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孙连宇
“无酸菜,不东北!”10月31日这一天,《辽宁日报》《沈阳日报》不约而同用较大篇幅报道东北酸菜。《辽宁日报》聚焦了骨汤酸菜的“风味密码”,《沈阳日报》则描绘出酸菜产业的集群蓝图,不同视角共同指向一个结论:新民酸菜从区域特产到全国“销冠”的跃升,本质是系统思维驱动产业生态重构的又一次实践。
现代产业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单一要素或环节的比拼,根本上是一场关于系统构建与生态协同的深刻较量。新民酸菜这种以产品为根、科创为魂、协同为脉的发展逻辑,能够为沈阳更多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范本。
任何产业繁荣都离不开坚实根基。新民酸菜的崛起,得益于“全国优质大白菜主产区”的天然禀赋,但更关键的是,产业基础要通过系统性规划整合,才能激活潜在价值,进而成为支撑产业链延伸和业态创新的大平台。
科技创新是驱动系统优化的核心引擎。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科研团队破解“风味密码”,系统性嵌入产业链各个环节,为“发现规律、稳定质量”提供必要保障,推动产业实现有质量、有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式增长。
多元生态的协同共振,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提供了发展底气,校企合作突破了技术瓶颈,创新“酸菜宴”激活了消费市场……有效的协同机制,能够营造出有利于创新合作的产业生态。
从“一锅酸菜”到“万千产业”,要求我们做到“市场导向”与“规律探寻”并重——既敏锐发现需求、做好产品,更要沉心研究底层逻辑;既强调“硬件投入”,更要协同“软件升级”;既注重“单点突破”,更要结合“生态培育”,以全局、关联、演化的系统性思维,构建共生共荣的产业环境。
在传统装备制造与新兴战略产业领域,沈阳积淀深厚、方向明确、政策有力。要真正塑造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业地标,关键在于构建一套精心设计、运转高效的产业系统,实现资源整合、协同创新与生态优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广阔的产业赛道上,不断培育出如“新民样本”这样推动振兴的坚实力量,最终构筑起富有韧性与活力的现代化产业格局。
这正如一锅酸菜,唯有经过时间与配料的精心调配,才能熬出醇厚的滋味,飘散出的不只是热气与香气,更是值得品咂的发展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