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孔雨童 绘画 徐进
![]()
近日,歌手郑智化在深圳机场登机时的“遭遇”持续引发各种讨论、观点交锋,但有一个细节已被证实——其登机时乘坐的升降机最后停靠位置与舱门间存在20厘米左右的高度差,导致他无法自主登机。
据机场方回应,这20厘米是“根据安全操作规范”“为防止保障设备刮碰飞机”。但不可否认,机场在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升降机的同时,仍留下了20厘米、无法跨越的障碍“鸿沟”。
值得讨论的就是最后这并不完美的“几十厘米”。我们日常经常能看到类似现象——建好的盲道等无障碍道路尽头,堵着垃圾桶,停着电动车,拉着隔离绳,最夸张的甚至建上了水泥墩子;有的城市建盲道,用的是不锈钢材质,雨雪天健全人都打滑,何况残障人士……
脱口秀演员黑灯曾在节目中吐槽过部分城市地铁楼梯扶手上的盲文提示,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往往是迈到楼梯上,才能摸到这“小心台阶”的盲文,毫无意义。“就是个摆设,给你们看的。”
如果一项无障碍设施,依旧存在最后“几十厘米”的bug,没有办法让残障人士实现真正的畅行,那其实等于零。
当下,在我们讨论一个残障人士的发言是否“过激”、是否与事实百分百相符之余,不妨更多关注下,还有多少“最后几十厘米”,让残障设施有名无实、沦为摆设;有多少服务残疾人的项目,残疾人话语权却不多;以及在遇到类似问题后,如果发声者不是名人,影响力又能有多大。
关注无障碍设施建设,也不仅是为了保障残障人士权益。每个健全人都存在变成残疾人或者暂时处于“残障”状态的可能,尤其在老龄化不断加深的当下,它其实关系到每一个人。
我们乐见那些不断增长的,事关残疾人福祉、设施的数字,但不能只有数字,从规划、建设到“用得上”,填平那存在的最后几十厘米的“鸿沟”,同样任重道远。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