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千年的华夏历史上,关乎国运的战争有很多,但要论重要性,那一定非东晋末年的“淝水之战”莫属。
如果这场巅峰之战中东晋输了,中国很可能会分裂成几十个小国。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当时汉人的地位已经到了悬崖边上。
![]()
一、
司马家窃取曹魏权柄建立晋国后,陈群所创立的“九品中正制”成为了朝廷选官的唯一标准。
这直接导致朝堂完全被世家门阀所把控,整个下品寒门群体彻底断绝了上升的可能。
在当时只要出身士族,就算这个人再怎么废材,当官都是轻而易举的。
反之如果出身于寒门,哪怕其有通天的本领,想出头基本都是不可能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毫无挑战的病态制度让把持上层权柄的士族变得越来越没有血腥,开始无限沉迷于奢华的享受。
于是服散饮酒,放浪不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
![]()
在这种思想浪潮的冲击下,晋朝的统治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司马家的子孙却完全视而不见。
他们不但不想着给朝廷续命,反而彼此内斗,一个个勾结外族来搞自己人,整出了一场持续整整15年的“八王之乱”。
这种既损人又不利己的脑残行为不但彻底耗尽了西晋的最后一丝元气,也让狼子野心的外族人发现了汉人王朝的虚弱事实。
所以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面草原民族纷纷入侵,肆无忌惮的开始劫掠中原百姓。
就算到了这个份儿上,司马家的人还是没有吸取教训,依旧在相互捅刀子。
![]()
自己使劲作死的后果就是国都洛阳被匈奴所破,皇帝也受辱被杀,西晋彻底灭亡,最黑暗的“五胡乱华”正式拉开了序幕。
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汉人百姓大量惨死,甚至一度沦为了“两脚羊”。
公元317年,南渡长江的朝廷重臣和士族门阀拥立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司马睿为帝,于建邺创立了东晋。
相较于上层士人都在享乐内耗的西晋,已经偏安一隅的东晋要稍微争气那么一点点。
在祖逖等有识之士的建议下,开始了北伐中原,想要收复北方失地。
出发点是好的,无奈己方的猪队友实在太多,因此东晋的北伐永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屁用也没有。
![]()
公元351年,多次击败东晋北伐大军的氐族人苻健在长安登基称帝,建立了前秦。
这位前秦开国皇帝的手段和眼光远不是司马家的子孙能比的。
他上台后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并与关西百姓约法三章,让中原大地开始慢慢恢复生机。
只可惜这位比较短命,年仅39岁就一命呜呼。
苻健死后,儿子苻生继位。
苻生因为少年时期受到过很严重的心理创伤,精神多少有点不正常。
因此继位后好色嗜杀、残暴不仁,亲手把自己弄得众叛亲离,最终被堂弟苻坚杀而代之。
![]()
苻坚和伯父苻健一样的雄才大略,上位后抑制豪族,鼓励农耕并重用王猛、权翼、邓羌等汉族寒门之人,很快便统一了整个北方。
随着北方的平定,麾下有百万强兵,府库中资粮充盈的苻坚野心越来越大,看龟缩在南方的东晋越来越不舒服。
公元383年,这位45岁的前秦皇帝终于坐不住了,亲率八十七万大军开始了自己的南阀之旅。
在苻坚看来,苟延残喘的东晋根本就不是兵锋正盛的前秦对手,所以这一仗他的信心十足。
一切真的会如同他预想的这般顺利吗?
