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源于误判的妄动,背后是情报失真、历史执念与战略失衡的多重陷阱。
2022年2月24日凌晨,普京宣布对乌克兰东部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俄乌战争爆发。
这场冷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地缘政治冲突,既非突如其来,也非单一因素所致。
它是一场精心策划却建立在错误前提下的战略冒险,交织着一位领导人的历史执念、被过滤的现实认知、以及致命的安全误判。
![]()
一,普京对俄乌历史的扭曲价值观。
普京对乌克兰的执念,深深植根于他对历史的特定解读。
在2021年7月,普京撰写了一篇历史底蕴浓厚的文章,主张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是“同宗同源的血亲民族”,只是被外人强行分割。
这种观点成为他发动战争的思想基础。
在接受美国主持人塔克·卡尔森的采访中,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版本的乌克兰和东欧历史。
他从9世纪的基辅罗斯开始阐述——这是现代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声称继承的中世纪政体。
法国苏联历史专家指出,对普京而言,历史是“一个军火库,他可以在其中选择武器来击败对手”。
这种历史观具有高度选择性。
乌克兰历史学家驳斥了这种“俄乌一国论”解读,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因为它忽视了每个民族几个世纪以来经历的变化。
![]()
二,吓阻东欧西逃。
普京发动战争的核心动机之一,是对北约东扩的深切忧虑。
2008年4月3日,北约成员国在布加勒斯特峰会上宣布,“欢迎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对欧洲大西洋的向往”。
这一声明越过了莫斯科的红线。
自此,普京开始了军事反击:2008年的格鲁吉亚事件、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和2022年的顿巴斯地区“特别军事行动”。
对立的政治势力在地缘上开展争夺并不鲜见,但俄罗斯无力承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同西方竞争,只好使用武力。
![]()
另外普京出兵还有一个理由:恢复俄罗斯帝国的荣光。
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在普京的价值观和政治理想中,乌克兰被定义为“俄罗斯文明的延伸”、“同一个民族”。这种历史叙事让他难以接受一个亲西方、独立意识极强、与北约合作密切的乌克兰存在。于是,他并非仅仅想占领领土,而是要“重塑乌克兰”,把这个国家重新拉回那个他熟悉的“斯拉夫大家庭”想象之中。这是地缘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双重幻觉——既否认了乌克兰的独立性,也高估了俄罗斯的有效影响力。
三,泽连斯基亲俄的表像与普京对其执政能力的轻视。
泽连斯基是喜剧演员出身,从1997年到2003年,泽连斯基及其团队与俄罗斯电视台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持续时间大约为6年,他喜剧演员的巅峰是在俄罗斯。
泽连斯基在踏入政坛前是数一数二的俄语区喜剧明星。
1997年至2003年间,他与俄罗斯电视台保持了长达六年的紧密合作,其演艺事业的巅峰期和最主要市场均在俄罗斯。
后来泽连斯基参选,承诺打击腐败、提高福利,并且在政治上相对温和,甚至在竞选中表现出对俄罗斯的亲和态度,比如曾表示乌克兰人民不能与俄罗斯人民作战,因为他们是一体的,并且支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领土争端。
2019年5月,他凭借这些执政理念赢得了选民的广泛支持,最终以压倒性优势(得票率超70%)成功当选。
泽连斯基当选后,乌克兰为解决乌东冲突与俄罗斯多次谈判。
2019年12月,四方((俄罗斯、乌克兰、德国、法国四方)在巴黎举行峰会,并商定于2020年4月在柏林再次会晤,以落实关于乌东部地区自治和选举等问题的共识。
![]()
但双方因核心分歧无果而终:
俄罗斯方面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并承认乌东部的“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独立,同时要求乌克兰“去军事化”和“中立化”。而乌克兰方面则坚持要求俄罗斯立即停火并撤军,并维护本国领土完整。
泽连斯基虽然不强硬,对俄罗斯并反感,但不代表他会割土,而且由于乌克兰的体制他也做不到。
而且由于内政乏善可陈,外交又打不破僵局,泽连斯基2021年的支持率已经降到了26%.
普京低估了泽连斯基的能力和乌克兰人对俄罗斯侵入的反抗,轻率地发动了战争。
四,情报机构给了普京过多的错误信息。
普京的决策机制长期存在“信息过滤现象”——他的周围充满了只报喜不报忧的安全和情报官员。根据多方报道,在2022年战争前夕,普京被情报官员告知乌克兰高层在经济、人脉和情报体系中“已经被渗透甚至收买”。在他看来,只要俄军一举进入乌克兰,部分地方政府会倒戈、军队会溃散、基辅将迅速改变政权。
![]()
而事实证明,这种汇报是高度虚假的。
乌克兰高层虽然腐败问题存在,但关键政治人物并未被外部力量掌控。从而,普京在战争伊始,就被巨大的情报误差推入了战略泥潭。可以说,这是一场被虚假信息喂大的战争——俄军出师前的情报报告,是其灾难性误判的根本动力之一。
四、乌军主力与防御结构的误判
在普京及俄军总参的战争预案中,“乌军主力集结在乌东”成为关键判断。他们认为,只要绕过顿巴斯地区,从北方(白俄罗斯方向)突进基辅,就能绕开乌军重心,迅速“斩首”政府。而事实完全相反。
乌军长期在东部战争中锻炼出较强作战能力,后勤、通信、指挥体系在2014年后得到北约技术升级,防御效率大大提升。所谓“基辅防守空虚”不过是俄军对自己后勤能力和快速突击潜力的盲目信任。这类作战思维仍停留在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的成功模板,却没有认识到乌克兰在八年间已不再是那个轻易被吓退的邻国。
![]()
五、为何是2022年2月24日?
要理解普京的时机选择,必须结合乌东战局。从2020年至2021年底,乌军在东线逐步压制了亲俄武装与顿巴斯“民兵”。到了2021年冬季,乌军在局部地区已占据火力优势。据多方战场观察,若按正常发展趋势,不出意外至2022年底或2023年初,乌东分裂势力极可能被彻底清除。
对于克里姆林宫而言,这意味着一场战略破产——2014年精心扶持的“局部代理战”体系将完全崩塌。到那时,俄在乌境内的影响力将几乎为零,顿巴斯模式失效,克里米亚的地缘战略地位将被压缩。普京因此选择在局势“即将失控但尚未失守”之际动手,以为可以以强势出兵遏制局面。
换句话说,这不是主动的“扩张战争”,而是一次“下坡中的抢救行动”。普京想要保存顿巴斯的残余影响,却用全面入侵毁掉了其整个战略资产。
![]()
七、结语:一场幻觉的代价
三年之后,战争仍在持续,俄乌两国伤亡惨重,欧洲能源、粮食、地缘政治格局全面震荡。回望2022年2月,普京启动战争的动因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它是政治幻觉、信息误导、情报误判与时间焦虑的叠加爆发。如果说任何一次战争都始于误判,那么这场战争的误判尤为典型:普京误判了乌克兰的政治意志,误判了西方的反应,误判了自己军队的现实能力,也误判了历史的方向。
今天,无论支持或反对战争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战争并没有让俄罗斯更安全,也没有让普京更稳固,它只是让一个原本可以谈判调整的地缘矛盾,彻底走向了撕裂。
这场源于误信、误判的战争,注定将被历史铭记。
因为它不仅让俄罗斯苦心经营近百年的地缘势力范围一朝尽丧,再打下去,极有可能导致俄罗斯再次解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