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老城,有一条顺着观象山、伏龙山坡地蜿蜒而上的小道,它被老青岛人亲切地称为“波螺油子”。
马牙石路面磨得油亮,蜿蜒曲折的街巷像极了海螺的内壳,几代青岛人的市井记忆在这里封存,如今正悄然苏醒。
01
街巷旧事
岁月打磨的城市印记
波螺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青岛开埠初期,最初是一条串联着居民区的羊肠小道。
20世纪20年代,这条小路被铺上马牙石,蜿蜒向上的形态犹如海螺肉。在青岛方言中,海螺称为“波螺”,而“肉”与“油”是谐音。加之小路两边商铺、摊位林立,来往行人川流不息。
![]()
图 | 南四十亩
常年累月的磨损,让马牙石路面变得光亮,故此,有了“波螺油子”这个十分接地气的名字。
这里曾聚集着久康酱园、瑞丰成衣局、光华制版社等近百家商铺,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是青岛最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
随着城市发展,曾经的波螺油子在2001年因东西快速路工程而被拆除改造,成为老青岛人心中的一抹回忆。
02
市井烟火
传承至今的商业基因
波螺油子从诞生起,便以平民化的朴实和韧性,确立了迥异于其他街巷的独特气质。这里的石头路面与往来脚步日复一日地叩击出灵动的声响,见证了数十年间不曾中断的市井繁华。
![]()
基于这条老街无法抹除的商业印记,2023年,相关团队对这里进行了基础设施升级和内部空间优化,为后来波螺油子艺术谷商业活力的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
如今,这条承载着商业基因的老街正焕发新生。独立设计师品牌、生活方式品牌等多元业态陆续入驻,延续着这里的商业血脉。
苏州路28号的WOOMOJI艺术社区以艺术产品和艺术展览为主打;江苏路77号甲的老建筑里,青岛本土设计师品牌“山谷少年”悄然落户。
![]()
夜幕降临,涟漪广场周边阶梯灯火渐次点亮。江苏路81号院内飘出优雅的爵士乐,一群年轻人随着音乐摇摆,为这条老街注入了新的活力。
每逢周末,艺术谷举办的二手市集吸引二三十位摊主自由摆摊,周边居民踊跃参与,或摆摊或逛集。有艺术理想与文化追求的人们在此围聚,形成志同道合的“共振”,让文化能量向街巷深处荡漾。
03
商居互融
活态街区的生活剧场
作为非典型里院建筑群,这里的片区主要以居民为主,夹杂里院和别墅建筑。因此,街区更新时更主张烟火气、社区性。
![]()
这种更新是以“在地化”为原点,探索出以一种轻盈的姿态介入原住民生活,在延续街区烟火气的同时,融入艺术化的理想生活方式。
波螺油子IP是基于一代青岛人所创造的历史印记的再表达,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探索,更是传承、重塑。而新一代经营者、生活者则是赋予IP新内涵的关键。
![]()
组图 | 恣在市南
未来,商业、艺术、美学、时尚等多元跨界融合的业态集聚,将促使波螺油子艺术谷成为一个“城市舞台”。对内承接生活与文化的链接,对外展示青岛这座城市的姿态与在地文化。也将撬动更多元的时尚与文化在此聚集,从而为“波螺油子”IP不断注入全新的魅力。

如今,老人在涟漪广场散步闲聊,年轻人在设计师店铺里寻找心仪之物,孩子们在阶梯上奔跑嬉笑。
这里不再是那个仅存于记忆中的波螺油子,而是一个融合了历史与现代的活态街区。马牙石路面的光泽被重新点亮,市井烟火的温度在延续,只是增添了艺术与文化的全新维度。
老街不老,文化不断,波螺油子正以另一种方式走进青岛的明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