![]()
二、
作为马上皇帝,苻坚十分看不起只知道喝酒享乐的东晋朝堂,在北方还没有完全平定的时候,他就准备要对这个南方政权下手。
只不过当时有名臣王猛一直劝阻,所以苻坚才没有仓促出兵。
公元375年,王猛这位博学多才的寒门丞相生命走到了尽头。
弥留之际,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抓着皇帝苻坚的手劝谏道:
“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
说完这句话,年仅五十岁的王猛病逝于家中。
![]()
没有了王猛的约束,苻坚彻底的放飞自我,开始玩起了御驾亲征。
当时东晋皇帝司马曜完全就是个吉祥物,所有的权利都被谢氏和桓氏所掌控。
因此指挥打仗的重任全都落在了谢家话事人谢安的身上。
谢安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是整个士族阶级少有的能顾全大局的人杰。
在他的极力周旋下,谢桓两家摒弃前嫌,决定携手对抗强大的前秦。
见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谢安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苻坚的百万大军。
兵力相差如此悬殊让所有人的心中都没有底,不知道接下来的仗到底该怎么打。
于是他们纷纷来找谢安指点迷津。
![]()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谢安这货竟然游山玩水去了,一点也不着急,就好像拥有百万大军的是东晋一样。
于是不少人传言谢安根本就不懂兵略,这一仗东晋很可能要失败灭亡了。
谢安丝毫不理会外面的舆论纷扰,将临战的指挥权完全交给了谢石、谢玄这些年轻将领,让他们自由发挥。
这种放权看似不靠谱,实际上却非常高明,让东晋的一线指挥者可以根据战场局势随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进攻策略。
相较于行动缓慢,指挥呆板的前秦大军,灵活性更高,执行命令更快的东晋部队一下子就掌握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
这一切苻坚完全不知道,他还在做着一统天下的美梦。
![]()
三、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东晋确实不是前秦的对手,连坚城寿阳也在十月的时候被前秦阳平公苻融攻破。
首战得胜让苻坚十分高兴,于是他决定速战速决,秋风扫落叶一般的覆灭掉东晋政权。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的飘飘然让前秦各统兵大将也放松了警惕,争先恐后的死命推进,完全不顾及是不是已经孤军深入。
十一月,前秦名将梁成奉苻坚之命领五万兵马进驻洛涧,想要彻底隔断晋朝各路大军之间的联络。
谢玄知道自己必须要出击了,不然一定会被前秦大军给困死。
所以他孤注一掷,让大将刘牢之率5000晋军连夜突袭梁成大军。
![]()
虽然梁成所部提前就发现了敌人的意图,但由于夜色太暗,在加上前秦军中多有未经战阵的新兵。
所以双方刚一交战,前秦的军队就发生了骚乱,不战自溃。
刘牢之发现这一情况后大喜,趁乱将敌主将梁成斩于马下。
没有了指挥官的前秦军队完全失去了斗志,开始四散而逃,因自相踩踏而死者多达数千人。
洛涧之战胜利后,战场的局势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十二月,谢玄、谢琰、桓伊三人率领七万晋军在淝水和苻融统率的十五万前秦大军形成了对峙之势。
当时只要在人数上占据优势的秦军牢牢守住淝水防线,晋军根本不足为惧。
但前秦的最高统帅苻坚却认为应该诱使敌人过河,来一个半渡而击。
于是他命令部队主动后撤。
![]()
蓄势待发的谢玄等人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大喜,当即就命令部队渡水突击。
恰在此时,晋军将领朱序、张天锡等人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
本就有些混乱慌张的前秦军队一听这话阵脚子乱,硬生生让主动后撤演变成了一场溃逃。
紧随而来的晋军抓住机会,大破十五万前秦军,并阵斩主帅苻融。
淝水惨败使苻坚吓破了胆,让这位出兵前号称自己的军队可以“投鞭断流”的前秦皇帝完全失去了斗志,只知道拼命往北方老巢逃去。
这一路上苻坚自己吓自己,狼狈的留下了“草木皆兵”和“风声鹤唳”两个典故,导致百万前秦大军能回去的十不存一。
![]()
淝水之战的胜利不但让东晋迎来了最好的发展良机,也保留了汉人正统所剩不多的元气。
如果当时这一仗是集合了鲜卑、西羌等草原势力的前秦打赢了,那么南方很可能会陷入士族豪门割据的混乱场面。
内部矛盾众多的前秦朝堂到时候肯定会顾此失彼,让好不容易统一的北方也再次分崩离析。
一旦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汉族正统多一半会出现严重的分裂,形成大大小小多个势力。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华夏的文明传承也许会像欧洲大陆一样形成永久性的分裂,再难出现统一。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公元383年这场以少胜多的奇迹之战延续的不止是东晋朝廷的命,还有岌岌可危的华夏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