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长期以来,美国以所谓“航行自由”为由,在南海与台海周边频繁实施军事化穿越行动,却未曾设想有朝一日类似的合法航行会出现在其本土边缘。此次东大海军舰艇编队逼近阿拉斯加12海里领海外侧的举动,究竟是例行远洋训练的自然延伸,还是对单边霸权行为的一次精准回应?
航行自由作为国际海洋法框架下的基本权利,本应体现各国平等参与的原则,然而这一概念却被美国长期工具化,成为其在全球海域推行战略施压的掩护外衣。查阅近年军事记录可见,美军舰机屡次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驶入中国南海岛礁邻近水域、穿行于台湾海峡之间。
![]()
此类行动年均执行数十次之多,常以“维护区域和平稳定”为说辞,实则不断激化地缘矛盾,制造紧张氛围。这种自我豁免、严苛约束他国的双重尺度,早已引发国际舆论广泛质疑,被视为强权政治的典型表现。
而本次东大海军的远洋部署,则是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还原了航行自由的本质含义。由055型驱逐舰、052D型驱逐舰、综合补给舰及电子侦察船组成的编队,公开经行阿留申群岛附近公海航道,全程恪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12海里领海界限的规定,未越界、未挑衅,完全符合国际规范。
![]()
这种高度专业且克制的行为模式,与美方在西太平洋地区高频次、近距离、高敏感性的抵近活动形成强烈对照。此举不仅彰显出对国际法的尊重,更用事实宣告:海洋通行权不属于任何单一国家垄断,而是所有主权国家共享的基本权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凌驾规则之上,将自身意志强加于全球海洋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东大海军已多次开展跨洋任务,但此次深入北太平洋、临近美国阿拉斯加海岸的航行仍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该国海上力量的战略触角已突破西太范围,具备向全球关键海域投送存在能力的技术基础和战术成熟度。
![]()
更重要的是,这是美国首次在其传统安全腹地感受到外国军舰常态化通过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当曾经习惯于在他国门口自由穿梭的强国,面对他国依法进入其毗邻公海时表现出高度戒备甚至焦虑,恰恰折射出其深层的权力失衡感与战略不适。
支撑此次远海行动的核心,是背后一整套体系化的作战架构。这支四舰协同的编队虽规模有限,却集成了火力打击、态势感知、后勤支援与情报获取四大功能模块,构建起一个精干高效的远洋作战闭环系统,堪称现代海军远征力量的微型典范。
![]()
其中,055型万吨级驱逐舰作为编队中枢,代表当前东大海军水面战力的巅峰水平。其配备超过百具通用垂直发射单元,可装载防空、反舰、反潜及远程对陆攻击导弹,作战半径覆盖数百公里内的空域与海面目标。
该舰能够同时应对来自空中、水面与水下的复合威胁,具备全天候、全维度的打击与防御能力。正因其强大的综合作战性能,任何试图贴近监视的外军平台都不得不保持谨慎距离,以免陷入被动局面。
![]()
如果说055大驱是锋利的进攻之刃,那么052D型驱逐舰则担当着敏锐的战场之眼。这款装备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主力战舰,探测距离延伸至数百公里以上,可同步锁定并追踪数十个空中与海上目标。
即便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中,依然能维持清晰的战场图像构建能力。在本次航程中,052D的雷达系统成功捕捉并持续监控美军紧急升空的F-22隐身战斗机,有效削弱了后者引以为傲的隐身突防优势,展现了非对称制衡的实际效能。
![]()
与此同时,综合补给舰的伴随保障作用不可忽视。它如同浮动的海上基地,可在航行状态下为舰队提供燃油、淡水、弹药和食品等关键物资补给,极大延长了编队的自持力与续航能力,彻底摆脱了近岸依赖的传统局限。
而电子侦察船则在不发出一枪一炮的前提下,执行着静默而关键的情报使命。在国际水域依法作业期间,该船收集了大量关于美军雷达波段特征、通信频谱使用规律等一手信号数据,为未来战略分析与技术反制提供了宝贵依据。
![]()
四种类型舰艇各司其职、有机联动,共同构筑了一个攻守平衡、保障完备的小型远洋作战体系。这一体系的成型,标志着东大海军从区域防御型力量向全球存在型力量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而这并非短期跃进,而是多年持续积累的结果。
通过持续推动舰艇现代化升级、深化实战化演训机制、强化指挥人才培养,东大海军逐步补齐了远海行动中的短板弱项。从亚丁湾护航任务到环球航行演练,从多国联合演习到高强度远海战备巡逻,每一次出航都在锤炼协同效率,提升全域适应能力。
