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李叔独自在家看电视,突然左肩背剧痛伴大汗,他以为是老寒腿犯了,想起身找膏药时差点摔倒,幸好及时拨通儿子电话,送医后才知是心梗发作。
很多人对心梗的认知还停留在“胸口剧痛”上,既不了解发作时身体的变化,也不懂如何在黄金时间内自救。今天我就从医学角度,把心梗自救的关键知识讲透,希望每个家庭都能重视并掌握。
![]()
心梗发作后,身体正在发生什么?
要想做好自救,首先得明白心梗发作时,我们的身体到底经历了什么。
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后,受其供血的心肌会立刻陷入“缺氧缺粮”的困境。此时心肌细胞开始出现损伤,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缺血时间越长,坏死的心肌细胞就越多。
身体会本能地启动“应急机制”,比如加快心率、收缩血管,试图让更多血液流向心肌,这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胸痛、大汗、心慌等症状。如果堵塞的血管没有及时打通,不仅会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更可能在短时间内致命。
而我们常说的“黄金5分钟”,就是指血栓刚形成、心肌刚开始缺血的关键时段,此时正确自救能最大限度减少心肌坏死,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
![]()
心梗发作不是只有胸口疼,这6种“非典型症状”最易被忽视
提到心梗,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胸口压榨性疼痛”,但临床数据显示,约三成心梗患者发作时没有典型的胸口疼痛症状,这些症状常常被误判为其他疾病,从而延误救治。以下这6种非典型症状,大家一定要牢记。
1、肩背、手臂疼痛
这是最常见的非典型症状之一,疼痛通常集中在左肩、左背或左臂内侧,呈放射性疼痛,就像有根绳子拽着疼。很多人会误以为是颈椎病、肩周炎或老寒腿,自行贴膏药、按摩,反而加重病情。这里要提醒大家,若肩背疼痛突然发作,一定要警惕心梗。
![]()
2、牙痛、咽喉疼痛
这种疼痛被称为“心源性牙痛”,特点是没有明确的牙痛诱因,疼痛位置不固定,吃止痛药也无法缓解。
因为心脏的神经反射区域与牙齿、咽喉的神经区域有重叠,心梗发作时的疼痛信号会被错误传递到这些部位。尤其是中老年人,若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牙痛或咽喉发紧,别只去看牙科,要及时排查心脏问题。
3、恶心、呕吐、腹痛
部分心梗患者发作时会出现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容易被误判为肠胃炎、胃溃疡。
这是因为下壁心肌梗死时,疼痛信号会反射到胃肠道,刺激胃肠道黏膜收缩,引发不适。如果本身有胃病,但突然出现与以往不同的腹痛,且伴随心慌、大汗,一定要警惕心梗。
![]()
4、呼吸困难、胸闷憋气
患者会突然感觉胸口发闷,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住,呼吸费力,即使坐着休息也无法缓解,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端坐呼吸、口唇发绀。
这种症状在老年心梗患者中尤为常见,常被误判为哮喘、慢阻肺发作。需要注意的是,若呼吸困难突然发作,且没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诱因,要优先考虑心脏问题。
5、不明原因的大汗、乏力
患者会突然冒出大量冷汗,衣服很快被浸湿,同时伴随全身乏力、头晕,甚至无法站立。这种“冷汗”与运动后出汗不同,通常是全身冰凉的冷汗,且没有明显的体力消耗诱因。
这是因为心梗发作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是心梗发作的重要信号之一。
![]()
6、突发晕厥
部分心梗患者发作时会突然失去意识,短暂晕厥后清醒,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心梗导致心律失常,心脏泵血突然减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是心梗发作的危险信号,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再次晕厥甚至猝死,必须高度重视。
![]()
黄金5分钟自救法要了解,关键时刻可自救
心梗发作后的5分钟,是决定生死的关键时段。此时正确的自救措施,能为后续医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心肌坏死。
很多人发作时会慌乱,要么自行服药乱救,要么等待家人回来,这些做法都可能延误病情。以下这套“黄金5分钟自救流程”,大家一定要牢记并教会家人。
1、立即停止活动,保持稳定姿势
一旦出现疑似心梗的症状,无论正在做什么,都要立刻停下来,避免任何体力活动。如果是站立或行走时发作,要缓慢扶着身边的桌子坐下,或者慢慢蹲下,避免突然倒地摔伤。
同时要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部位,保持呼吸通畅,避免情绪紧张、焦虑,尽量平静呼吸,因为情绪激动会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加重病情。如果身边有氧气袋或制氧机,立即吸氧,能缓解心肌缺氧,为后续救治争取时间。
![]()
2、立即呼救,明确告知病情
停止活动后,要在第一时间呼救,这是自救的核心环节。如果身边有人,要大声告知对方“我可能心梗发作了,快帮我打120”,并让其立即寻找家中的急救药。
如果独自在家,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联系家人或邻居,告知他们自己的情况和位置,让其尽快赶到身边陪同就医。
拨打120时,一定要清晰、准确地告知急救人员这3个关键信息:一是症状,明确说“我怀疑自己心梗发作,出现了比如胸痛、肩背疼、大汗等症状”。
二是位置,详细说明自己的住址,包括小区名称、单元楼号、门牌号;三是基础病史,告知急救人员自己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是否服用过相关药物,这些信息能帮助急救人员提前准备救治设备和药物。
![]()
3、规范服用急救药,避免乱用药
很多家庭会备有急救药,但不少人发作时会乱用药,比如不管血压情况就吃硝酸甘油,或者盲目吃阿司匹林,这些做法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同的急救药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必须规范服用。
常用的心梗急救药有两种: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的作用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肌缺血,减轻疼痛,但它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只有血压正常时才能服用。
服用方法是舌下含服1片,含服后5分钟若症状没有缓解,可再含服1片,最多可含服3片。如果血压偏低,服用硝酸甘油会导致血压进一步下降,引发休克,反而危及生命。
这里给大家一个用药口诀:“先测血压,再用硝酸甘油;无出血风险,再嚼阿司匹林”。如果身边没有血压计,无法判断血压情况,建议优先拨打120,听从急救人员指导用药,不要盲目服用。
此外,很多人会用“拍胳膊拍腿”“喝醋”“用力咳嗽”等土方法自救,这些方法没有任何医学依据,反而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一定要避免。
![]()
4、等待急救时,做好就医准备
拨打120后,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做好就医准备,节省救治时间。首先要整理好自己的病历、检查报告、正在服用的药物清单,方便医生快速了解病情。
其次要准备好身份证、医保卡、银行卡等物品,避免就医时手忙脚乱;最后要打开家门,或者告知家人、邻居家门钥匙的位置,方便急救人员进入。
![]()
心梗自救的核心是“早识别、早呼救、早规范处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替代医院的专业救治,自救只是为了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同时,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控制好基础病,让心脏保持健康状态。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大家对心梗自救有更清晰的认识,也希望大家能把这些知识转给家人和朋友,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多一个人掌握自救知识,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愿每个人都能远离心梗,拥有健康的身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