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
“智能穿戴设备”日渐普及
许多人都在佩戴着智能手表、手环
但是谁能想到
这些看着能帮你管理健康的
电子小玩意儿
居然还会带来莫名的烦恼
许多网友在相关视频的评论区下
都发表了自己的困扰
![]()
![]()
![]()
![]()
33岁的呼和浩特市民小Z带着一摞精心打印、密密麻麻的“睡眠记录统计表”,步入了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门诊。统计表上清晰地记录着她每天的上床时间、入睡时间、深度睡眠时长以及手表为她的睡眠质量打出的分数。
她苦恼地向医生诉说,自己现在每天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表的睡眠监测数据。如果深度睡眠时长比前一天长,她就会觉得睡得有用,一整天心情也很好;如果比前一天短,她就会感到担忧,一整天都忍不住关注自己的心率,甚至到了晚上入睡时也会异常紧张,默默“祈祷”今晚的“睡眠表现”能好一点。这种对睡眠数据的过度担忧困扰了她整整两个月,睡眠质量没提升,工作与生活反而都受到了影响。
![]()
无独有偶,在呼和浩特上学的大学生小F也因类似问题来到该医院咨询。自从配备了运动手表,他闲来无事便会查看心率,频率从最初的一天一两次,发展到后来每隔五分钟就要看一次。对数据的过度关注使他上课专注力变差,宝贵的学习时间被白白浪费。
经过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的评估,小Z存在中等程度的焦虑状态,小F也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倾向。这两位来访者都希望通过科技产品来管理健康,却双双陷入了更深的困扰——他们的经历,正是该院临床心理科近期接诊的典型病例。
![]()
好端端的,怎么就焦虑了
为什么本想用来促进健康的工具
最后反而成了压力的来源?
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
心理治疗师赵婉廷解释
这背后其实是
人们的心理和设备的局限
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陷入了“越担心,越查看”的恶性循环
人们因为一丝健康担忧而去查看数据寻求安心,一旦发现心率快了点或睡眠分数低了点,就容易产生“我身体是不是出问题了”的灾难化联想,从而引发更大的焦虑,进而更频繁地查看数据。如此循环,设备本身就成了焦虑的触发器。
2
习惯了“放大”问题 忽视正常信号
有焦虑倾向的人,容易把身体正常的生理波动“放大”看待。比如,偶尔一晚没睡好,就认为是健康恶化的证据。同时,人们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和相信那些能证实自己担忧的数据(比如某次偏高的心率),而忽略掉绝大部分正常的数据,这叫“确认偏误”。
3
追求完美的“数据控”
健康数据给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错觉,对于那些追求完美、自律性强的人来说,任何“不达标”的数据(比如睡眠分数未超过90分)都会带来挫败感,让他们觉得健康“失控”了。于是,对健康的追求,不知不觉变成了对“完美数据”的执念。
4
被“奖励”机制牵着鼻子走
手表的通知、勋章和达标提示,利用了类似手机游戏的心理机制,这种不定期的“奖励”会让人上瘾,不断强化查看行为。而当期望的“奖励”没有出现,或者看到负面数据时,焦虑感就会立刻加剧。
5
被心理暗示“忽悠”了
与“吃了假药却感觉病好了”的安慰剂效应相反,这是“反安慰剂效应”。当你看到手表显示“睡眠质量差”后,大脑可能就会接受这个暗示,第二天你真的会觉得浑身无力,从而更加深信自己身体有问题。
赵婉廷治疗师补充说,除了心理因素,智能设备本身的局限性也加剧了这一问题。医疗级设备(如医院心电图机)和消费级手环在精度和用途上有本质区别。
手环数据只是趋势参考,但它用精确的数字(如“深睡1.8小时”)营造了一种医学级的精确假象,让人们过度信赖。
人的心率、睡眠结构本来就会随着运动、压力、饮食甚至梦境而自然波动。医学上关注的是长期、持续的异常模式,而普通用户缺乏相关知识,容易对每一次微小波动感到恐慌。
那么如何摆脱焦虑
与设备和谐共处?
赵婉廷治疗师向大家介绍了
几个缓解此类焦虑的实用方法
1.转变认知:数据是参考,不是判决。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是否陷入了“越担心越查看”的循环。请告诉自己,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精妙而动态的系统,数值有上下波动是完全正常的。
2.挑战灾难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当看到不理想的数据时,先别慌。问问自己:“这个数据最坏的可能性是什么?”“有没有更平常的解释?”(比如,“昨晚深度睡眠少,可能是因为睡前刷了手机,而不是身体要垮了”)。学会从盯着单个数据点,转变为关注长期的健康趋势。
3.给查看行为“立规矩”,有意识地减少查看频率。比如,给自己定个规矩:从一天看几十次,减少到早、晚各看一次,最后尝试一天只看一次。
4.尝试“断联”,感受身体。如果焦虑严重,可以尝试在周末或某个下午摘掉设备,去散散步、做做运动,重新感受和相信身体本身发出的信号(如困倦、精力充沛),记录下不依赖数据时的感受。
5.练习与“不确定性”共处。当再看到某个轻微异常的数据时,练习“不理会它”。不反复测量、不立刻上网搜索,继续做你手头的事情。你会发现,过一会儿焦虑感自己就消退了。这能帮助大脑逐渐适应和容忍不确定性。
赵婉廷治疗师呼吁
希望用户回归使用健康设备的初心
它应该是为我们赋能的工具
而不是制造焦虑的枷锁
请将目标从“监控健康”
调整为“鼓励健康行为”
用它来提醒您久坐后起身活动
记录运动带来的乐趣
而不是为每一个小数点而苦恼
因为我们追求的是
身心健康带来的愉悦与活力
而不仅仅是屏幕上一串完美的数字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贾思敏、网友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