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有数据显示,上海每年约2.8万例院前心脏骤停中,有七成发生在居民社区。为了让更多生命在“黄金四分钟”内被抢回,上海市、区卫健委协同推进《2025年在居民小区和重点公共场所增配7500台自动式体外除颤器(AED)》为民办实事项目。记者日前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目前,全上海共完成安装8190台AED,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让AED走进包括社区在内的更多公共场所,就是多铺一条“生命通道”。不久前,宝山区杨行镇康桥水都居民区,七旬老人胡先生突发心脏骤停倒地。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吴佳与同事第一时间取用放置在小区内的AED,对老人实施除颤和心肺复苏。电击后不久,老人的心跳逐渐恢复。
这并非孤例。AED在社区“落地生根”,正让“黄金四分钟”的救命链条从医院前移到家门口。上海市卫健委医疗应急处处长吴文辉介绍,按照规划,上海将在2025年底实现“AED配置水平超过50台/10万人”,形成覆盖居民小区、交通枢纽、商圈、学校等重点区域的多层次急救网络。其中,为民办实事项目则以居民小区为核心投放区域,重点覆盖人口超过1000人的小区,AED主要布设在小区岗亭、门卫室等24小时可及点位,让“救命神器”就在市民身边。
那么,已安装的AED,如何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记者了解到,上海各区在设备维保上已出台相应举措。以在浦东新区为例,形成隔日巡检、每周点检、季度维保的常态化体系,确保电量充足、电极片在有效期内,发生急救事件时AED可用。
为实现AED配置后“有用、能用、会用、敢用”的目标,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正推进建设上海“AED一张网”项目,探索构建覆盖全市的AED一网统管平台;同时积极推进电子地图开发,将尽快实现电子地图功能的上线,功能接入随申办。
市卫健委会同红十字会、各区卫健委积极开展“送训上门”服务。截至10月,全市已完成AED投放周边区域人员、重点人群及社会公众的相关技能培训8.3万人次,考核合格者获颁红十字救护员证。
![]()
当然,“普及”只是起点,“善用”才是关键。下一步,上海市卫健委将推动“AED一张网”全面上线,实现从设备配置到管理运维的数字化、常态化闭环。
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主任王萍当日介绍,该区卫生健康委制定了《浦东新区AED配置三年计划》,逐步有序推进AED配置工作,计划2026年新增1400台AED,年底前配置超过75台/10万人,重点推进落实1000人以下人口规模的居民小区配置AED;2027年新增900台AED,年底前配置超过100台/10万人,重点推进落实2000人以上人口小区,提升社会整体急救能力,降低心源性猝死率,构建生命安全保障网络。
原标题:《实事项目提前超额完成!上海今年增配“救命神器”AED共8190台》
栏目主编:樊丽萍
本文作者:文汇报 张菲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