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退休那天来临,会是什么场景?重阳节前夕,在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二班会议室内,从事变电运维工作41年的李忠军,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荣休仪式。
这里没有想象中的共同追忆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这位曾取得省级技术能手、省级专家人才、市级首席技师等荣誉的老师傅,选择坐在电脑屏幕前,以最熟悉的方式告别——最后一次交接班。
“我这个人情商低,不善言辞。”李忠军开场白朴实得让人动容,“但有个最大的缺点改不了——力求完美。”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同事们会心的笑声。他们太熟悉李师傅的“完美主义”了:安全工器具房里每一件安全工器具都有固定位置,设备档案里每一次保护调整定制记录都可以追溯。
![]()
在退休仪式前,李忠军特意向班组申请:“别花时间讲那些过去的荣誉了。让我把包保的变电站情况再仔细交代一遍,给年轻人多留点经验。”于是,本该属于告别的时刻,变成了一堂生动的技术传承课。
窗外的银杏树叶已被季节催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撒到室内金色的光影,却抵不过李忠军手中的光标挪移更有吸引力。他包保的220千伏付家、110千伏良乡变电站,规模都是同级别的站里数一数二的存在,那些钻在站里“以站为家”的时光,一一转化成屏幕上每条线路串联的变电设备、每样辅助绝缘工器,甚至墙上的温湿度表计的细节。
62页的“全面巡视作业指导书”是这个站的“专属日记”,有专属文件夹记录着不同天气对应不同巡视重点;每一条异常缺陷有明确的时间和治理进程的“体检记录”;站内49个保护屏柜及其名称在一张图表中立体呈现;全站的防鼠挡板、防火墙、鼠药盒,都列表标明每个房间数量及更换时间,以及如何让操作空开与非操作空开一目了然的红白标签区分办法,让密密麻麻的保护元件实现了“一眼准、零失误”的操作精度。
“整理这些最开始是为了让检修人员少跑路,也能帮助后续接手付家站的同事准确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尤其是异常缺陷情况,便于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李忠军轻描淡写地说。但同事们知道,这个3GB的文件夹里,装的是他数年如一日的心血。不论严寒酷暑,那个戴着黄色安全帽的身影,走遍了变电站的每个角落,从设备区到围墙边,从地下的电缆沟到屋顶的防水层,每一平米都烙印着他扎实的足迹。
紧接着,李忠军手中的光标又打开了新天地,“这个用我名字命名的文件里,是我写的付家站的操作票,里面的操作票,正确性可以说99.9%!”听到这,现场青年员工抓紧记下这个存储路径,而其余人的目光则都聚集到这位老师傅身上。明明即将退休了,却还敢对自己的工作如此自信——这看似“自负”的承诺,背后是对运维安全规程的绝对敬畏与坚守。
几名从一入职就跟着李忠军共事,现在已走到班长、专责岗位的同事,纷纷讲起自己在他身上学到的宝贵经验。专责罗光凯回忆起刚入职时跟着李忠军转站的经历:“师傅手把手教我怎样‘地毯式’巡视,他连站里所有的粘鼠板点位都记得一清二楚。”说到防小动物措施,大家纷纷提起李忠军独创的“白粉追踪法”——在粘鼠板周围、电缆外壳上、通道处撒上白粉观察痕迹。
“那次废了半个月的劲,前后抓住了四只超过30厘米的大老鼠。现在想起来,最难的是清理那些白粉,水泥地上撒粉容易清扫难。”李忠军也自嘲着想起那些日子。
2018年入职的吴超把李忠军视为启蒙老师。“他不仅教我们怎么干,更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干。有次接到处理变电站跳闸故障,回到班上已是凌晨三点半,李师傅却坚持把记录整理完才休息,那时天都快亮了。”
当时针指向下午四时,李忠军直起身轻声说:“就这些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响彻会议室。这掌声,不仅是为一位老师傅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句号,更是对他一辈子兢兢业业职业精神的深深致敬。
李忠军用41年如一日的赤诚之心,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劳模工匠。没有豪言壮语,却把最宝贵的经验化作种子,播撒在年轻一代的心田。那些密密麻麻的操作票、那些细致入微的巡视记录、那99.9%的完美自谦,都将如同秋日里饱满的稻穗,在新的土壤中落地生根,开出饱含光明与温暖的新芽。
这,是一位老师傅留给时代最深情的告白,也是给年轻人最珍贵的精神馈赠。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孙渤海 通讯员 王海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