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阳
在宁阳县乡饮乡宁家庄村的中心街,只要提起宁桂森,村民们总会笑着说:“那是咱村的‘香油匠’,他磨的香油,隔着三条街都能闻见香!”作为宁家石磨香油第四代传承人,宁桂森守着祖辈传下的老手艺,一守就是二十余年,让这门延续二百余年的非遗技艺,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愈发鲜活。
宁家与香油的缘分,要从老爷爷辈说起。父亲常对他说“香油自有香油经,要细细琢磨”,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做香油是个“慢功夫活”,宁桂森从不敢怠慢:选芝麻只挑颗粒饱满的国产白芝麻,淘洗时要反复冲筛去杂质,翻炒时得守在炉边一小时,火候多一分芝麻焦糊,少一分香味不足,这道工序他从不让人代劳;石磨研磨需两小时,磨出的酱坯细腻如脂,再用“水代法”墩油四小时,靠油水比重差异析出纯净香油——一天忙下来,产量不过三十余斤。
面对现代机器工艺的冲击,曾有人劝他改用机器提高产量,却被他婉拒:“这手艺是老祖宗的根,也是村里人的念想,断不得!”正是这份坚守,让他的香油成了“放心符号”:35元一斤的定价公道实在,在“这乡有礼”直播间常年稳居销售冠军,线下门店更是门庭若市,不少外乡客特意绕路来买。
守艺之外,宁桂森更守“诚”。一次,他发现卖给邻村的香油香味略淡,当即扛着新磨的香油上门更换,把“问题香油”留作自家食用。“小本生意靠的是实打实的品质”,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党员,他还把“善”刻进日常:志愿服务抢先报名,逢年过节提着香油去敬老院慰问老人,村民家电路坏了随叫随到,邻里闹矛盾也爱找他调解。
如今,宁桂森的石磨香油制作工艺成了县级非遗,女儿宁秋实主动接过传承棒。在乡饮乡,这一瓶瓶香油不仅是舌尖上的醇香,更是乡村文化的“活名片”,正带着四代人的匠心,飘向更远的地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