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
荷兰政府试图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自以为掌控了中资企业的命脉,殊不知此举已严重扰乱全球芯片供应体系。
巴西与欧洲多国车企纷纷陷入困境,这场由政治干预引发的风波,正将荷兰推向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
安世半导体的“前世今生”
事件的核心源于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战略性收购。
在2018年之前,闻泰科技以全球头部手机ODM制造商的身份广为人知。
作为中国最早专注于智能手机设计的企业之一,它凭借制造业红利,依托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能力,为众多国际品牌提供研发及代工服务。
![]()
然而该模式利润空间狭窄、议价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薄弱。为突破瓶颈,闻泰果断调整战略方向,向技术壁垒更高、产业主导权更强的半导体领域全面转型。
![]()
安世半导体前身为荷兰飞利浦旗下的半导体业务,后并入恩智浦公司,是全球顶尖的标准器件供应商,在功率器件、逻辑芯片等领域具备深厚积累,客户包括博世、苹果、三星等世界级企业。
![]()
2017年,该项业务由建广资产牵头的中方资本联合体完成收购,并在荷兰注册独立运营实体,为后续闻泰科技介入铺平道路。
闻泰对安世的并购历时逾两年,交易总额高达338亿元人民币,创下当时中国半导体行业跨境并购规模之最。
![]()
彼时闻泰市值尚不足200亿元,却通过多层次基金架构分步实施:2018年率先出资114.35亿元取得关键基金份额,间接持有安世约33.66%股权。
![]()
随后采用“发行股份+现金支付”方式推进资产重组,于2019年底实现对安世74.45%的控股并纳入合并报表;2020年进一步收购剩余股份,持股比例升至98.23%,并计划最终达成100%全资持有。
这一案例曾被广泛视为“欧洲技术研发+中国高效制造”协同模式的成功范本。
![]()
荷兰人抢了个寂寞
美国商务部于去年12月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由此拉开整场博弈的序幕。
在美国持续施压下,荷兰当局迅速跟进——9月29日,美方出台所谓“穿透规则”,明确限制母公司持股超50%的子公司获取特定技术。
仅隔一日,荷兰政府即援引《商品供应法》,冻结安世全球子公司的资产处置权与知识产权变更权限。
![]()
事态继续升级:10月7日,阿姆斯特丹地方法院裁定暂停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的董事资格,其名下股份被移交第三方托管机构,核心投票权转交外籍管理人员。
到了10月28日,媒体披露更深层意图:荷兰政府正推动本土企业接手安世控制权。
![]()
一系列动作看似精准有力,荷兰似乎完成了权力更迭,实则只拿到了一个无法自主运转的空壳。
他们所掌控的,仅为位于欧洲的前端晶圆制造总部;而真正支撑苹果、特斯拉等客户订单落地的封装测试、后端工艺、物流交付等关键环节,全部集中在中国境内。
![]()
真正的老板在中国
荷兰方面对控制权的争夺可谓不遗余力。
10月16日,其单方面切断安世中国区内部信息系统,甚至中断薪资发放系统,意图瘫痪中国团队的日常运作。
![]()
但他们严重低估了本地运营主体的应变能力。
三天后,安世中国发布正式声明,强调自身为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仅接受中国法定代表人的管理指令。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团队迅速恢复系统运行,保障全体员工薪酬按时发放,确保生产经营稳定有序。
![]()
安世约80%的实际产能分布在中国,这是不可复制的物理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实施的出口管制政策,直接阻断了欧洲总部对中国产线的技术与设备支持路径,使远程操控彻底失效。
![]()
作为母公司的闻泰科技亦未被动应对,积极协调国内上下游资源,强化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过去三年间,在闻泰主导下,安世研发投入增幅超过150%,新增全球专利接近千项,技术融合深度不断加深,这才是掌握实际运营主导权的根本所在。
![]()
全球跟着一起疼
法律意义上的控制权与现实中的运营权出现断裂,犹如一刀斩断全球产业链的关键神经,冲击波迅速蔓延至各大市场。
首个感受到剧烈震荡的竟是远在南美的巴西,当地汽车制造商协会紧急发声,旗下奥迪、宝马、福特等车企高度依赖安世提供的车规级芯片。
![]()
面对潜在断供危机,巴西方面主动向中国寻求合作,并公开表态:唯有安世中国区可被视为可靠伙伴。
视线回到欧洲大陆,恐慌情绪更加严峻,沃尔沃CEO坦言,从车门锁止系统到空调控制模块,数百种零部件均离不开安世芯片支持。
![]()
大众集团等德国车企也发出预警,称其欧洲生产基地面临停工风险。巴克莱银行分析师指出:多数整车厂当前芯片库存仅能维持两至三周运转。
![]()
结语
对企业而言,真正决定归属的并非一纸行政命令或董事会席位,而是对实际产能、运营网络和核心技术团队的掌控力。荷兰政府夺下的,不过是一个失去造血功能的管理外壳。
![]()
此次事件本质是对市场经济原则与国际契约精神的粗暴破坏。因此,中方提出的谈判条件——必须先行撤销非法托管措施、归还企业正常治理权利——具有充分合理性与正当性。
这不仅关乎一家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更是对全球化协作机制底线的坚守。若想继续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依靠的应是互信共赢的合作机制,而非赤裸裸的强取豪夺。
![]()
信源:
1.财联社
2.和讯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