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0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北京线下发布最新调研报告《AI工作新纪元:亚太地区的实践与启示》,亿欧受邀参加媒体分享会。BCG指出,亚太地区已在AI的探索与采用上展现出全球领先态势,中国AI采用率全球领先,年轻数字原生代自下而上驱动。但失业与流程重构焦虑同步升高,企业须加速重塑职能与商业模式以释放AI产能。
![]()
亚太AI使用率领先全球
在全球范围内,企业正积极采纳并探索AI技术,其中亚太地区展现出领先态势:该地区78%的受访者每周至少使用一次AI,高于全球的72%;尤其是一线员工使用率高达70%,远超全球的51%,形成自下而上的文化优势。
这种高使用率伴随着更积极的认可——60%的亚太受访者对AI潜力持乐观态度,全球仅52%。核心驱动力在于效率提升:近半数受访者通过使用生成式AI每日节省超过1小时,节省时间主要用于完成任务、提前下班、专注重点及进一步探索AI应用。
![]()
对AI热情与隐忧并存
然而,AI的广泛应用也伴随着潜在的隐忧。随着AI采纳率提升,员工对其可能引发失业的担忧日益加剧,尤其在普及更快的亚太地区更为突出:该地区52%的受访者担心因AI失业,显著高于全球的41%,反映出技术越普及、其威胁感也越强的心理趋势。
此外,高使用率并未完全匹配管理流程的更新,仅57%的亚太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已调整工作流程以适应AI,远低于全球领先企业的70%。缺乏相应的组织与管理变革,将限制效率提升。企业需通过配套工具投入与高影响力领域的战略投资,系统部署AI技术、重塑岗位职能并推动创新,才能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
中国AI使用率市场领先
BCG调研显示,中国以高达87%的AI经常使用率位居全球前列,显著超越72%的全球水平。这一高采用率逐层覆盖了所有关键职级:一线员工达81%,中层管理者高达92%,高管群体也达到72%,展现出技术应用在全组织范围内的深度渗透。
BCG董事总经理兼全球资深合伙人、BCG X AI亚太区负责人魏杰鸿(Jeff Walters)表示:“中国员工对AI的拥抱速度令人瞩目。这股由基层员工推动的自下而上的热潮,正成为中国AI创新的独特优势。但若缺乏系统性高管支持与流程重塑,这种活力可能难以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突破。未来的关键在于,让领导愿景、组织机制与员工探索形成合力。”
![]()
从会用AI到善用AI
与高采用率同时呈现的是,亚太地区普遍存在的隐忧在中国也更为突出。例如在领导层赋能上,仅有18%的一线员工表示获得了领导层关于AI使用的明确指导,这意味着企业管理层的战略视野亟待紧赶上员工快速实践的步伐。此外,多数中国企业仍处于AI工具的部署阶段,仅有极少数企业开始重塑工作流程或调整岗位设计,这也意味着大量生产力潜能有待进一步释放。
BCG董事总经理兼全球合伙人、BCG X中国区负责人吴学霖(Jeffrey Wu)指出:“AI时代的竞争力不在于工具普及,而在于系统性战略运用。当前在中国,感受到高管明确指导的一线员工并不算多,但对岗位安全存疑、担心会被AI取代的员工则显然不少。企业若想释放AI的全部潜能,必须在领导赋能、流程重塑和技能提升上形成全方位布局。只有从‘会用AI’迈向‘善用AI’,平衡发展速度与安全性,中国企业才能把AI变为持续增长和信任构建的战略引擎。”
![]()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科技和数字化赋能专项亚太区负责人,BCG X AI亚太区负责人魏杰鸿(Jeff Walters)以及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 X中国区负责人吴学霖(Jeffrey Wu)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
1、中国员工AI高使用率的背后,AI落地转化,有多少企业能够清晰地量化AI对市场份额?
吴学霖:在AI的应用层面,若仅以部署方式使用,通常仅能带来5%至10%的生产率提升,效果有限;而采用业务重塑的方式,则可实现30%至40%的跨越式增长,具体成效取决于应用场景,例如在供应链中可显著优化库存等实质指标。
成功的AI重塑不仅依赖于技术本身,更关键在于以业务目标为导向,重构工作模式——正如我们所见,其成功要素中算法约占10%,技术占20%,而工作方式变革占高达70%。在创新维度上,重塑往往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其成效可通过新业务的收入增长或整体业务水平提升予以明确衡量。
魏杰鸿:尽管多数企业已在广泛使用AI,但真正实现大规模价值创造的比例仍很低——在我们服务的企业中,仅约5%成功借助AI推动了核心流程的转型;另有30%虽已看到初步价值,却尚未完成全流程的系统性重塑。
2、亚太企业对于从部署到重塑,在重塑方面低于全球领先企业的阻力是什么?成本是一个问题吗?在创新方面,目前是否就是TMT行业最具有创新力,未来在AI领域有哪些新职业方向?
魏杰鸿: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企业应用AI的核心目标更侧重于驱动业务增长与模式创新。要推动企业实现AI驱动的深度重塑,需具备三个关键条件:高层坚定的转型决心、对工作方式系统性变革的认知,以及跨团队的人才协作。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最具雄心的企业并非当前行业领导者,而是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挑战者。
当前,亚太市场采取了一条从部署到重塑的实用主义路径:初期通过易于见效的工具部署快速建立应用基础与团队接受度,随后在初步成效基础上推动结构性重塑。这一方面源于增长导向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先应用、后优化”的本地化实践智慧,从而在AI价值实现的路径上形成了独特优势。
3、您观察到AI规模化成功落地的企业当中,他们是如何将高管的技术愿景转化为一线员工,愿意运用这个工具的过程?是通过我们设计比较优良的制度,还是说更侧重于用户界面的设计?
吴学霖:在推动企业AI变革的实践中,真正的挑战往往不在算法或系统本身,而在于如何将技术、流程与组织机制进行系统性整合。这意味着变革必须覆盖从技术实现、系统封装、使用流程到考核方式的各个环节,唯有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协同调整,才能有效推动AI在企业内的深度落地与价值释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