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非遗旅游融合创新交流活动在河北唐山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旅游协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唐山市丰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做主旨演讲。现刊发全文如下:
![]()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文旅界同仁:
金秋十月,我们相聚河北唐山——这座承载工业文明、闪耀非遗瑰宝的城市,共同迎来“2025非遗旅游融合创新交流活动”的隆重启幕。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旅游协会,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悉心指导的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向联合主办本次活动的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唐山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唐山市丰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致以诚挚的感谢!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引下,非遗,这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宝石”,正与旅游发生深刻的“化学反应”,其澎湃势能已成为推动文旅产业价值升维、体验重构、格局焕新的核心引擎。
从《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的落地实施,到“十四五”文旅规划的纵深推进,我国非遗旅游融合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今,融合的硕果已挂满枝头:今日之中国,非遗旅游如春江潮涌,奔流向前——从政策引领到实践绽放,从星火微光到燎原之势,这片融合的热土正孕育着无限可能。
2025年9月,受文旅部非遗司委托,中国旅游协会开展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征集和宣传推广工作,旨在发掘一批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推广做法,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此次案例征集得到了各级文旅部门、行业协会与市场主体的热烈响应,共收到案例132个,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类型涵盖景区、度假区、街区、文博场馆、古城古镇、民宿、文创、演艺、节庆等多种产品业态,全面展现了我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多元格局。经多轮评议,最终遴选20个案例为“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
接下来,我想以“树”为喻,与大家一同探寻这些案例背后的发展智慧与实践逻辑。
一、深扎传统之“根”:铸就文化自信的坚实基座
根脉深扎沃土,方能撑起参天巨木。这20个案例,无一不是对中华文明最忠诚的守护与最富创见的传承。
河头老街与唐山宴,闲置商场改造成的唐山宴,把唐山非遗美食和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融汇一体,唤醒唐山人的乡愁;烂尾街区改造成的河头老街,把上百种非遗演艺幻化为“大唐百戏”,在灯火阑珊中穿越千年盛唐。
宣纸小镇,深植“纸寿千年”的不朽文脉,让一张薄纸承载起研学体验、文创开发的千钧之力,书写着"一张纸,一座城"的当代传奇。
黄山鱼灯,一条鱼灯,游进万家,百年民俗重燃活力,让黄山的春节恢复了“过年”的仪式感。
吴桥杂技节,紧握“世界杂技摇篮”的文化命脉,打造沉浸式非遗乐园,让古老的江湖技艺,迸发出无限的欢乐和魔力。
这些实践生动地诠释了:传统从来不是前进的桎梏,而是创新的源泉。唯有敬畏历史、守护文脉,非遗旅游才能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岿然不动,基业长青!
二、舒展创新之“脉”:激活文明传承的时代心跳
如果说传统是深植大地的根,那么创新便是奔涌不息的脉——它将历史的养分,输送给时代的枝叶,让古树绽放新芽。
漳州古城,以沉浸场景为活化之径,让非遗技艺如毛细血管般融入1.7万原住民的市井生活,让古老街巷融入现代活力。
自贡灯会,以千年灯彩技艺为魂,以场景化设计理念赋能,打造出“天上宫阙”、“日照金山”的奇观,彰显当代东方美学。
《无界・长安》,以“非遗+科技”的生花妙笔,让千年的礼乐精华,与当代中国人的情怀同频共振。
枣庄“船妹子”,以运河为经,以非遗为纬,用一曲乡音、一叶轻舟,编织出“非遗曲艺+运河游览”的锦绣画卷,让千年水道激荡出新时代的绵长文脉。
脉络通则气血旺,创新活则非遗兴。这些案例庄严宣告:非遗绝非博物馆的标本,而是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奔腾于现代生活的长江大河,展现出磅礴不息的生命力!
三、生发融合之“枝”:拓展产业发展的浩瀚版图
参天大树,因其枝繁叶茂而撑起一片天地;非遗旅游融合,因其跨界共生而开创无限可能。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戏剧集群铸就可感可触的精神圣殿,以创意设计激活非遗文创的爆款矩阵,开拓出文旅商融合的产业新境。
南海龙超,以龙舟非遗为精神血脉,将千年习俗与体育竞技、节庆旅游完美融合,让传统龙舟在时代的浪潮中劈波斩浪。
林栖三十六院,深耕于江南的田野,让蓝印花布非遗技艺重获新生,打造出动人的“乡村秀场”,带动了非遗工艺产业链的升级。
吉林延边民俗园,以“当一日朝鲜族公主”的旅拍业态为引爆点,催生五百家店铺集群,实现了民俗文化从静态展示到产业引爆的跃升。
枝干纵横,方能撑起一片天地;跨界融合,才能开拓广阔格局。这些案例彰显了产业融合的无限空间,体现了“旅游兴、百业兴”的恢弘愿景。
四、绽放美学之“花”:点亮民族精神的时代光华
当文化根基深固、创新血脉畅通,非遗之树必将绽放出惊艳时代的美学之花。
豫园灯会与秦淮灯彩,双星并耀,以灯火为媒介,共同引领着“传统灯彩+现代时尚”的当代潮流,让中国灯会从民俗节庆,升华为震撼世界的国际文化盛事。
大理璞真扎染,将苍山洱海的灵秀与白族人的生活哲学,一同浸入那一抹深邃的“大理蓝”中。它让非遗不再是纪念品,而是为旅人提供的一种有温度、有故事的理想生活方式。
沙家浜虞山尚湖,以吴文化为底色,以全域旅游为框架,让一曲婉转的评弹,串起江南诗画山水,织就一张“无处不非遗、处处是景致”的沉浸式体验画卷。
繁花似锦,美美与共。这些案例让我们深信:非遗的本质,是美的创造与延续;旅游的核心,是美的追寻与体验。非遗旅游,于无声处滋养着我们的文化自信,铸就着时代的精神底色。
五、结出共享之“果”:谱写共同富裕的壮丽诗篇
春华秋实,非遗之树的终极价值,在于它惠泽天下的丰硕果实。
湖南十八洞村,从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到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让苗绣等非遗技艺结出“产业振兴”的希望之果,成为开启群众幸福生活的金钥匙。
宣恩小城,以非遗传承擘画共富蓝图,结出"共同富裕"的幸福之果,让文化自信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留坝非遗民宿集群,在秦岭深处结出“诗意栖居”的安居之果,让绿水青山因非遗的赋能,真正化为金山银山。
约特干故城,于新疆沃土结出"民族团结"的繁荣之果,让丝路非遗瑰宝成为沟通心灵、增进认同的文化桥梁。
硕果盈枝,福泽天下。这庄严昭示:非遗旅游融合,归根结底是造福于民的伟大工程。它让古老技艺重焕生机,让发展成果惠及万家,为民生福祉筑牢根基,为文化传承开辟通途,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注入澎湃的文旅之力!
各位朋友,今日我们汇聚唐山,共同见证非遗旅游融合的丰硕成果。这2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案例,正如一片生机蓬勃的“文旅森林”,每一株树木都深植文化沃土,每一片枝叶都焕发时代光彩。
展望前方,让我们共同:
以文化为根,守正固本,传承非遗精神内核;
以创新为脉,贯通古今,激荡时代发展活力;
以融合为枝,跨界延伸,拓展产业广阔空间;
以美学为花,装点旅程,升华游客精神体验;
以共享为果,回馈社会,惠及更广大的人民。
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非遗旅游这片“森林”必将根深叶茂、绿意长青,为文化强国、旅游强国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