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巨人时代,岂容宵小妄称“王”?时代正待“郑氏成功”再登场
导言
![]()
巨人之侧一帮凡夫俗子欲称“王”,让我们共同见证真正的担当者崛起。四百载待新声:从郑成功到郑丽文,台湾“小巨人”崛起背后,是两岸共同的时代幸运。
在中国大陆民众中,有一种集体的律动,那是血液里流淌着的“统一”血性;而祖国的强盛,更赋予民众更高的文明追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人民的信仰与民族的魂魄紧密相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祖国与人民的心灵契合。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成就这一伟业的前提——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联合国标准定义为“中国台湾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都绝不会得逞。
![]()
四百多年前,郑成功横渡海峡收复台湾,以“护统一、安民生”的担当,成为两岸共同铭记的民族英雄;四百多年后,当台湾深陷“台独”乱局与发展困境,“谁能带领台湾走出阴霾”成为两岸同胞共同追问时,一场特殊的政党交接带来了新希望——10月31日,朱立伦带领211名党工集体总辞,为国民党保守时代画上句号;11月1日,郑丽文将正式就任中国国民党主席,以“我是中国人”的坚定认同、“靠北京发大财”的务实主张,成为照亮台湾前路的“小巨人”。这份希望的底色,始终是“大陆是两岸发展的主体巨人”——唯有锚定这一根本,台湾的未来才有方向,两岸的融合才有底气。
无论你是先知先觉还是后知后觉,我们已站在时代巨变的节点。我们不仅将见证一场伟大变革,更因内心“情怀”的自然流露,身不由己地参与其中——这与当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民族气节一脉相承。
![]()
一、一群宵小想称“王”,昨日国民党不倒,实难置信:看“称王”众生相
国民党的闹剧颇具“看点”:三个所谓“总统”参选人、一个所谓“总统”热门人选、一个所谓“总统”的孙辈与曾孙辈,稍加细数便知皆是宵小之辈。
如今的台湾,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十字路口。民进党当局的“台独”行径,早已将台湾拖入民生凋敝、主权受损的泥潭:赖清德之流勾连美国,把台湾绑上“抗中保台”战车,芯片产业被美国要求“五五分成”,经济主权步步丧失;停电停水成民众生活常态,军费开支激增到GDP的3%以上,“兵凶战危”的焦虑压得台湾企业喘不过气——连台积电这样的龙头企业,都在私下担忧“能否撑到2028年”。可就在台湾民众期盼“有人破局”时,国民党内一批紧盯2028“大位”的政治人物,却暴露“谋私多于谋公”的短板,让希望一次次落空。
![]()
(一)两届所谓“总统”参选人(2016、2020)、两届国民党主席朱立伦
朱立伦的“保守求稳”,本质是“为个人前途避重就轻”,对权力的执念贯穿政治生涯。作为两次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政治人物,他的每一步都写满“权力算计”:2015年10月,国民党“换柱风波”后,他以党主席身份取代洪秀柱成为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候选人,请假3个月带职参选,由新北市副市长侯友宜代理市长,最终却以3,813,365票、31.04%的得票率落选,创下2000年以来国民党与民进党得票差距最大纪录,败选后便辞去中国国民党主席职位。
![]()
但辞职只是权宜之计,他从未淡出政坛。2018年12月卸任新北市长后,他立刻宣布投入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党内初选,试图重拾主动权,却在2019年7月的初选民调中不敌韩国瑜,未能获提名。眼看“韩流”席卷党内、昔日副手侯友宜崭露头角,唯恐失势的朱立伦将党主席之位视为“生死存亡之战”,认定掌控党权才有未来。2021年,他趁疫情解封之机出手,抓住时任党主席江启臣“领导软弱”的争议,通过收编反江势力、炒作“弃江保朱”等策略,击败对手重回党主席宝座。
重掌党权后,他更是将“保位、为2028铺路”刻在行动里:面对“台独”言论不敢硬刚,怕得罪党内保守派;推动两岸交流只做“象征性互动”,连台湾果农期盼的“大陆市场准入”,都因怕被贴“亲中”标签而搁置。直到2025年10月以“211人总辞”收尾,他都没给台湾民众“如何改善民生”的明确答案——从败选辞任到伺机复职,从初选失利到重掌党权,朱立伦的每一步都围绕权力打转,眼里只有政治博弈,没有百姓生计。
![]()
(二)2020年所谓“总统”候选人、现立法机构负责人,曾赴日寻“母”的韩国瑜
