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画榆林
大西洋的浪一波叠一波,拍在礁石上碎成白花花的沫子。这 8500 万平方公里的水,不只是水。
是维京人的龙船劈开的浪,是哥伦布的帆船挂过的风,是黑奴镣铐蹭过的甲板,是北约潜艇划过的深海,它装着半个世界的起起落落。
![]()
前言
2025 年 3 月,随着芬兰与瑞典完成所有入盟程序,北约正式从 30 国扩容至 32 国,这一横跨欧美大陆的军事联盟完成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具冲击力的扩张动作。
芬兰 1340 公里的俄芬边境线与瑞典的波罗的海出海口,瞬间成为北约的前沿阵地,使北约与俄罗斯的直接边境接触线延长近 1300 公里,俄西北边境的圣彼得堡等核心城市直接暴露在北约军事辐射范围内。
![]()
美国在此次扩编中扮演着核心推手角色。通过《民主军备控制法案》,美国不仅为新入盟的芬兰、瑞典提供了总计 120 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还推动北约成员国将国防预算占 GDP 比例从 2% 提升至 2.5% 的硬性指标。
五角大楼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美国向欧洲盟友输送的 “爱国者” 防空系统、F-35 战机等装备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67%,其中 60% 部署在俄边境附近。
![]()
这种军事部署的密集化,被俄军事专家解读为 “为大规模战争进行战术侦察与阵地预置”,俄总统助理帕特鲁舍夫直言,西方核潜艇在北极圈游荡、美英攻击型核潜艇屡次抵近俄领海,这些动作拼凑起来就是 “侵略前的标准流程”。
俄对 “遏制与孤立” 的公开反击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安全会议上,用近乎咆哮的语气表达了对北约扩张的强烈不满,将这一行为直接定义为 “旨在遏制中国、孤立俄罗斯并对抗朝鲜的系统性围堵”。
他在讲话中嘲讽北约自称 “防御性联盟” 的说法,指出该集团借 “大西洋安全不可分割” 理念,正 “人为地将责任区大幅拓展至大西洋之外”,从中东、南高加索到中亚、南亚,甚至试图将整个欧亚大陆变为自家 “领地”。
![]()
拉夫罗夫的愤怒源于北约行动对俄安全空间的持续挤压。历史记忆让俄罗斯对北约东扩保持着本能警惕,1990 年代西方承诺 “不东扩” 却将势力推至波罗的海三国,2008 年又宣布乌克兰、格鲁吉亚 “未来将加入”,而此次芬瑞入盟使俄西部、北部边境的安全缓冲带彻底消失。
他特别提及北约加强北极地区活动的动向,强调俄罗斯及其他 “理性国家” 均希望北极成为和平合作之地,但北约的军事渗透正在打破这一平衡。
![]()
针对西方宣称俄罗斯构成 “威胁” 的言论,拉夫罗夫重申俄无意攻击任何北约国家,甚至愿意以法律形式作出承诺,但欧盟领导人竟 “自豪地” 宣称未来安全协议应 “排除俄罗斯参与且以对抗俄为目的”,这种态度让对话前景彻底黯淡。
常规军事层面的应对同样密集。俄军在西部军区举行大规模军演,投入 300 辆坦克、50 架战机及 2 万名士兵,模拟击退 “来自北约方向的突然进攻”。
![]()
同时,俄与白俄罗斯的 “联盟决心 - 2025” 联合军演将演习区域设在距北约边境 5 公里处,明确释放 “以牙还牙” 的信号。
俄国防部透露,针对北约在波兰的太空监测站,俄军已在加里宁格勒部署 “伊斯坎德尔 - M” 导弹系统,该系统可携带常规或核弹头,射程覆盖整个东欧地区,“任何针对俄的军事部署都将处于我方火力打击范围内”。
![]()
北约对华遏制的布局与中方回应
北约扩至 32 国后,将战略触角伸向亚太的意图愈发明显,这正是拉夫罗夫强调 “遏制中国” 的核心依据。
在维尔纽斯峰会期间,32 个成员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签署合作协议,建立 “亚太伙伴理事会”,将南海、台海等问题纳入讨论议程,甚至探讨建立 “亚洲北约” 的可行性。
日本寻求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韩国已成为该机构首个亚洲国家,这种 “引狼入室” 的举动被中方视为 “阵营对抗的危险信号”。
![]()
中方的反制体现在外交与军事协作的双重维度。在北约峰会召开期间,中方高级官员率团赴俄主持中俄 “东北-远东” 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会议,深化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用实际行动展现中俄战略协作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解放军与白俄罗斯举行 “雄鹰突击 - 2024” 联合军演,演习地点距北约边境仅 5 公里,展现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也给上合组织成员国吃下 “定心丸”。
中方驻欧盟使团发言人针对北约宣言中的涉华内容提出严正交涉,指出其充满挑衅与抹黑,错误将中国描述为 “决定性支持者”,这种做法只会加剧阵营对抗。
![]()
北约内部的利益分歧与博弈
尽管北约以 32 国阵容展现出表面团结,但内部的利益分歧已逐渐显现,难以形成真正的 “对华对俄统一战线”。
法国始终倡导欧洲防务自主化,对美国主导的扩张政策保持警惕,总统马克龙多次公开表示 “欧洲不能成为别人的附庸”,主张在对华经贸合作上保持独立性。
![]()
德国作为欧洲工业巨头,与中国保持着年贸易额超 2000 亿欧元的紧密联系,汽车、化工等行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因此在是否参与对华技术封锁问题上态度暧昧,多次拒绝美国提出的 “脱钩” 要求。
这种内部矛盾在对俄对华政策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对乌援助问题上,德国已放缓 “豹 2” 坦克的交付速度,法国也减少了对乌军事培训规模,各国更关注自身能源安全与经济复苏,不愿因对抗俄罗斯付出过高代价。
![]()
在对华合作上,多数欧洲国家拒绝加入美国主导的 “芯片禁令”,德国大众、宝马等企业纷纷加大在华投资,与美国的遏制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的,32 国组成的北约更像是 “各怀鬼胎的乌合之众”,表面的团结难以掩盖利益诉求的根本差异,这种裂痕可能成为破解围堵的关键突破口。
![]()
参考信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