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天也能放烟花?”——2025年国庆之夜,浏阳河畔上演了一场颠覆想象的视觉盛宴。7496架无人机拖曳着彩色焰火,在白昼的天空中绽放出璀璨的“花树”;入夜后,15947架无人机携冷焰火升空,编织出高达数百米的“生命之树”,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此诞生。
这场震撼全球的烟花秀,不仅是光与火的交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与环保理念的完美融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浪漫”的极致表达。
科技赋能:从“火药竹筒”到“毫秒级同步”
浏阳烟花的突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硬核支撑。
- 无人机+烟花:传统烟花受制于燃放高度与安全性,而无人机成为“空中画笔”,可精准控制每一束光的位置与时机;
- 微型发射装置:研发团队为每架无人机定制微型焰火发射器,重量轻、安全性高;
- “分步训练法”调试:项目总指挥钟自奇是退役军人,他将部队的“分步训练法”应用于系统调试,确保烟花与无人机实现“毫秒级同步”,画面流畅如动画;
- 纳米反光涂层:白天烟花易被阳光“吞噬”,团队采用特殊纳米涂层,增强色彩反射,让“白昼焰火”清晰可见。
环保升级:微烟无硫,让浪漫更可持续
在追求视觉震撼的同时,浏阳烟花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 采用“微烟无硫”环保烟花配方,大幅减少二氧化硫、颗粒物排放;
- 冷焰火技术降低温度,减少火灾风险;
- 无人机可重复使用,减少传统烟花燃放后的大量垃圾。
这场盛宴证明:璀璨与环保,可以兼得。
千年技艺的现代转化:从“浏阳制造”到“中国创造”
浏阳烟花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千年传承中,一代代匠人将竹筒火药演变为今日的高科技焰火。如今,浏阳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烟花生产和出口基地,更是烟花艺术与技术的创新中心。
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到卡塔尔世界杯,从国内节庆到国际盛典,浏阳烟花已照亮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它照亮的不仅是夜空,更是一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国之路。
产业图景:超93万家烟花企业,沪鄂湘领跑
这场“空中艺术”的背后,是中国庞大的烟花产业链。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续的烟花相关企业已超93万家,涵盖烟花生产、机械研发、无人机控制、文化策划、安全监管等多个环节。
- 2025年至今,新增注册企业约4.8万余家
- 从注册趋势看,2020年以来企业数量逐年下降,2022年达低谷,但2023年强势反弹,新增超7万家,创近年新高,显示出行业在经历环保与安全整顿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从区域分布看:
- 上海市(超10.1万家):依托国际会展与文化活动需求,成为高端烟花策划与服务高地;
- 湖北省(9.2万余家)、湖南省(8.2万余家):湖北地处中部,物流与市场辐射力强;湖南则是浏阳烟花的核心腹地,产业集群成熟;
- 安徽省、江苏省紧随其后,形成全国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结语:当科技遇见传统,浪漫就有了形状
当15947架无人机在夜空绘出“生命之树”,那一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
浏阳烟花的故事告诉我们:古老的手艺不会过时,只要敢于创新,它就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这束光,属于浏阳,属于中国,更属于所有相信“浪漫与科技可以共存”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