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1 点的购物车页面,你刷到的可能不是第 8 支豆沙色口红,也不是凑单的洗衣凝珠 —— 而是一副“能和你对话的眼镜”。
![]()
10 月 31 日晚 8 点,天猫双 11 正式开抢。当大家还在算 “满 300 减 50” 的尾款公式时,智能眼镜品类的成交额已经悄悄 “翻了个跟头”:开场 1 小时,成交额同比暴涨 25 倍;截至 11 月 1 日零点,Rokid 销量超去年 7 倍,雷鸟增长超 80%—— 这个往年在 “小众数码区” 默默刷存在感的品类,直接冲上 3C 数码趋势 TOP3,和机器人、AI 电脑一起,成了今年双 11 最 “疯” 的黑马。
01 从 “尝鲜玩具” 到 “刚需装备”:25 倍增长,是消费者用钱包投的票
“我本来是凑单看的,结果试戴 5 分钟,直接把购物车的无线耳机删了。”
在北京国贸上班的小夏,双 11 第一单抢的是 Rokid Max Pro。作为 “通勤 2 小时” 的打工人,她最烦挤地铁时掏手机:“以前刷路线要举着手机挡脸,现在眼镜里直接弹出导航,还能语音回消息 —— 解放双手的感觉,比喝冰奶茶还爽。”
小夏的选择,恰恰戳中了智能眼镜爆发的核心逻辑:从 “技术演示” 到 “解决真问题”。
![]()
去年双 11,智能眼镜还停留在 “能连蓝牙听音乐” 的基础款;今年,几乎所有头部品牌都把 “AI + 场景” 刻进了产品基因:
Rokid Max Pro 能实现 “全离线 AI 交互”—— 不用连手机,说一句 “帮我写个请假条”,眼镜立刻弹出模板,还能根据你的需求修改;
雷鸟 Air 2S 用上了 Micro OLED 屏,相当于把 “120 寸 IMAX 屏” 戴在眼前,通勤时看剧比手机清晰 3 倍,连字幕都不用眯眼;
甚至有品牌做了 “健身款”—— 能实时显示心率、步数、卡路里消耗,连运动手表都省了。
这些 “能落地的场景”,让智能眼镜从 “科技宅的玩具” 变成了 “普通人的刚需”。天猫数据显示,今年双 11 智能眼镜的购买用户中:
![]()
35 岁以下占比超 70%,年轻人成了主力军;
女性用户增长 45%—— 再也不是 “理工男专属”,而是越来越多女生 “愿意每天戴出门” 的搭配。
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时,大家突然发现 “原来手机能做这么多事”—— 现在的智能眼镜,正在重复同样的故事:它不是 “多一个设备”,而是 “替代多个设备”。
02 7 倍、80%:那些 “跑赢大盘” 的品牌,做对了什么?
“我们今年的预售量,是去年的 3 倍。”
Rokid 的产品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不是我们运气好,是 AI 技术终于‘能装进眼镜里’了。”
Rokid 的增长,靠的是 “把 AI 做‘轻’”。他们把大模型的能力压缩到了眼镜的芯片里,不用连手机也能实现 “语音助手 + 内容生成”。比如你出国旅游,对着菜单说 “这个菜是什么”,眼镜立刻弹出中文解释,连翻译软件都不用开 —— 这解决了之前智能眼镜 “离了手机就废” 的痛点。
而雷鸟的增长,则是抓住了 “显示技术” 的命门。他们的 Air 2S 用了 “BirdBath+Micro OLED” 组合,亮度达到 500nit,即使在太阳下看也清晰 —— 要知道,去年的智能眼镜在室外根本没法用,屏幕会 “泛白到看不见”。
这些 “把技术变成用户能感知的价值” 的操作,让品牌直接跑赢了大盘。比如雷鸟的 Air 2S,在小红书上的笔记量一周内涨了 5000+,评论区里最多的话是:“终于有一副能戴去上班的智能眼镜了!”
说到底,消费者愿意为 “解决问题的产品” 买单—— 不是为了 “科技感”,而是为了 “更方便的生活”。
03 2025 “百镜大战” 要来了:你准备好迎接 “眼镜里的 AI 世界” 了吗?
“2025 年,会是‘百镜大战’元年。”
业内人士的这句话,在双 11 的数据里得到了验证:今年双 11,超百款 AI 眼镜集中首发,几乎覆盖了 “高、中、低” 所有价位 —— 从 1000 元的入门款,到 5000 元的旗舰款,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副。
为什么是 2025?因为技术拐点终于到了:
AI 大模型的轻量化:现在的眼镜芯片,能装下 “简化版大模型”,不用依赖云端也能实现智能交互;
显示技术的成本下降:Micro OLED 屏的价格,比去年下降了 30%,终于能做 “消费级产品”;
电池续航的提升:现在的智能眼镜,能连续用 4-6 小时,完全满足日常需求。
就像当年 “千机大战” 催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 ——2025 年的 “百镜大战”,会让智能眼镜从 “小众” 走向 “大众”。
更关键的是,行业已经把 “智能眼镜” 放进了 “未来生活” 的蓝图里。天猫 3C 数码负责人说:“智能眼镜、机器人、AI 电脑能进 TOP3,说明消费者对‘人机交互’的需求变了 —— 大家想要的不是‘更贵的设备’,而是‘更自由的生活’。”
想想看未来的场景:
通勤时,不用掏手机,直接用眼镜查路线、回消息、听 podcast;
健身时,不用看手表,眼镜里实时显示心率、步数、教练指导;
甚至和朋友吃饭时,不用拍照片发朋友圈,眼镜能直接生成 “360 度全景视频”—— 把瞬间变成永恒。
这些以前在电影里的场景,现在已经能在双 11 的购物车里买到了。
04 双 11 的 25 倍,不是终点,是 “未来生活” 的起点
“我买的不是眼镜,是‘提前体验未来’的门票。”
小夏说这句话时,正在地铁上用眼镜回复工作消息。她的眼镜片上,映着地铁窗外的夜景,还有一行小字:“已为你规划最短路线,预计 18 分钟到达。”
双 11 的 25 倍增长,从来不是 “数字的游戏”,而是消费者对 “更美好生活” 的期待。
从《碟中谍》里伊森的智能眼镜,到《头号玩家》的 “绿洲”,我们等了十几年的 “未来”,终于变成了 “能戴在脸上的现实”。
业内说 2025 年是 “百镜大战” 元年,其实不用等那么久 ——今年双 11 的购物车,已经告诉我们:未来,就在你眼前。
当你戴上那副 “能装下 AI 的眼镜” 时,你拥抱的不是一个设备,而是一种 “更自由、更高效、更有趣” 的生活方式。而双 11 的 25 倍增长,不过是这场 “未来革命” 的第一声号角。
最后想对你说: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看到电影里的智能眼镜,会想 “什么时候我也能有一副”;
看到别人用眼镜解放双手,会羡慕 “那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现在,机会来了 —— 双 11 的 25 倍增长,不是 “别人的热闹”,而是 “你可以参与的趋势”。
当你把智能眼镜放进购物车的那一刻,你买的不是一个 “科技产品”,而是一张 “未来生活的入场券”。
毕竟,
未来不是 “等出来” 的,
是 “戴出来” 的。
你,准备好加入了吗?
互动话题:你最想让智能眼镜解决什么问题?评论区聊聊,抽 1 位送 “AI 眼镜清洁套装”~
AI眼镜处于爆发前夜,有很多好机会
欢迎大家进群一起交流产品和行业商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