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一项极具标志性的法案——自2026年起,俄罗斯将正式实行“全年征兵制”,允许征兵委员会在全年任何时间进行体检、心理评估与征兵手续。
这一制度调整意味着,俄罗斯军方将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春季与秋季征兵周期,可在全年动态补充兵源。此举不仅暴露出俄军兵力的严重短缺,也反映出克里姆林宫在长期战争中面临的结构性危机。
《莫斯科时报》(The Moscow Times)指出,该法案虽然名义上是为了“优化征兵流程、减轻行政负担”,但从时间节点和战争形势来看,其背后的动机显然与乌克兰战场的消耗密切相关。
从外界的视角看,这项改革是俄罗斯战争疲态的直接体现。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俄军的人力资源体系已被严重透支。早在2023年,克里姆林宫便宣布扩大征兵年龄上限,将最高服役年龄从27岁提高至30岁;同时,大规模引入外籍志愿兵、囚犯与中亚移民进入部队。如今的“全年征兵制”,等同于进一步将国家机器调整为“永久战时模式”。
莫斯科当局强调,新制度将“提高征兵效率、减少行政瓶颈”,但这种表述掩盖不了一个现实——俄军的兵源正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由于伤亡高企、逃兵与拒服役人数持续增加,俄罗斯的征兵体系面临断层。去年秋季征兵中,已有多个地区传出“征不到合格新兵”的报道。即便政府通过高额奖金吸引志愿兵,仍难以弥补前线的巨大缺口。
事实上,俄罗斯社会对这场战争的心理疲劳也在加剧。2024年底以来,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征兵抗议”事件——虽然规模不大,但足以显示出社会的不安。许多年轻人试图通过教育豁免、伪造病历、甚至移民逃避征召;一些地区征兵办的“电子通知系统”成为民众最恐惧的政府应用。俄网民戏称:“只要打开邮箱,可能明天你就上前线了。”
长期战争不仅耗尽了人力,也吞噬了俄罗斯经济的余力。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国防预算支出已占联邦开支的33%以上,创下苏联解体后的最高纪录。国内劳动力短缺问题愈发严重,工厂被迫提前退休人员返岗、大学生延迟毕业以参与国防工业生产。战争机器的持续运转,让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战争常态化”的麻木状态。
“全年征兵”的通过,被一些分析家视为俄罗斯正式进入“无退路阶段”。它意味着普京政府已经不再指望短期内达成任何实质性的战果,而是将这场战争视为一种“政治延命工具”——只要战争继续,国内的不满就能被外部威胁压制;一旦停火,社会经济的破碎现实将全面浮出水面。
从战术角度看,乌克兰的反击行动与无人机袭击正在持续削弱俄军后勤体系,黑海舰队、燃料储备与军工基地频遭打击,使得俄罗斯不得不以更密集的征兵填补防线空缺。
普京似乎已经深陷一种恶性循环:兵力不足导致战果有限,战果有限又迫使他征召更多兵力。如今的“全年征兵制”,正是这种绝望的制度化。
这项法案很可能只是开始。战争正将俄罗斯从一个“国家”变成一台“持续消耗的机器”。当征兵成为日常,和平也就成了奢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