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摄于2025年10月28日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灰白的灶身,两个黑沉沉的锅盖,灶侧还贴着“福”字与小红贴,在竹木建筑的映衬下,这口老灶头像是从时光深处走来的旧友。它敦实的模样,带着江南民居特有的质朴,那微微泛白的水泥灶面,仿佛还留着多年前柴火烘烤的温度,让人一眼便跌进了关于烟火人间的旧梦。
曾几何时,这样的老灶头是江南人家厨房里的“主角”。清晨,柴火在灶膛里噼啪作响,妈妈的身影在灶前忙碌,粥香、菜香顺着风窜满整个屋子。孩子们蹲在灶边添柴,偶尔偷摸从灶膛里扒出个烤红薯,烫得直跳脚却吃得不亦乐乎。那时候,老灶头的烟火气,是一家人围坐吃饭时的笑语,是冬日里暖烘烘的生活底色。
老灶头炖出的滋味,更是城市里的燃气灶难以复刻的。江南人爱用它煨一锅笋干炖肉,柴火的热力慢慢渗入肉里,笋干吸饱了肉汁,揭开锅盖时,香气能飘满整条巷子;或是熬一锅粘稠的米汤,带着柴火的焦香,是多少孩子童年最惦记的那一口甜。它慢火煨出的不仅是食物的本味,更是时光的醇厚,每一口都嚼得出生活的踏实。
如今,这样的老灶头渐渐淡出了日常,却成了乡愁的寄托。在江南的一些村落或民俗景点,偶尔还能见到它的身影。当阳光落在灶身上,那些斑驳的痕迹都成了故事,它见证过无数家庭的晨昏,承载过一代人的成长记忆。每次望见这样的老灶头,心里总会泛起一阵暖意,就像闻到了小时候家里饭菜的香,那是烟火人间最温柔的念想,是无论走多远都忘不了的根。
— FIN —
视 觉 / 小拙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