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乌克兰东部,战况愈发紧张。
普京在10月26日视察前线指挥点后,公开宣布俄军已对乌军形成重大战术包围。
![]()
据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汇报,哈尔科夫州的库皮扬斯克方向约5000名乌军士兵,以及顿涅茨克州红军城方向约5500名乌军,已被俄军合围。
两个包围圈加起来超过一万人,成为俄乌冲突爆发近三年来最严峻的战场态势之一。
![]()
战局突变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际关注。
俄军在库皮扬斯克控制了七成以上区域,并切断了关键补给线;在红军城,战斗已深入城区,俄军通过炮火封锁和小股部队穿插,逐步压缩乌军防御空间。
与此同时,扎波罗热方向也有多个定居点被俄军突破防线。
![]()
乌军的处境确实不容乐观,长期作战导致后勤系统严重受损,弹药、燃料和食品供应时常中断。
前线士兵普遍反映补给不及时,部分部队甚至出现断粮情况。
更严重的是,士气开始动摇。有视频显示,一些乌军士兵在战斗中举白旗投降,并称“军官早就跑了,我们不想为政治牺牲送死”。
![]()
面对这一局面,普京下达了一道特殊命令:要求前线部队确保愿意投降的乌军士兵安全撤离,不得随意开火。
这不仅是出于人道考虑,更是一种心理战术。
当士兵意识到抵抗可能意味着死亡,而投降反而有生还机会时,战斗意志自然会被削弱。这种“软性瓦解”比强攻更有效,也减少了俄军自身伤亡。
![]()
真假包围
然而,关于“万人被围”的说法,外界并不完全采信。
10月29日,普京主动提出,愿意在库皮扬斯克和红军城地区停火数小时,允许国际媒体进入包围圈进行实地验证。
俄国防部随后也发布声明,称将为包括乌克兰记者在内的外国媒体提供通行便利,并准备停火5到6小时以确保安全。
![]()
这一举动看似自信,实则耐人寻味。
如果包围属实,为何不直接发动总攻?反而要通过邀请记者来“证明”战果?这更像是舆论战的一部分。
毕竟,过去两年多来,俄乌战线在顿巴斯地区变化不大,俄军虽有推进,但始终未能完全拿下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这四个关键地区。
![]()
乌克兰方面迅速回应,否认部队被全面包围,仅承认战况激烈、压力巨大。
乌军高层指出,库皮扬斯克和红军城仍在乌军控制下,部分部队虽被分割,但并未失去联系和反击能力。
西方媒体也普遍持观望态度,认为俄方宣传存在夸大成分。
![]()
从地理上看,库皮扬斯克是哈尔科夫东部的重要交通枢纽,红军城则是顿巴斯西线的铁路枢纽,两地一旦失守,乌军整个东部防线将面临被切割的风险。
因此,即便包围尚未完全闭合,俄军的持续施压也已对乌军后勤和指挥系统造成严重干扰。
更让外界关注的是,俄罗斯近期试射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这款导弹可飞行15小时以上,航程达14000公里,具备全球打击能力。虽然目前尚未投入实战,但其成功试射无疑增强了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
普京借此向西方释放信号:俄方不仅在常规战场占据优势,核武库也在持续升级,任何外部干预都需三思而后行。
![]()
甩锅中国
就在前线吃紧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却将矛头转向了中国。
10月28日,他在公开讲话中表示,乌克兰“非常希望”中国能介入调停,帮助结束战争。
但话锋一转,他又声称中国通过向俄罗斯提供机械装备和规避制裁的技术手段,“间接助长了战争”。
这种一边请求帮助、一边指责对方的行为,显得颇为矛盾。
事实上,自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多次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指控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但包括美国军方在内的多方调查均未发现此类行为。
中国外交部也多次强调,中方从未向交战方提供武器,所有对俄贸易均属正常商业往来,且严格遵守国际规则。
![]()
泽连斯基的真实意图并不难理解,国内战局不利,兵源枯竭,连老年士兵和外国雇佣兵都被征召入伍,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度正在下降。
为了转移矛盾,他需要一个“外部替罪羊”。
将中国推上前台,既能向国内民众解释为何战局恶化,也能向美欧施压,要求继续加大援助。
![]()
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借美国之手,迫使中国减少对俄能源进口。
10月23日,美国宣布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实施制裁,试图切断俄方财政来源。
泽连斯基随即表示,这些制裁将使俄罗斯每月损失50亿美元收入,并公开呼吁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谈判,要求中国减少购买俄油。
![]()
这种逻辑站不住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之一,从俄罗斯采购石油是基于市场规律和能源安全的合理选择。
同样,乌克兰的粮食、农产品也大量出口到中国。
如果按泽连斯基的逻辑,中国购买乌粮就是在“支持乌克兰”,那中俄贸易自然也不应被视为“支持俄罗斯”。
![]()
但泽连斯基不在乎这些,他的目标很明确:只要能换来更多西方援助,任何手段都可以尝试。
他甚至暗示,如果中国不“发挥积极作用”,乌克兰可能将继续战斗两到三年。
这番表态,本质上是向美欧讨价还价,逼迫其提供更多资金和武器。
![]()
困局难解
乌克兰的困境,本质上是一个死循环。
继续打下去,兵力和资源消耗巨大,国内经济濒临崩溃;若选择谈判,又不得不面对领土让步的政治代价,国内反对声浪将难以承受。而西方的援助也在减弱。
欧洲多国因通胀压力,对援乌热情下降;美国虽仍提供支持,但国会内部对长期“输血”乌克兰已有分歧。
![]()
特朗普政府近期对俄实施新一轮制裁,看似强硬,实则效果有限。
印度等国仍在大量进口俄油,全球能源市场并未因此出现剧烈波动。反倒是美国自身面临油价上涨压力,WTI原油在制裁宣布后一度飙升5%。
普京对此回应称,制裁只会推高全球能源价格,最终伤害的是西方消费者。
![]()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试图将中国拉入俄乌问题的解决框架。
特朗普在启程访问亚洲前表示“希望中国帮忙解决俄乌冲突”,表面是请求,实则是想把难题甩给中国。
但中国立场始终清晰:坚持中立,劝和促谈,不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也不参与制裁。
![]()
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角色,更多是建设性的调解者。
过去几年,中方多次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并提出“四个应该”“六点共识”等和平倡议。
与美西方不同,中国并未将俄乌冲突视为“民主 vs 专制”的意识形态对抗,而是从地区安全和国际秩序稳定的角度出发,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和安全关切。
![]()
泽连斯基的“中国牌”,说到底是一种弱势外交的无奈之举。
他既无法在战场上扭转局势,又不敢轻易开启和谈,只能通过制造外部矛盾来维持国内支持和西方援助。
但这种做法注定难以持久。真正的解决方案,不在于指责谁“支持俄罗斯”,而在于各方能否回到谈判桌前,找到一个兼顾安全与主权的平衡点。
![]()
目前来看,俄罗斯凭借战场优势和核威慑,暂时掌握主动权,乌克兰依赖外援勉强支撑。
美国想借力打力却力不从心,欧洲疲于应对经济压力,中国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这场冲突的结局,仍充满不确定性。
![]()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战争拖得越久,平民的苦难就越深。
无论是库皮扬斯克的士兵,还是红军城的居民,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政治算计,而是真正的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