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分歧,震荡蓄力,强者恒强。
未来或许仍会震荡,但方向已定。
这是一次“被看懂才能赚到”的牛市,
也是一次“靠信念才能坚守”的时代。
![]()
文:卢娜 (资深财经评论员|财富自然增长法创立者)
十年前,当沪指第一次站上4000点,市场高喊“4000点是牛市的起点”。最终以一地鸡毛收场。
十年后,当我们再次踏上4000点,一些人开始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但这一次,截然不同。
如果说十年前的牛市是一场“散户的狂欢”,那么这一次,它更像是一场“国家的深谋”。
它的燃料,不再是匹夫之勇的非理性情绪,而是庙堂之上的宏大格局。
它不是被意外“点燃”的,而是被一个科技风暴的大时代精心“设计”出来的。
01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盛宴”
10月29日,A股两融余额正式突破2.5万亿元大关。
更重要的是,自8月5日首次突破2万亿元后,A股已连续56个交易日稳站在这条关键线之上。
一举打破了2015年“杠杆牛”时期的历史纪录。
10月,沪指累计上涨1.85%,一度冲破4000点大关,创下近十年新高。
但这场盛宴并非“雨露均沾”,而是一场“K型”的结构性牛市,而非“V型”的全面牛市。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2015年 (疯牛):高估值 + 场外高杠杆 + 散户主导 + 情绪失控。
2025年 (稳牛):估值合理 +场内稳杠杆 + 机构主导+ 逻辑清晰。
还没看得懂?
说的直接点,就是水没有漫灌,而是被引导着,流向了最该去的地方,精准地流入科技、金融与资源这三大主线。
财联社官方数据显示,近一个月:
半导体板块融资净买入130.84亿元,高居行业首位;通信设备净买入95.27亿元;元件行业净买入80.79亿元;
金融、有色金属等周期板块,同样吸引了数十亿资金的战略布局。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这次牛市预期,不是短期的投机热度,而是长期的结构性迁徙,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一次历史性握手。
02
天时:全球资本“再配置”
看懂了内部结构,我们再把视野拉到全球。A股的这轮上攻和持久战,绝非孤立事件。
兵法云,谋大事者,必察“天时”。
本轮牛市的“天时”,在于全球旧秩序的瓦解与新秩序的建立。
放眼全球,从美股到日股,从港股到韩股,几乎所有的风险资产都在齐声歌唱。
为什么?
因为那个以美元为核心的旧霸权,为了自救(应对其内部高昂的债务与通胀),已经走到了货币紧缩的尽头,不得不转向宽松。
伴随而来的是,内外部的宏观环境,正处在一个罕见的“风险友好”窗口期。
1、美联储降息。
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3.75%至4.00%之间。
这是9月17日降息25个基点后再次降息,意味着全球流动性的“总阀门”再次开启;
2、美元走弱。
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数跌了10%,创下近50年来的新低。
而国内美元资金的宽松,人民币强势升值预期,也在吸引过去低配的海外资金。特别是“人在国内、钱在海外”的资金。
这些国际资金配置中国资产,距离上一轮最高点还有较大的空间,这也会助推A股和港股的牛市。
更让人留意的是,避险资金流向黄金,导致金价长期大幅上涨。虽然近期出现了“多杀多”的杠杆踩踏,但这恰恰给我们这些长期配置盘加仓的机会。
3、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缓和。
两国元首刚在韩国见完面,美国财政部长今天就宣布,最快将于下周签署《中美贸易协议》,有效期一年,到期延长或者再谈。
这意味着最大的地缘政治风险正在舒缓。
承认分歧,管控分歧。
近期的官宣中,中国无论是对内对外,都开始展现出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姿态。
而十五五规划里面,对两岸关系的措辞,也是最近很多年少有的温和,降低了投资者对于极端风险的担忧。
这一切,都在为4000点以上的牛市奠定了新的起点。
这就是“天时”。
A股,以其罕见的估值洼地、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明确的增长预期,站在了这个全球资本“再配置”周期的风口浪尖。
03
地利:中国财富版图“大迁徙”
如果说“天时”是外部推力,主要竞争对手的走弱,那么“地利”,就是中国内部积蓄的磅礴势能。
本轮牛市的“地利”,在于中国资产负债表的系统性重构。
