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设立14个转基因自由区,探索农业技术创新与安全平衡
新华社莫斯科电(记者 金坚)近日,俄罗斯农业部部长亚历山大·特卡乔夫就该国转基因技术应用及相关政策调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俄罗斯凭借广袤的国土面积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大规模培育转基因作物的先天条件,而之前设立的14个转基因自由区的核心目标,是在严格监管框架下开展技术探索,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特卡乔夫介绍,这14个转基因自由区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及中央联邦区等不同气候带的农业核心区域,将重点聚焦抗逆性作物培育、产量提升技术研发、生态友好型种植模式探索三大方向。“每个自由区都将建立独立的生物安全监测体系,从种子研发、田间试验到产品检测的全链条实施严格管控,确保转基因技术应用不危害生态环境与公众健康。”他强调,自由区并非“无约束试点”,而是划定明确范围的“可控创新平台”,所有试验数据需定期向公众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谈及政策初衷,特卡乔夫表示,俄罗斯作为农业出口大国,面临着气候变化引发的减产风险、传统作物抗病虫害能力不足等挑战。“转基因技术是当代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可帮助我们培育出更适应极端气候、更少依赖化学农药的作物品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他透露,自由区内将优先开展小麦、玉米、大豆等主粮作物的转基因改良试验,同步推进非食用经济作物的技术研发,预计首批试点项目将在3年内形成阶段性成果。
针对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担忧,特卡乔夫回应称,俄罗斯始终坚持“科学审慎、以人为本”的原则,转基因自由区的设立不会改变该国对转基因食品的严格准入制度。“所有经试验验证安全的转基因作物,需通过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多轮评估,方可进入商业化种植与流通环节。”他同时表示,俄罗斯欢迎国际科研机构参与自由区合作,共享技术经验与研究成果,推动全球转基因技术在安全可控前提下的有序发展。
据悉,俄罗斯此前已在转基因技术基础研究领域积累了多年经验,此次设立自由区是该国首次将实验室技术推向规模化田间试验。农业专家分析,这一政策调整既体现了俄罗斯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也展现了其在技术应用上“稳扎稳打”的务实态度,或将为全球转基因技术的规范发展提供新的实践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