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进士,上任快慢两样。
 ![]()
说白了,就是同样考上了,明朝能很快上岗,清朝常常得等很久,有的人等上十几年甚至一辈子都难说清。这不是运气好坏那么简单,而是体制和规则把路拦得死死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把时间线拉开看,先讲清朝的情况。到乾隆年间,朝里干起了把钱当通行证的事情,官位开始能“买”。文官里能捐到正五品郎中,地方上的官最高能捐到正四品道员。朝廷还把道员的实缺定了个价,写得明明白白,要一万六千四百两银子;要个空名头的虚衔也得五千二百四十两。换句话说,有钱的人先花一笔钱把位置占住了,想真干事还得再掏钱。跟着,军功保举也成了路子:谁打了胜仗、办了事就能被保举一把。科举这条正路,跟捐纳、保举、学校推荐、世职继承这些旁门左道一起挤着缺额,原本吏部靠月选分配的机制慢慢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原来一轮可能处理十七个名额,后来变成二十三个,一轮下来要处理五十多个名额,各种“插队”“抵班”“坐班”的说法就出来了,普通人排不上号,耐心也被耗光了。
 ![]()
乾隆三十一年,也就是1766年,朝廷搞了次所谓的“大挑”。名目上说是为了解决积压,各省按照大省挑180人、中省120人、小省76人,总共两千名举人被挑走。挑人的办法挺粗暴:把举人排成行,跪着过堂,王公大臣看长相、听说话,长得精神、会说话的列一等分发去当知县试用;说话一般的列二等,回吏部等着当教谕;长相口音都差的,直接淘汰。那回挑完的统计数字是一等847人,二等1151人,可全国实际空缺不到一千五百个,能实实在在上岗的更少。更要命的是,这种“大挑”并不是常办的事,从乾隆三十一年到光绪三十一年这139年里只办了十七次,间隔最短六年、最长九年,这对大多数人几乎没啥帮助。被当场刷下的举人,像阎敬铭那样,个子矮、两眼不对称、衣衫不整,刚跪下就被喝令先起走人,场面尴尬得很。想想那些人,跪了半天被羞辱着打发回去,回到家可能连家里人都不好意思见。
把时间往回拉到康熙时期,问题早就开始显现。顺治入关后学着明制开始考试,顺治二年颁布了《钦定科场条例》,但没过多久就发现候选、候补的人太多,京城里一圈人等着分配。吏部想办法缓解拥挤,于是规定让一部分人先回籍等通知,叫“回籍候选”。表面上书面处理起来轻松了点,实际带来的后果是不少人回去后病死、老去,吏部根本掌握不了他们的情况。康熙八年就有御史上书反映这事儿,说回去的人生死不明,等缺额时候人都不在了。清代进士虽说总人数不算多,大约有一万七千名,但里面要等好几年、十几年才拿到实职的不在少数。按规矩,丁忧要守三年家,候补的人又要在家待着等缺额,这么一拖,人就老了、病了,劲儿没了。国库要紧时,康熙皇帝居然下过旨允许捐纳买候补的知县、州同等职位。开始时大家都说是权宜之计,但开了这个口子就很难收了回去。
 ![]()
再看看明朝的路子,往往走得更快更直。洪武十八年,也就是1385年,朱元璋定了新规:新科进士不能马上就被授官,得先去各衙门“观政”,本质上是实习,学着怎么处理公文、治理地方、跟百姓打交道。进了翰林院叫庶吉士,到了六部也叫观政进士,名称不同但都是见习期。见习普遍短,大多三到六个月,最多一年,期满考核合格就能发任命。状元、榜眼、探花这些头名的待遇也很快,甲第一能给到从六品或正七品的位次,二甲三甲按成绩分配去部门或派到地方。速度快到让人吃惊:永乐二年朱棣选了六十个庶吉士进翰林,在文渊阁读三年,期满散馆能留下能外放,都处理得挺利落。到了万历二十二年,也就是1594年,吏部尚书孙丕扬推行了“掣签授官”,也就是抽签分配地方,这也是针对行贿请托的一种无奈的纠正办法。掣签看着公平,缓解了部分问题,但明代的大体特点是:殿试到拿到委任的速度快,最快两三个月,慢了也不到一年。
把两套体系并排看,就能理解为啥差别会那么大。明代这条路比较单一,科举考得好,能较快转化成行政岗位,整个链条短而清;清代这条路被各种渠道塞满了,捐纳、保举、世职、议叙这些通道把本来有限的缺额提前占掉,真正靠考试排上的人只能靠后面排队。排队等得久了,人不只是年龄增大,精力、家庭、经济也受影响。有人等着等着头发白了,甚至有人还没等到就走了。制度上的这些细节——回籍候选带来的信息断层、卖官满街跑、保举和捐纳扩张、大挑的尴尬场面、跪在廷上被当场刷掉的举人形象——都能说明,为什么同样是读书人,入仕这件事上,差别能从几个月拉到十几年。这不是个别人的倒霉,而是规则不同、游戏规则被改写了。
 ![]()
在那些等待的人身上,你还能看到更直观的后果:有人把年轻的年月全搭上了,家里老小等着靠科举翻身,结果等候期把机会和青春都磨没了;也有人靠着捐纳占了位置,却不一定会真心做事,满朝文武的风气就会被这样慢慢改变。这样的变化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清,但把人往制度里一放,生活的轨迹就被改写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