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清末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那时候他年近七旬,抬棺入疆,为中华民族保住了这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过在面对沙俄的时候,左宗棠同样也有心无力。毕竟清末国力摆在那里,个人能力再强,也突破不了时代的局限性。所以收复新疆最大的遗憾,就是沙俄抢走了包括霍尔果斯河以西在内的外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实清末,盯着边疆领土的,远不止沙俄这一家,英国人当时也看上了西藏乃至川西的大片领土。这个时候,另外一位本可以成为民族英雄,和左宗棠并驾齐驱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赵尔丰。
![]()
在川边实行改土归流
土司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明清两朝最为头疼的边地管理制度。因为土司掌管着自己地盘上的几乎所有权力,土司本人就是这块土地上的王者。
这不仅不利于统一管理,而且还有可能引发叛乱。明朝万历年间的播州之乱,就是扎根此地800多年的杨家土司发动的叛乱。为了平定这场土司发动的叛乱,几乎动摇了明朝的国本。
因此,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就已经在搞改土归流了。也就是将地方上雷打不动的土司家族,改成朝廷派下来的流官。
可是推进难度太大了,因为你触碰到了人家的根本利益。别看这些土司体量不大,一旦团结在一起,那也是很难撼动的力量。
比如说乾隆年间攻打的大小金川,其实也是川藏边界的土司力量。他们在清朝入关的时候就不服清廷的统治,长期以来都是以当地土皇帝自居。乾隆之所以一定要征服这里,主要是因为这地方是内地通往藏地的重要通道之一。
![]()
纵然清朝的改土归流搞了100多年,但依旧没能彻底根除。比如说有一部小说《尘埃落地》里,就讲述了土司力量在地方上的势力,那时候清朝已经灭亡了,但土司制度却还在。
1905年,赵尔丰被任命为川滇边务大臣,由于这里靠着英国控制下的缅甸,所以当地土司早就已经和英国人眉来眼去了。
赵尔丰来了以后,也不跟他们废话,直接宣布要改土归流,废除土司世袭制,设立流官管理。这可把当地土司们气坏了,于是纷纷起兵反抗。
赵尔丰既然敢说,那就有底气,他直接出兵灭了理塘土司、巴塘土司这两个大土司,对于其他不服管教的土司,采取了人头滚滚的强硬手段。
在他的一顿操作之下,当地土司力量基本被平息,再也无人与英国人勾结。
别以为人家只是武夫,改土归流以后,赵尔丰开始在当地修建驿站,架设电线,加强这里与清廷的联系。与此同时,赵尔丰还切断了当地与英国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并且对外宣布,清朝对这里的直接管辖。这事儿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
率军入藏,赶走了英国势力
俄国人对新疆垂涎多年,英国人则对西藏虎视眈眈。为什么?因为西藏靠着英国殖民下的英属印度,这有利于他们出兵直接干涉西藏的事务。
原本作为四川方面的官员,赵尔丰对西藏是没有管辖权的,但是西藏的信仰,长期影响着川西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康区。康区又称川西藏区,是藏文化为主的一个区域,但是康熙年间,却把这里划入了四川管辖。
为啥?因为这里是四川进入藏区的重要通道,这为中原王朝统治西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问题是,清末国力衰弱,再加上当地土司实力强大,所以西藏的地方政府,居然一直在向康区派遣官员,等于是把川西藏区纳入了西藏的管辖范围。
这明显违背了清朝当年把康区纳入四川的初衷,为此赵尔丰来了以后,在处理这些土司的同时,也赶跑了西藏派遣到这里的官员。
1907年,赵尔丰曾短暂署理四川总督,考虑到英国人在西藏的影响力,赵尔丰上书朝廷一定要明确四川和西藏的分界,也就是再次明确将康区这个可以入藏的地方,划入四川。
