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国前总统之子:我访华150次,确信中国没有敌意,美国一直撒谎

0
分享至

在这个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年代,一位美国人把自己推上了舆论中央。

尼尔·布什,美国前总统乔治·H·W·布什的儿子,他在2024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中国没有敌意,是美国的政客撒谎编造的“虚假叙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话,不只是家族式的情怀表达,更像是一记打在美国对华话语体系上的闷拳。



到底是尼尔太“理想主义”,还是美国真的需要一面镜子?他的话,句句都指向了中美之间那些被误解、被放大的矛盾。

家族背景成了他观察中国的起点

布什家族跟中国打交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老布什担任驻华联络处主任,是最早一批深度接触中国的美国高层人物。

尼尔·布什小时候就跟着父亲来过中国,对中国的印象是模糊又复杂。他看到的是陌生的街头、统一的服装,还有人群。



那时候的中国和如今完全不同,但他记住了一个画面:人们虽然生活艰苦,但眼神里有一股劲儿。

他后来回忆说,那种想要改变命运的劲头,是他在别的地方很少见的。这种印象,成了他此后几十年反复访华、深入了解中国的起点。

他在最初选择经商的时候生意并不顺利,美国本土市场竞争激烈,他几次折戟。但和中国打交道之后,他的生意开始有了起色。他也逐渐意识到,中国并不是美国描述中的那个“敌人”,反而是一个愿意合作、愿意沟通的国家。



这一点,在他后来的频繁访华中不断被验证。他和中国各地的人打交道,从企业家到普通市民,他都接触过。

他认为,中国人更关心的是生活质量、家庭、教育和发展,而不是搞什么扩张或对抗。

他对中美关系的理解,很不“美国主流”

在美国政坛,中美关系这几年是个高度敏感的话题。无论哪个党派,几乎都在强调“强硬对华”,把中国定义成竞争对手甚至是威胁。但尼尔·布什的看法恰恰相反。他觉得,美国把中国看作敌人,是选错了方向。



他反对那种认为中美必有一战的说法,美国过去总喜欢用“冷战”的经验来理解现在的局势,但时代变了,现在的问题不是靠敌对就能解决的。

尼尔·布什认为,中美之间确实有竞争,但这是市场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他更反感的是那种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做法。

比如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很多政客喜欢拿这个说事儿,这是结构性问题,不是中国“抢了美国的饭碗”。



他也强调,中国的发展不是靠打压别人得来的,而是靠自身努力。几十年来,中国在教育、科技、制造业等方面一步步往前走,这是实打实做出来的。这些进步应该被理解,而不是被误解成威胁。

在尼尔·布什看来,真正的威胁不是中国的发展,而是美国内部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方式。总是把别人当敌人,最后可能连朋友都没了。美国需要换一种方式看待中国,至少不能总是用战争的思维来看待竞争。

他做的事,意义不小

虽然尼尔·布什没有政策决定权,但他这些年一直在推动中美之间的民间交流。



他主持的基金会,组织了很多场中美对话活动,邀请了两国的年轻人、学者、企业家。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两边的人多见面,多了解,少误解。

在他看来,很多矛盾其实是因为不了解。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大多来自媒体,但那些报道往往只关注负面的东西。

比如说科技安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而忽略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通过这些交流活动,能够把更多真实的中国带给美国人。



他也很清楚,自己说的话可能不会被主流媒体放在头条,也不会改变华盛顿的政策方向。但中美之间最怕的不是出现分歧,而是失去沟通的可能。

尼尔·布什并不回避现实,也承认两国之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他强调,问题不是靠封锁和脱钩就能解决的。合作虽然不容易,但比对抗更有前景。

在美国,政客们更愿意强调强硬、更愿意展示“护国家利益”的姿态。但在这个大背景下,尼尔·布什这样的声音就显得格外稀有。



他用自己的经验在讲一个事实,他接触过的中国,不是美国政治口号里那个被妖魔化的对手,他说话的基础是他几十年与中国打交道的经历。

在尼尔看来,中国根本就没有意图用敌意针对美国,而是美国在用错误的方式看待中国,也在用错误的方式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如果中美关系只能由那些没有接触经验的人来主导,那误判只会越来越严重。



一点希望

尼尔·布什不是权力中心的人物,但他的经历让他拥有一种特殊的观察角度。他没有政治包袱,他的声音,也许不能改变中美关系的走向,但能提醒人们,在一片喧嚣中,还有另一种看法存在。

他的经历说明,中美之间也还有理解和合作的可能。即使是在最紧张的时候,也有一些人还在努力找出路。

这条路不会轻松,也不会短。但只要还有人愿意走、愿意试,就说明它还没有彻底断掉。



在两国博弈加剧的如今,尼尔·布什的声音或许微弱,却不无意义。他代表不了整个美国,但他代表了一种可能性,美国不靠敌意维系关系、也不靠对抗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这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该被轻易忽视。因为在错误越来越多、情绪越来越重的时候,一点理性,往往比一堆口号更有用。

参考信息:
【中国那些事儿】尼尔·布什:中国的发展道路非常适合中国——中国日报网
老布什之子:美国该如何正确应对中国崛起?——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赢梯 incentive-icons
赢梯
回看历史
1512文章数 1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