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燕之屋参与制定的《食品追溯体系评价通则》(GB/T 46453—2025)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为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相关组织机构提供了科学、系统、通用的追溯体系评价框架。作为燕窝行业唯一的主要起草单位,燕之屋将多年在燕窝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控方面的实践经验融入标准编制过程,为食品追溯体系的建设贡献了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技术支撑与实践参考。
构建统一评价体系 推动追溯体系建设规范化
食品追溯体系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增强供应链透明度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我国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存在覆盖范围不一、信息精度参差、系统兼容性不足等问题,且缺乏统一的评价依据。《食品追溯体系评价通则》围绕全链条覆盖、数据真实性、信息可查证性及系统稳定性等核心维度,建立了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评价原则、评价内容、结果计算方法和实施程序,为企业自评和第三方机构开展客观评估提供了技术规范。
该标准有助于推动追溯体系从“有”向“优”转变,切实实现“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管理目标。此前,我国已出台多项针对特定产品或环节的追溯相关标准,如GB/T 43268-2023《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通则》、QB/T 5795-2023《肉制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规范》等,但尚未形成适用于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通用评价准则。本标准的发布弥补了这一缺失,标志着我国食品追溯体系建设进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提升行业治理效能 助力高质量发展
《食品追溯体系评价通则》的实施将对食品行业的整体治理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对于燕窝行业而言,其意义尤为突出。燕窝属于高值、来源特殊的食品品类,消费者对其真实性、安全性与品质高度关注。统一的追溯评价标准将引导企业建立更加规范、透明的追溯机制,贯通从燕屋管理、原料进口、加工生产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信息流,有效防范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提升行业整体公信力和品牌价值。
同时,标准的推行有利于促进食品追溯数据的互联互通。当前,不同企业在追溯系统建设中采用各自独立的技术路径和评价方式,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突出。通过建立统一的评价基准,《食品追溯体系评价通则》为跨企业、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与协同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未来构建全国统一的食品追溯平台奠定制度基础。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追溯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我国食品企业更好地满足出口合规要求,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国食品产业更高水平地参与全球价值链。
践行行业责任 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
燕之屋已率先按照《食品追溯体系评价通则》的要求,建立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追溯体系。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获取原料通关、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及物流配送等全过程信息,实现“一码溯源”。该模式不仅提升了消费透明度,也强化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进一步增强了品牌信任。
![]()
图:燕之屋参与起草的部分已发布标准
长期以来,燕之屋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2014年,牵头起草并发布国内首个燕窝行业标准《燕窝质量等级》,结束了燕窝行业长期处于无标准的状态;2018年,作为唯一燕窝企业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燕窝及其制品》制定;2020年牵头制定《燕窝制品》团体标准,并于2023年正式发布;同年,联合厦门海关技术中心主导编制《供厦食品 即食燕窝》《鲜炖燕窝》等多项团体标准并推动落地实施。2022年至2024年期间,牵头发布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8项,涵盖燕窝肽、食用燕窝质量要求、碳足迹评价等多个新兴领域。2025年,燕之屋联合SGS推出“金丝燕生态可持续发展认证”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嵌入产品标准体系之中。
![]()
图:燕之屋&SGS团队深入印尼燕屋实地考察、审核现场
此次参与《食品追溯体系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制定,是燕之屋将企业实践经验转化为行业通用规范的重要体现。从企业标准到行业引领,从技术创新到规则输出,燕之屋持续发挥头部企业的示范作用。随着该国家标准的实施,中国食品工业的追溯体系建设将迈入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未来,燕之屋将继续秉持“一碗好燕窝,滋润天下人”的初心,致力于成为高品质产品的提供者、行业标准的推动者和食品安全责任的践行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