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大哥,您看您家现在占用了邻居的墙体,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了。来,咱们今天坐下好好聊聊,一起商量个解决办法?”近日,在铜陵市郊区普济圩社区“平安会客厅”里,调解员刘瑞一边倒上茶水一边说道。家住普济圩桥北新区两户居民因住宅墙体占用产生矛盾。刘瑞得知后,第一时间邀请双方到“平安会客厅”了解详细情况,并和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上门调解,协调两户居民就院墙所属问题需签署书面协议书,让一场邻里纠纷在握手言和中圆满化解。
近年来,铜陵市郊区打破传统治理框架,创新推出“礼法和悦”基层治理模式。该模式深度融合本土文化基因与现代治理逻辑,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被动化”难题。普济圩社区依托该模式,通过“平安会客厅”接待居民来访200余次,化解“五小”问题百余起,化解率超 95%。
以礼为基、以法为纲、以和为贵、以悦为旨。文化赋能治理,激活传统智慧新价值,是“礼法和悦”模式的首要创新。一方面,将“和悦洲”延续百年“和颜悦色”相处之道,转化为如今调解员用乡音解乡忧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借鉴“六尺巷”礼让精神,展示本地礼让典故、播放调解案例短片,让居民在文化浸润中主动化解矛盾,实现“文化育人”与“矛盾化解”的双重效果。
“基层共治要整合多方力量才能更好发挥效果。”郊区区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刘美瑶表示,郊区积极构建“党组织引领+专业力量支撑+群众广泛参与”,选拔乡贤、五老、热心居民组建矛盾调解队伍,同步联动公安、司法等部门建立响应机制,同时以村规民约为纽带激活群众内生动力,推动村民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践行”,实现“小约定”撬动“大治理”。
如今,“礼法和悦”模式的创新成效已逐步显现。全区多个村(社区)以“礼法和悦”为指引,修订村规民约,做到怒气不积累、隐患不遗留、矛盾不出村。截至目前,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35%,群众满意度达98%,涌现出多个“零上访、零纠纷、零诉讼”村(社区)。
下一步,郊区将继续深化模式创新,吸纳心理咨询师、专业律师等力量加入调解队伍,推动“和悦”精神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让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碰撞出更多火花。(汪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