1908年,朝廷封赵尔丰为驻藏大臣,让他来解决西藏和英国之间的事情。那时候西藏噶厦(也就是西藏地方政府)本打算交好英国人,以此确保他们当地的土司制度可以永久流传下去。
这里要搞明白一点,西方人对自己国家的百姓的确非常不错,但是对其他国家的百姓,他们是不会管你是不是奴隶的,他们对外只寻求利益。所以别指望西方人为了你的权益出面,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老美这么一个搞选举的现代国家,会有那么多君主制国家盟友的原因。
当时的英国人也是一样,他们压根不考虑印度人、缅甸人的权益,自然也不会考虑西藏人。他们要的只是西藏噶厦可以倒向他们这边。
赵尔丰也深知其中道理,所以早就做好了入藏动武的准备。从1909年到1910年,清朝较为艰难的一段日子里,赵尔丰却在西藏连连获胜,先后攻克江卡、贡觉等军事要地,逼近拉萨。
在拉萨,赵尔丰让西藏噶厦签署了《藏内善后章程》,再次明确西藏为中国领土,并且规定了朝廷在西藏拥有驻军、设官、征税等权力,彻底埋葬了英国人企图分裂藏区的野心。
![]()
辛亥革命催化剂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当时的清朝正在搞洋务运动,但同时也刚刚从太平军、捻军的阴霾中走出来,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毕竟当时清廷还有一点上进心,知道通过改革奋发图强。哪怕后来失败了,至少尝试过。
赵尔丰收复西藏的时候,清朝都快完了,朝廷早就在1900年庚子俄难以后,就摆,烂了。但赵尔丰依旧凭借个人的意志力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为中国保住了偌大的藏区。
搞定藏区的事情以后,1911年8月,赵尔丰正式上任四川总督。在他上任之前,四川出了一件大事。
四川原来修铁路的时候,朝廷是没有拨款的,主要款项来自民间公开招股以及四川地方政府加征的“亩捐”,这才凑齐了1600多万两白银。
所以四川的铁路,是川民完全出资修建的。但是当时的督办大臣端方以及邮传部尚书盛宣怀,却给赵尔丰的前任护理四川总督的王人文发来电报,简单意思就是,朝廷不仅要把铁路收归国有,而且原来出资人的本金,朝廷也不想给,只能给他们相应的铁路股票。
而且盛宣怀还贴心地给王人文指了一条明路,如果四川人非要拿走本金,那也行啊,反正朝廷不会拨款,你可以用四川的财政作为抵押,向洋人借款嘛!如果没有门路,他还可以当个引路人。
消息一出,全省哗然。这等于是把四川的铁路卖给了洋人,面对这种明抢的局面,四川人当然不干。四川人那是非常英勇的,也不看看抗战的川军有多勇猛。王人文也立刻上书希望驳斥盛宣怀的建议,结果自己反而被罢免了。
取而代之的便是赵尔丰了。
赵尔丰一来,就接手了这么一个烫手山芋。赵尔丰了解详情以后,也觉得盛宣怀太过分了,吃相太难看。所以他一边安抚民众,一边上书请求重新磋商,甚至直接弹劾盛宣怀。
但是,当时的清廷不仅没有处置盛宣怀,反而下旨要求赵尔丰动用武力,解决这场民怨。赵尔丰无奈,只好将屠刀朝向了无辜的普通人。
这事儿引起了四川民众的集体反抗,最终赵尔丰也压不住了,清廷只好调武汉的新军前往成都。结果导致武汉兵力空虚,这才有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所以很多人将赵尔丰称之为辛亥革命的催化剂。
![]()
忠臣酷吏
辛亥成功以后,赵尔丰遭到了审判,最终还是被砍了脑壳。赵尔丰在川藏一带的所作所为,的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以及领土的完整,是有利于整个民族的。
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赵尔丰依旧秉持忠君思想,在忠君面前,普通人的生命,不值一提。这是典型的封建官僚作风,所以赵尔丰得到了忠臣酷吏的称号。
论功绩,赵尔丰是不在左宗棠之下的。川藏作为世界屋脊,两河源头,对中华民族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奈何关键时刻,他当了别人的替罪羊,如果没有这些事情,他也应该被称为民族英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