![]()
此次抵近阿拉斯加外海的部署,正是这些长期投入与经验沉淀的集中展现。它充分证明,东大海军现已拥有在全球任意公海区域独立执行合法军事任务的实力与底气。面对这一现实,相关方的反应颇具深意。
美国北方司令部迅速派遣F-22战机升空伴飞跟踪,五角大楼虽公开承认东大舰艇享有国际水域航行权,但仍强调将持续保持高度警觉与严密监控。
![]()
这种表面尊重法律、实则难掩警惕的姿态,与其在南海问题上一贯采取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反差。昔日动辄指责他国“不专业”“具挑衅性”的美国,如今在其家门口遭遇同等性质的合法航行,角色互换之下暴露出其内心深处对规则平等化的抗拒情绪。
俄罗斯媒体对此评价更为直率,卫星通讯社以“唯有东大能让美国沉默”为题刊发报道,并配图展示F-22伴随机群的画面,戏称昔日天空霸主如今沦为远洋舰队的随行护卫。
![]()
尽管带有一定讽刺色彩,但这番评论准确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东大海军已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在远洋军事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完成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参与的战略跨越。
过去,美国依托第一岛链封锁体系,试图将东大海军压制在近海范围内,限制其海洋发展空间。而今,东大军舰已能自如穿越第二岛链,深入北太平洋开展常态化航行,表明原有的围堵战略已失去实际效力。
![]()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次行动重新诠释了“航行自由”的真正内涵。长期以来,美国将其曲解为无边界、无约束的军事存在自由,频繁逼近他国专属经济区甚至领海边缘进行威慑性展示。
而东大海军的做法则树立了另一种范式:真正的航行自由应建立在遵守国际法基础上,体现为合法、透明、克制的行动准则,而非某一强国的特权延伸。这种对规则的坚定践行,赢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与认同,也塑造了一个负责任大国海军的正面形象。
![]()
从战略视角审视,此次远海行动是东大海军职能演变的关键节点。它的使命不再局限于本土防卫,而是扩展至维护国家海外利益、参与全球公共安全治理的广阔舞台。
这一转型并非谋求海上霸权,而是致力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均衡、可持续的国际海洋秩序,体现对多边主义与共同安全理念的积极回应。
![]()
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中,海洋已成为连接各国经济、能源与安全命脉的重要通道。任何国家都无法孤立自保,唯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安全观,才能实现海洋空间的持久和平与繁荣发展。
东大军舰出现在阿拉斯加外海,与其定义为一次军事亮相,不如视为一场生动的国际规则公开课。它以最直观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信息:航行自由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属专利,而是所有主权国家平等享有的正当权利。
![]()
国际规则不应成为某一大国的独白舞台,而应是各国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行为契约。从南海争议海域到北美西海岸,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洋威慑,东大海军的发展轨迹,既映射出一个国家捍卫主权尊严的决心,也预示着全球海权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构。
![]()
当F-22的引擎声逐渐消散于天际,当东大舰艇继续在浩瀚公海上依法巡航,一个明确信号已然释放:基于霸权逻辑的旧秩序终将被历史淘汰,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才是新时代国际关系的根本方向。
展望未来,随着东大海军远洋投送能力的不断增强,其在促进全球海洋安全、维护国际法治原则方面的建设性作用将日益突出。而对于那些长期奉行双重标准的国家而言,也终将领悟:在普遍适用的规则面前,不存在特殊待遇,也没有例外身份。唯有彼此尊重、共同守法,方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和平与自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