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美一握手,全球都屏住了呼吸。
美国突然宣布暂停对华加征关税,让这场拉扯多年的经贸较量出现戏剧性反转。
而就在各国松口气的时候,荷兰却被“盟友”美国无情抛弃,成了最尴尬的那一个。
从这场看似平静的会谈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博弈与算计?
![]()
贸易战七年转折,中美握手背后谁让步更多?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外界早已习惯了两国你来我往的博弈。
关税战、技术禁令、芯片围堵等,这场战役几乎成了全球经济的主旋律。
但没想到,今年10月底,在韩国釜山的一场并不张扬的会面,突然掀起了大转弯。
美国先动的手,也先收的拳。
![]()
美方正式取消了对我国商品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继续暂停此前加征的24%对等关税一年。
更重要的是,美国还暂停了9月底刚刚公布、引发轩然大波的“50%穿透性规则”。
这一规则看似技术性,实则杀伤力极强:只要一家企业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它持股超过一半的下属公司也一并中招,等于变相封杀整个我国高科技投资版图。
这种连坐式管控,当时让不少中资企业如临大敌。
但很快,风向就变了。
![]()
我国方面快速推出了一揽子稀土出口管制细则,将“卡脖子”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上。
美国企业一边捂着自己的半导体供应链,一边开始感受到寒气。
最终,中美双方在釜山达成暂时性共识,搁置争端。
这轮磋商,怎么看,都是美国退得多。
短期看,美方像是妥协,但实质上是被逼无奈。
这一次,我国没有按照美国设定的节奏走,而是用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筹码,重新构建博弈的框架。
![]()
荷兰突然掉链子,美欧裂痕再暴露
相比美国的大国博弈,欧洲的局面更像是一场误入泥潭的瓷娃娃游戏。
最尴尬的莫过于荷兰。
在美国甩出“穿透性规则”的次日,荷兰迅速“接旨行事”,以1952年的《商品供应法》为依据,突然冻结了中资控股企业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资产。
这家公司虽在荷兰注册,却是我国闻泰科技百分百控股。
荷兰此举堪称“突袭”,不仅撤了我国籍CEO的职务,还将控股权转交给所谓“第三方托管人”,典型的“摘桃子”行为。
![]()
但等荷兰抢完“桃子”才发现,自己只拿到了树叶。
安世的核心产能和供应链全在我国,封测环节几乎不在欧洲。
我国这边一纸断供,安世欧洲就成了“空壳”。
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大众、奔驰、宝马等车企芯片告急,停产风险迅速攀升。
更难堪的是,原本看似正义凛然的“安全担忧”理由,被安世我国的独立运营方案彻底打了脸:企业可以自转,订单可以绕路,客户依旧排队要货,欧洲反倒被晾在了一边。
那些抢得欢的政客,眼看着被抢走的资产只剩壳子,芯片还得回头求我国。
![]()
美国的两面手法,盟友被当成“试纸”
很多欧洲人到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美国根本不想硬刚到底,它不过是把规则摆出来,看看我国会不会接招。
而真正扛起冲锋任务的,却是荷兰这样的“盟友小弟”。
但试探一出,我国立马反击,稀土断供、电磁材料限制、安世独立这些拳拳到肉。
特朗普一看苗头不对,直接按下暂停键,回到谈判桌前。
![]()
可这时,荷兰已经骑虎难下。
美国对我国说的是“我们可以再谈”,对荷兰说的是“你就先扛着”。
于是,前者重启合作,后者四处灭火,试图掩盖“抢中企”带来的政治后果。
荷兰政府高官一边辩解“不是美国授意”,一边在媒体上自说自话地找补“为了保护欧洲技术安全”。
实话说,这种说法,连欧洲人自己都不信。
![]()
德国也坐不住了,“挡刀”变“收场”
原本力挺荷兰的德国也开始重新审视与我国的关系。
德国外长不久前曾因对台海局势妄加评论,被中方冷处理。
可中美达成协议后,德国明显变得谨慎。
10月末,德国政府安排副总理克林拜尔访华,旨在修复因安世事件及台海言论而受损的中德经贸沟通渠道。
德国深知自己汽车产业的“命门”掌握在我国市场和供应链上。
![]()
过去几年,我国已经成为德国汽车在全球的最大单一市场,如今连芯片供给也要看我国脸色,这不是“依赖”,是现实。
而德国经济部长此前还为荷兰强接安世半导体站台,说“干得对”,现在看来,这种背书已经成了烫手山芋。
德国和法国高层最近联合放话称,不能让中美两国单方面决定全球科技秩序。
但这种表态,更多像是一种焦虑下的呼喊。
![]()
中美“降温”,全球格局悄然生变
这场中美握手言和,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影响远远超过一纸协定。
美国不是不想对抗,而是实在扛不住了。
稀土只是引线,更深层的问题是,我国制造业体系的完整性、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对全球供应链的辐射力,让“脱钩论”从概念回到了现实。
换句话说,不是别人不想脱钩,而是脱不了。
![]()
而特朗普宣布全球进入“G2时代”,这话虽不中听,但确实点出了实情。
中美的合与分,决定了其他国家的机会与压力。
欧盟、日本这些过去摇摆于中美之间的玩家,如今被迫加速站队,而不是坐山观虎斗。
更现实的是,这种G2格局,一旦稳定下来,很可能演变成双边制定国际经济规则的新模式。
一个站在数据资源制高点,另一个坐拥制造和市场优势,其他国家连入场资格都没有。
![]()
再看荷兰的教训:小国当棋子,代价太高
最后,把目光拉回荷兰。
这次安世事件暴露的,不只是荷兰的急功近利,更是小国外交的天花板。
一味跟风大国博弈,却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应变能力去承担后果,结果就是被推上战场,又被扔在后头。
荷兰本想刷一波存在感,结果芯片没控制住,企业得罪了,供应链断了,跟我国的经贸关系也跌进低谷。
![]()
更重要的是,它还背上了“工具人”的骂名,连欧洲同行都在反思: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被美方“出卖”?
这不是杞人忧天。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当大国在重新划分利益版图时,小国一旦盲目入局,极可能连“博弈权”都没有。
荷兰的经历,正是教科书级的反面示范。
![]()
中美这一轮经贸磋商,看似一次技术性暂停,实则是一次战略性调整。
它让外界明白:对抗不是唯一的路,博弈也不是非黑即白。
我国不怕谈,也不怕打,该硬的时候不含糊,但也不拒绝在对等基础上推动合作。
而那些站错队的小国,或许要开始想一想,谁才是这个时代里真正的稳定力量。
参考资料:红星新闻——事关加征关税、TikTok等,中美经贸磋商达成多项共识,商务部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