过去二十年,中国居民的财富配置,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左手理财,右手房产”。
但现在,这个公式失灵了。
银行理财收益率一路走低,跑不赢通胀;房地产告别黄金时代,“房住不炒”成为顶层意志。
由此,一个规模高达百万亿储蓄的“财富堰塞湖”形成了。这股汹涌的储蓄洪流,必须找到新的“泄洪口”。
这个泄洪口,只能是,也必须是——资本市场。
这不仅是居民的选择,更是国家的布局。
“国家队”早已行动:社保基金、养老金、险资、国有机构等“耐心资本”正持续增配权益资产。
其中,“国家队”的旗手——中央汇金多次高调宣布入市,并“真金白银”持续增持沪深300、上证50等核心宽基ETF。
翻开近一年的财报,全国社保基金的身影,正持续出现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和金融板块的核心标的中。
他们不是来炒作的,他们是来执行国家资产负债表重构这一战略任务的。
这不是一次性的“救市”,而是在向全市场宣告:国家核心资产的价格,由国家来守护。
04
人和:“十五五”的阳谋
有了“天时”与“地利”,还缺一个“人和”。
本轮牛市的“人和”,就是举国上下的战略共识——科技自主、金融强国。
明年(2026年),中国将正式开启“十五五”规划。
现在我们定的目标,是到2035年,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要实现这个目标,未来五年,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答案是:科技自立、产业自主、金融强国。
科技扛鼎!所以,这是一次以科技为核心战场、以金融为后勤补给的国家总动员:
补短板(芯片、软件)、造核心(工业母机、光刻机)、守安全(通信、电力)、强制造(新能源、AI)。
最近的A股盘面也能看出,杠杆资金集中流入量子科技、光储能等“硬科技”,国家资本在重仓AI与高端制造。
这些领域,不仅是经济的命脉,更是国家安全的底座。
现在,你是否看懂了A股的结构牛逻辑?
——科技主线,既是防守(保障安全),更是进攻(赢得未来)。
当然我们还有了很多“王炸”!
稀土是其中一张。
作为全球唯一全产业链的囯家,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力等领域,我们都占据了生产力的顶端!
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这是一场“K型”的结构性牛市,而非“V型”的全面牛市。
为什么市场出现K型分化:
K型的上沿,是承载着时代红利与国家意志的“新质生产力”;
K型的下沿,是注定被淘汰的“旧格局”与“旧产能”。
在这场浩荡的分化中,强者恒强。这,就是“慢牛长牛”的真实底色。
结语:
中国的“新周期”正在发生
有人担心,这是不是泡沫。
也许有。但请记住:泡沫,也是创新的母体。
AI革命、科技迭代、能源变革——人类历史上,哪一轮伟大的产业浪潮,不是由巨大的泡沫(和资本)推动出来的?
美国过去十五年的长牛,其本质也是“美元霸权+无限QE(量化宽松政策)”吹起的金融泡沫。
不要再用西方过时的金融教科书,来衡量中国正在发生的“新周期”。
今天的中国,正在构建一个以“科技产业为本、金融资本为用”的全新体系。
这一次,A股的牛市不是“被点燃的情绪”,而是“被设计的格局”。
全球周期的“天时”、科技产业的“地利”、国家意志的“人和”,共同织就了这场“科技携手金融”的宏大序曲。
11月,4000点,是一道门。
门外是过去的犹豫,门内是未来的信心。
![]()
守住核心资产,守住核心逻辑
今日的盘面,是一幅极具迷惑性的“图景”。
一方面,是超过3700只个股的红盘,看似一片繁荣;
另一方面,是三大股指的集体低开低走,沪指回踩10日线,双创板块更是领跌。
全天成交额萎缩至2.35万亿。
为什么市场会连续两天调整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在于短期利好的出尽。
一、 情绪逻辑:“完美业绩”遭遇了“迎头痛击”?
今天市场情绪的“总阀门”,被一只股票拧紧了——中际旭创。
作为本轮AI硬件(CPO)的“信仰图腾”,它交出了一份同比增长124.98%、环比动能强劲的“完美”三季报。
然而,市场非但没有给予溢价,反而用一根低开低走的大阴线,砸向了整个科技板块。
这背后,是两层逻辑:
1、表层逻辑:短期博弈的“利好出尽”市场交易的是“预期差”,而非“事实”。
当一份“极致的好”被所有人提前预演并充分定价后,这份“好”就从“惊喜”变成了“兑现”的信号。
这是短线资金在博弈层面的“抢跑”,是典型的“在掌声中离场”。
2、深层逻辑:对“景气度见顶”的恐慌,这才是市场真正的“震源”。
当龙头用“完美业绩”都无法拉动股价时,市场最理性的“怀疑派”开始发问:这是否就是AI硬件景气度的“最高点”?
