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总理默茨打算今年11月来中国访问,想找机会跟中国合作,可就在10月29日的演讲里,他又高调喊欧盟其他26个成员国抱团取暖,明说要巩固技术主权,还强调不能让美国和中国决定技术未来。
德国到底是真心想合作,还是借着技术自主的名头给中国下绊子?难道德国对华政策已经陷进矛盾圈里了?
![]()
10月29日,默茨开了场聚焦德国未来发展的演讲,整场下来几乎都在说技术主权多重要。
他坦言,过去这么多年,德国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带动增长的潜力,一直没完全发挥出来,这事已经成了制约德国发展的关键问题。
所以,本届德国联邦政府打算把创新政策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接下来会集中资源攻克六大关键技术领域。
分别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微电子、生物技术、核聚变与气候中和能源生产,还有气候中和型交通技术。
这话听着像是德国自己的内部发展计划,可话锋一转,默茨直接对欧盟26国发出呼吁,让各国一起维护、甚至进一步巩固技术主权,还明着说不能让美国和中国决定技术未来、
他的理由是这关系到欧洲的繁荣、安全和自由,但仔细品品这话就知道,德国的焦虑根本藏不住。
现在全球科技竞争里,美国靠着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占着主导地位,中国又在不少新兴技术领域发展得特别快,而欧洲包括德国在内,正慢慢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
就拿微电子领域来说,全球芯片产业链里,美国攥着设计软件和高端制造设备的核心技术,中国在中低端芯片制造和应用市场占了不小的份额。
可德国呢?虽然在汽车芯片应用上有点优势,但芯片设计和制造这两个环节,特别依赖外部供应。
这种依赖别人的现状,让德国不得不紧张,万一中美在技术领域形成更紧密的主导格局,德国甚至整个欧洲的产业发展,都可能陷入被动。
也正是因为这份担忧,默茨才急着拉欧盟26国抱团,想在技术领域搞出欧洲壁垒,避免被中美牵制。
![]()
就在默茨忙着为技术主权造势的时候,德国外交部原本的一项重要安排却意外卡壳了,外长瓦德富尔本来定在10月26日访华,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给默茨后来的访华行程铺路,提前沟通双方关心的议题。
可直到10月26日当天,外界都没等到瓦德富尔访华的消息,后来才有消息确认,这场前期准备性质的访华已经正式取消了。
取消的原因其实不复杂,全是因为瓦德富尔在访华前说了不当言论,10月23日,他接受媒体采访时,特意强调货物从台湾海峡自由流通有多重要。
甚至还说要是货物流通因为暴力冲突没法进行,会影响世界不少地区的繁荣。
![]()
这话听着是在说贸易流通,实际上藏着别的心思,他暗指台湾海峡没有航行自由,这明显是抹黑中国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事实。
台湾海峡一直是国际航运的重要通道,中国从来都保障各国船只在符合国际法的前提下正常通行。
而且他还把台湾海峡货物流通和全球繁荣绑在一起,本质上是想把台湾问题从中国内政抬成国际议题,试图给台湾地区安上所谓的国际地位。
他还特意提暴力冲突,其实是想借着国际舆论给中国施压,变相要求中国在台海问题上让步,这明显是在纵容台独分裂势力。
![]()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里的核心,不管哪个国家、哪个势力,都不能碰这条底线。
瓦德富尔带着这样的恶意言论准备访华,显然不是为了促进中德合作,而是想借着访华的机会给中国施压。
这种情况下,中国婉拒他的访华行程,既是坚定维护自己的主权,也是在给德国传递明确信号,想跟中国合作,就得先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搞那些纵容台独的把戏,肯定行不通。
把默茨的演讲和瓦德富尔的访华风波捋完,很容易发现德国现在的对华政策透着明显的矛盾。
![]()
默茨释放出想访华的意愿,这说明德国很清楚中国市场和中德技术合作对自己有多重要。
就像在气候中和能源生产领域,中国在光伏、风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上走在全球前面,德国要是想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肯定离不开跟中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还有汽车产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德国的车企像大众、宝马这些,都得靠中国市场才能实现销量增长。
可现在德国又忙着拉欧盟26国搞技术壁垒,想限制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发展,甚至还放任阁员在涉台问题上挑衅中国主权。
![]()
这种一边想赚中国的钱,一边又想给中国添堵的做法,明显不符合国与国交往的基本规矩,也让中德合作多了不少不确定性。
更关键的是,德国想靠联合欧盟拒中美实现技术自主,难度其实特别大。
欧盟26国在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差得不少,比如法国在核聚变技术上有优势,荷兰在光刻机制造上是领先的,德国虽然产业基础扎实,但不少关键技术环节还是得靠外部支持。
如果要让26个国家在技术发展上步调一致,本身就面临很多挑战,更何况,中国一直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在技术领域愿意跟各国分享成果。
![]()
德国要是一味搞排他性合作,反而可能错过跟中国合作的机会,最后影响到自己的技术发展进程。
对中国来说,我们欢迎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但绝不会为了合作牺牲自己的核心利益。
默茨要是真心想推动中德合作,首先得把德国内部的对华政策逻辑理清楚,别在技术领域搞那些对抗性的操作,更要约束阁员的涉华言论,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德合作才能走得稳、走得远,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
现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是创新能力,不是搞壁垒、设限制。
德国要是想在技术领域实现自主,与其忙着拉多国拒中美,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上,用开放的心态跟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合作。
毕竟在全球化时代,搞零和博弈肯定没出路,只有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