会帮助他们在大学里、在社会上走得更顺、走得更远;二是“脱颖计划”,旨在为有特殊潜质的学生照亮拔尖创新之路,也是为国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除此之外,附中还主动对接高校资源,创建共育基地、开设大中衔接课程,邀请院士、教授等学界名家进校园,附中尽自己的可能,让科技人才的培育既有广度,更有深度。
不想做强者,但想做模范。附中在当地已属于顶级高中,但它却不想止于此。附中“不挖生源、不掠资源”的坚守,打破了教育内卷的藩篱,与全省11个地市最好的高中结成教研共同体,通过联考、研讨等形式共享资源,帮扶十余所县域高中,形成的是“共生共赢”的教育格局。附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多维度的,其采用电子画像来综合评价学生,不限于对沟通能力、全球视野、思维品质等多方面能力的考察。朱斌校长希望通过电子画像系统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不能够是单一的;人类的终极竞争力,在于人格光辉的不可复制性。
“现在附中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不太想做成那种别人羡慕的学校,但我们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高中”,这是附中的办学目标,也是附中的使命。
3
AI时代下,附中有了新思考
“AI时代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AI的发展,对社会各界造成的冲击也特别大。但我们认为AI能解题,解不了人生的意义;能计算,算不出责任的重量。”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师大附中提出培养学生“四大基因”的育人主张,用“爱与责任”培养家国情怀,用“好奇心与梦想”呵护创新意识,用“智慧”开发学生的潜力,用“坚韧”应对困难与挑战。
爱与责任
在师大附中的德育作业里面,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承担一件家务,哪怕是倒一次垃圾。“这是一件看起来非常小的事情”朱校长说,“但这件事非常重要”。他认为,虽然学生只是为家里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件小事却把他和家庭连结了起来,这会让学生觉得“我和这个家庭是一体的”。“如果学生在家里从来不做任何的家务,只有家人一味地爱,很容易逐渐变得自私自利。”除了在家庭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附中还在班级层面、社会层面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附中的班级不选班委,而是推行“部长制”,让更多学生参与管理;学校每周播放“成长十分钟”视频,融合国家、江西及学校大事,在学生与社会中牵起一根纽带。
每年草长莺飞的四月,附中除了高三外的全体师生,都会停一礼拜课。全校师生走遍江西开展研学活动,把课程上在祖国大地上。“我们附中的学生可能80%考离江西就离开我们这个地方,但是我们很希望能够让学生种下江西的基因。就算以后不在这里工作,也会想为这个地方做一些贡献。”朱斌说,“附中的教育体系,是真正让学生基于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热爱,从而产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好奇心与梦想
“只有好奇心永存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创新意识。”在肩负升学率这一重担的情况下,附中坚持鼓励学生发展社团活动,“在南昌市十佳精品社团评选中,附中参选的社团占据了12席,其中既有文学艺术性质社团,也有vex等学术科技社团”,说起社团,朱斌校长脸上扬起抑止不住的笑容,这是一个校长,发自内心地为学生感到骄傲。对于高一学生,附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在探索中拓展兴趣。附中每年都举办隆重的科技节,设学科展,还引入宇树机器人等先进科技产品,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同时,附中主动对接大学与校友资源,定期举办梦想讲坛、校友论坛,邀请邱仁桐院士、王树国校长等名家及陶虎、于凯、罗志勇等校友进校园,分享数学之美、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及芯片研发等时代前沿故事,让学生深切感受时代脉搏。附中努力在高考的压力与好奇心的呵护中寻找平衡,希望这份珍贵的特质能伴随学生走向未来。
智慧
四大基因中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智慧课堂上。附中构建的智慧课堂体系,致力于打破传统课堂以理解记忆、重复刷题为主的模式,倡导教师设计指向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问题,让高中课堂充满挑战性,推动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拒绝浅层与虚假学习,形成“高深架构”的教学追求。同时,学校重视基础知识的夯实,开展“应知应会”专题测试,实现基础与提升的并重。课程建设上,打造“雏鹰课程”三层架构:基础课程奠定学科根基,拓展课程丰富学习维度,卓越课程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领袖力培育,其中卓越课程包含五大学科拔尖培养完整架构及“未来成长营”“日新书院”,未来成长营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选拔高一学生参与,如组织前往企业基地,让学生从实业中感悟创新与家国情怀,培养其视野与领袖力。
坚韧
“坚韧是面对世界的底气,源于心灵、身体与文化的多重韧性。”朱斌认为,当下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脆弱的问题,而坚韧的品格,则是应对的法宝。为了增强心灵上的坚韧,学校设立了美育中心,推行美育达标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世界名曲、绘画等基本人文与艺术素养,理解美的内涵。“美育是教育的最高表达”,朱斌说。为了实现身体上的坚韧,附中设立了体育达标制度,鼓励学生多运动以减轻近视、改善体质,即使高三学生也坚持跑操,借助运动产生的多巴胺缓解压力、抑制抑郁。为了让学生有坚韧的精神和文化,朱斌经常跟学生分享校友案例,如比亚迪副总分享企业凭借坚持成为新能源车世界第一的经历,以及华为在困境中坚守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择一事,终一生”的意义,培养对社会的信任与奉献精神,让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能以顽强坚韧的品质稳步前行。
教育是一个人永远无法被剥夺的财富,一个人一旦接受了教育,教育将伴随他的一生。从附中毕业的学子,当他们走出校园时,深入骨髓的“四大基因”便是他们受益一生的财富。这就是附中的答案:历史奔涌向前,任时代风雨激荡, 附中人脊梁始终挺拔如松。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校长派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2025年11月9日—11日我们在西安不见不散,年度盛会,期待您的加入,欢迎扫码报名!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学"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与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专题八讲
![]()
邀请函|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
![]()
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级研修班(科研能力、论文撰写与成果发表专题研修)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