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胖东来又因员工管理事件引发热议。这家以极致服务和高员工福利圈粉无数的“零售神话”,却屡屡因严苛的处罚制度站上舆论风口。从12年老员工因未及时接待顾客被辞退,到员工餐试吃未洗筷先开除后转岗,再到老员工一年迟到两次被解雇,一系列事件让大众不禁发问:胖东来的“铁律”,究竟是守护服务品质的底线,还是突破了人性化管理的边界?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时间拉回2021年,入职12年的老员工刘霞,在整理货物时未第一时间接待挑选内衣裤的顾客,被管理人员通过监控发现。尽管她工龄超十年,且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胖东来依据《各项管理制度》中“未及时放下手中工作接待顾客视为严重违纪”的条款,直接出具了《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刘霞不服提起诉讼,主张经济赔偿等多项诉求,却被法院驳回,只因公司制度经过公示培训,程序合法。
![]()
无独有偶,2019年一名工龄十几年的老员工,因一年内累计迟到两次,触发“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开除”的规定,最终同样在诉讼中败诉。而2024年的“尝面事件”更具戏剧性:美食城员工尝面后未洗筷便搅拌员工餐,公司起初以“严重食品安全隐患”为由开除,后在舆论压力下改为降薪学习、调离岗位。三次事件,两次司法支持企业,一次因争议调整,却都让胖东来陷入“严管”与“苛责”的争论漩涡。张律师,对此,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
青岛市市北区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振海表示,不可否认,胖东来的成功离不开对服务品质的极致追求。从“不满意就退货”到员工高薪资高福利,它用实力打破了“零售业低薪常态”的魔咒,成为无数消费者心中的“良心企业”。而严苛的制度,正是其维持服务口碑的重要保障。正如法院判决所言,企业规章制度只要经过合法程序制定并公示,员工就有遵守的义务。胖东来在制度执行上的“零容忍”,本质是为了守住对消费者的承诺。
![]()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严重违纪”的标准是否合理?12年老员工一次未及时迎客,十几年老员工两次迟到,这些行为是否真的达到了“必须开除”的严重程度?法律虽未明确“严重违纪”的统一标准,但管理学中“比例原则”早已成为共识——处罚应与过错程度相匹配,辞退作为最严厉的处罚手段,理应是最后的选择。对于老员工的偶发过失,是否可以先警告、培训,而非直接“一棍子打死”?
胖东来的困境,其实是许多企业的缩影:如何在制度刚性与人文关怀间找到平衡?一方面,企业需要制度保障运营秩序,尤其是服务行业,细节决定成败;另一方面,员工不是机器,偶有疏忽在所难免,过度严苛的制度不仅会寒了老员工的心,也会让外界质疑企业的温度。就像“尝面事件”中,员工行为虽有不妥,但未直接影响消费者,初始开除决定显然过重,最终调整处理方式,才体现了企业对人性化管理的回归。
作为消费者,我们欣赏胖东来对服务品质的坚守;作为旁观者,我们更希望看到一家有温度的企业。毕竟,真正的“零售神话”,不仅要有让顾客满意的服务,更要有让员工安心的管理。期待胖东来能在制度与人性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让“铁律”既有力度,也有温度。而其他企业,也应从胖东来的争议中吸取教训:制度是管理的基石,但人文关怀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灵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