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道火警骤响、门外暴雨倒灌、凌晨床板摇晃……危机突发时,很多人都会呼叫等待救援,但前10分钟通常只能靠家用应急包。
11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修订发布的《家用防灾应急包》国家标准(GB/T 36750—2025)将正式实施。新国标“新”在何处?消费者在选购时应关注什么?
“新国标”应急包“新”在哪儿?
与2018版国标相比,新国标首次将应急包明确划分为基础型和扩充型,为不同家庭提供了精准化的防灾解决方案。
基础应急包的应急物品从2018版国标中的7项增加至38项。像多功能手电筒、高频口哨、急救毯、止血带等都在列,可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基本生存需求。
![]()
扩充应急包则首次针对最常见的火灾、洪涝和地震灾害这三种典型场景,贴心推出了“定制款”。新国标的重点之一就是按灾害类型细化了应急包的功能定位。
![]()
火柴浸水24小时还能用
新国标应急包性能要求“更严苛”
作为“移动堡垒”,应急包体必须足够结实、耐用。新国标升级的另一大重点,是对质量提出严格要求。
标准对包体提出了耐磨、耐腐蚀、防静电、抗撕裂、防水、抗跌落等方面性能要求。比如,应急包从1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应急物品物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应正常,无机械损伤,紧固件无松动。
应急场景往往伴随着高温、高湿、大风等特殊环境,对物品质量是极大考验。就拿防水防风火柴来说,新国标要求它在浸水24小时后仍能顺利擦燃,即便处于10m/s~15m/s的风速环境中,也能擦燃并维持燃烧,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
![]()
△ 防风火柴
水、食品的保质期,由原来的“不低于1年”,调整为“大于或等于36个月”。另外还配备了压缩饼干,一包饼干的能量就够一个人维持一天。
手电筒的技术要求为“满电照明工作时间不少于5小时”“能采用机械或太阳能充电装置等供电储能”,且“宜具备照明、报警、收音、对外输出充电等多项功能”。
新国标建议应急包加装定位、报警、环境监测等功能;还可以设置二维码,随手一扫就能获取应急知识、逃生路线、应急物品使用教程等,堪称“应急小百科”。
消费者如何按需采购?
谈及如何“按需采购”,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公共安全标准化研究所所长秦挺鑫认为,消费者可根据所处地区的自然灾害特性,来考虑所购买应急包的关键性能指标。
家庭所在地区频发暴雨洪涝等水生灾害,应首要考虑应急包的防水性、表面抗湿性能等。
生活在地震带附近的家庭则应关注应急包的防砸、抗压性能。
购买时还要关注应急包型号规格、执行标准(GB/T36750—2025)、生产日期等包装信息,避免买到过期失效或假冒伪劣的产品。
转发周知!
来源:央视一套
值班编校:罗晶晶、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邹晓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