因此,当“信仰龙头”从“上涨引擎”异化为“情绪压制器”时,恐慌情绪便迅速传导至整个高位的“含科量”板块。
而银行、证券、“中字头”等“压舱石”的集体沉默,更是默许了指数的承压。
二、 资金流向:从“主战场”撤离后的“三岔口”
今天,核心的“主战场”(AI硬件)开始退潮,那些被“惊扰”的资金,开始四散奔逃。
它们的去向,主要有三个:
1. 流向“确定性”的残余:
涨价线的内部分裂在主线不明时,资金会本能地寻找“确定性”。“涨价”便是其中之一。但即便是这条线,也出现了剧烈分化:
分歧的:存储芯片(江波龙、佰维存储)和顺周期资源(钨、铜),在连续上涨后,内部出现分歧,风险开始释放。
幸存的:电池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等)成为最强分支。其逻辑在于:它同时叠加了“景气度回升”(新能源产业链)和“供给侧出清”的双重驱动,使其在混沌中脱颖而出。
2、流向“低位套利”:
AI应用端的补涨以360、中文在线为代表的AI应用端反弹。这并非新一轮主升浪,而是典型的“高低切换”套利。
资金从高位的“算力硬件”溢出,寻找逻辑相关、但位置更低的“应用软件”进行短线对冲。
3、 流向“纯粹投机”:
题材炒作死灰复燃。平潭发展在昨日巨量分歧后,今日超预期反包。这一信号,瞬间激活了福建板块和统一大市场题材,多达7只个股涨停。
这三股流向,共同构成了今天“3700股上涨”的盘面。
总之:市场暂时失去了“共识性主线”,主流资金正在“休战”,取而代之的是“游击战”式的局部行情。
这是一个典型的“真空期”表现。
三、 明日策略:在“混沌”中等待“新共识”
基于上述逻辑推演,下周的策略可以建立在“防守反击”和“等待企稳”的基础上:
1、观察信号:
观察“旧王”的“止跌方式”市场的“含科量”已今非昔比,科技核心大票的走势,决定了市场情绪的“底线”。
我们必须重点关注CPO、PCB等板块能否止跌。
这里有一个关键信号:今天尾盘,这些核心票并无明显的“抢筹”动作。这反而是个好现象。
它意味着市场放弃了“V型反转”的幻想,正在让恐慌盘充分释放,搭建一个“不被抄底”的“自然底”。
2、核心方向:
在“分化”中寻找“真强”涨价主线已进入“去伪存真”的淘汰赛。
电池原材料等已证明自身逻辑的“强者恒强”方向,值得继续跟踪。
而存储芯片的调整,则需进一步观察其是“上车机会”还是“逻辑证伪”。
3、操作策略:
短线上,静待“混沌”出清在市场明确的“止跌信号”与“新共识主线”出现前,好的策略就是“多看少动”。
盲目开新仓,极易被短线情绪的“虚火”所灼伤。保持仓位灵活性,等待市场自己“选择”出新方向,待趋势明确再积极。
因为核心科技大票的调整深度,是个重要的观察指标,如果下周还不能止稳,有可能上涨风格要切换。
长线,继续跟紧科技主旋律。
四、重点提醒:区分“短期博弈”与“长期趋势”
最后我想跳出盘面,解答一下投资者“关于中际旭创的基本面”的疑惑。
前面我也说过了,这只科技领头羊今天的下跌,是“交易情绪”的胜利,但它是否证伪了“企业价值”?
恰恰相反。我们来看中际旭创的业绩和:
1、业绩的“加速度”:三季度单季净利31亿,是在传统淡季实现的,中际旭创盈利动能仍在“加速”,而非市场担心的“见顶”;
2、百亿“存货”的实力:在CPO供不应求的格局下,百亿存货是“订单饱满”和“交付保障”的象征,是极强的“变现潜力”;
3、第二增长曲线:市场担忧“景气度见顶”,但中际旭创正加速推进的“国产液冷电源、HBM”等导入北美大客户的进程,这才是它打破“周期天花板”的“第二曲线”。
“老登”都懂,市场一直在“情绪钟摆”和“价值天平”间轮回。
但对于不少新投资者(小登)而言,重要的是想清楚一个问题:你是在“博弈”今天的恐慌,还是在“投资”明天的趋势?
在喧嚣中,守住自己的核心逻辑,远比猜对明天的涨跌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