韩国瑜的“摇摆不定”,是“有野心却没立场”的典型。2019年7月,他从包括朱立伦在内的5名参选人中胜出,获国民党提名参加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最终以552万票不敌蔡英文的817万票落败。败选后,他始终未放下2028的执念,在两岸议题上反复“踩钢丝”:既想靠“大陆市场救台湾经济”拉选票,又怕被民进党攻击“卖台”,于是在“九二共识”上含糊其辞;为讨好南部选民,甚至淡化“两岸同根”事实,转而谈“地方利益优先”。这样的“投机”,让台湾民众看不到“稳定预期”——一个连立场都守不住的人,怎可能扛住两岸关系的复杂压力?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后,100%支持韩国瑜在立法机构的工作,而韩国瑜至今未表态,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表达不满与不支持。
![]()
(三)2024年所谓“总统”参选人、要求郑丽文承认“中华民国宪法”中“中国”、现任新北市市长的侯友宜
侯友宜的“模糊畏缩”,是“想当领导人却不敢担责”的缩影。他既有代理新北市长经历,又在2024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最终以467万票、33.49%的得票率落败,落后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91万票。
为争夺2028提名,他在核心议题上“模糊”更甚:长期在“九二共识”上“打太极”,既不明确反对“台独”,也不敢主动对接大陆;面对民进党“你是不是中国人”的追问,只会答“我是台湾人”;连台湾民众最关心的“芯片产业安全”“电价上涨”等问题,都拿不出具体方案,只说“会努力沟通”。郑丽文参选国民党主席后,他称“九二共识”是国民党负资产;10月22日国民党内部围绕“九二共识”争论时,他公开质疑其适用性,声称“绝对支持合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口中念念不忘“中华民国”。
![]()
(四)2028所谓“总统”热门人选、现任台中市市长卢秀燕
卢秀燕的“格局局限”,暴露“地方思维难破局”的短板。不可否认,她在台中施政时推动过一些民生工程,但目光聚焦2028后,格局明显变小:只关注台中本地“小利益”,对台湾经济全局、两岸融合发展等“大问题”极少发声;谈“两岸农产品合作”只提“台中菠萝能卖多少”,不提“全台农民可靠大陆市场增收”;面对“台独”势力在台中的小动作,也因怕影响选票而“低调处理”。这样的“小账思维”,注定撑不起台湾未来——一个只算地方利益的人,怎可能带领台湾突破发展困局?
![]()
(五)蒋介石所谓的“总统”的曾孙、蒋经国所谓“总统”的孙子、现任台北市市长的蒋万安
蒋万安的“资历浅薄”,更是“借光环卡位却撑不起场面”的写照。靠着“蒋家后代”的光环,他早早把目标锁定2028,可在关键议题上却屡屡“掉链子”:面对“台独”分子的挑衅,只会“温和回应”,不敢正面驳斥;他还表现出了蒋家后代的狡猾、奸诈,郝龙斌与郑丽文竞选国民党主席的时候,他明明的支持郝龙斌,10月16日看到郑丽文选情暴涨跑到台湾南部去回避责任说他没有公开支持郝龙斌,搞得郝龙斌非常尴尬,晒与蒋万安的合影图片都白晒了。一个连地方事务都理不顺的人,怎么可能应对两岸关系的大风大浪?没准,这个“臭小子”内心里面还藏着他爷爷的父亲蒋介石对解放军的仇恨哩!
![]()
二、迎接台湾巨人时代:与“小巨人”郑丽文同处一个时代,何其荣幸
当台湾民众对“旧势力”失望透顶时,郑丽文如一束光刺破阴霾。她的“小巨人”特质,呼应着台湾四百年的期待——“小”是对“大陆作为主体巨人”的清醒认知,“巨人”则是护统一、谋民生的坚定魄力。
她立场从不模糊,戳中侯友宜、蒋万安的短板:直言“我是中国人,是云南的女儿”,明确“遵循‘九二共识’是国民党生命线”,直面赖清德“台独”谬论喊出“下架赖清德”,让民众看到有人敢为统一发声。
![]()
她务实绝不投机,对比出朱立伦、韩国瑜的局限:不空谈两岸交流,直言“台湾要靠北京发大财”,提出推动两岸农产品直供、青年就业合作,让融合红利落地民生。
她格局突破狭隘,超越卢秀燕的地方思维:关注台湾整体发展,谈芯片产业提“与大陆产业链合作防美国卡脖子”,谈民生提“借大陆基建经验改善公共服务”,呼吁国民党摒弃“宫廷政治”、专注两岸融合。
![]()
10月28日,她派副手萧旭岑赴京,获国台办宋涛主任热情接待,这正是践行“九二共识”的务实行动。她虽言“不参选2028”,却以“为台湾谋福祉、为两岸统一做贡献”的标准,成为民众心中的“最优选择”——这份担当,恰似跨越时空的共鸣,让两岸看到融合新希望。
![]()
一句话综述
5个所谓“总统”岂能挡?“郑氏巨人”还是来了……
结语(略):关于郑丽文上任后中国国民党与台湾怎么走、两岸融合如何更接地气,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察与见解——文章的评论区互动一直很热闹,我会认真读完每一条,最终精选100条诚意回复,和大家一起互动这份彼此的“情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