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堂食店’标识,评分低于4.8分的外卖不敢点”,如今已成为仙桃不少消费者的点餐共识。随着无堂食外卖店数量逐年增加,背街小巷里“一店多牌”、平台信息与实地场景不符、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逐渐凸显——既让食客下单时满心顾虑,也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新挑战。
面对这一现状,消费者如何规避风险?监管部门又该如何破解难题?仙桃周刊融媒体记者展开了实地探访。
堂食标识成信任背书
“点外卖先看有没有‘堂食店’标识,没有的话至少要4.8分以上才敢下单。”在新天地国际广场附近工作的90后白领程澄(化名)打开外卖软件,熟练划过高分店铺。这种谨慎并非个例,随着无堂食外卖店增多,本地消费者已形成一套自我保护的点餐逻辑。
![]()
藏身于笆篓湾西街一居宅的“回忆二厂老盒饭”外卖店,门面上还挂着另外两家店的招牌
10月29日,记者在某外卖平台随机选取一家未标注“堂食店”的商家,按页面地址前往笆篓湾西街探访。抵达后发现,该商铺藏身背街小巷,门面上竟同时悬挂“回忆二厂老盒饭”“炒拌仙”“一炸一拌”三个不同招牌。记者随即在美团、饿了么检索发现,仅“回忆二厂老盒饭”有平台信息,另外两个招牌对应的商家查无踪迹。
![]()
饿了么平台上“回忆二厂老盒饭”商家页面,门面及大堂照片与记者实际探访不符
更让人担忧的是平台信息与实际的脱节:美团上,该商家评分为4.6分,却未上传任何店铺实拍图;饿了么评分4.5分,展示的店铺照片与记者实地所见完全不符。
随后,记者走访仙桃城区2个商圈及多个社区,对消费者偏好展开随机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消费者点餐时会优先选择有堂食的外卖店。“看得见的门店会让人更放心。之前点过一家无堂食的炸鸡店,送来的餐食有异味,想找实体店维权都找不到。”市民张女士的经历,道出了很多消费者对无堂食外卖的核心顾虑。
即便确实需要选择无堂食外卖,消费者的筛选标准也愈发严苛:近七成受访者表示会仔细阅读评价中关于“食材新鲜度”“卫生状况”的内容,以此判断店铺可靠性。
消费者的偏好,本质上与无堂食外卖店的特性密切相关。这类店铺多藏身写字楼、居民楼底层,经营面积普遍不足30平方米,人员、地址变动频繁,合规性与稳定性难以保障。例如2024年被投诉的“小虹花吊锅下饭菜”,就因新增无堂食出餐点未及时办理相关证件,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与之相对,“老乡鸡”“舒心肴”等有堂食的连锁餐饮品牌,线下门店长期运营积累的良好口碑,直接带动外卖订单量稳定增长,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安全选项”。
监管部门多招破局
记者了解到,针对无堂食外卖的监管难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湖北省《“无堂食”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指引》为纲领,构建起针对性监管体系。
据介绍,疫情前平台餐饮店有明确的准入标准:必须具备实体门店、不超范围经营且资质齐全。但疫情过后,实体门店要求逐渐模糊,无堂食外卖店应运而生。“这类店铺的基本设施大多是‘三大件’——大冰箱、大微波炉和大电饭煲,我们的监管重点就围绕这些设备展开,同时还会检查有害生物防治、通风环境及卫生状况等,确保每个环节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科一位负责人解释。
技术赋能,让监管更高效。目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着手推动无堂食店铺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今后消费者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下单时,能实时查看店铺后厨操作全过程,让食品制作透明可溯;同时,监管人员通过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鄂食安监管平台”,可对店铺进行远程巡检,打破空间限制,提升监管效率。
常态化监督检查也在持续发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组织“你点我查”活动,根据消费者投诉热点确定重点检查对象,做到“群众关心什么,就重点监管什么”。今年以来,已通过随机抽查检查多家无堂食外卖店,发布两期食品安全“红黑榜”,曝光问题餐饮商户,其中8家被勒令限期整改。“通过‘你点我查’和‘红黑榜’,倒逼商家规范经营,让消费者诉求切实推动监管落地。”上述负责人表示。
协同监管则织密了共治网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联合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建立“资质审核+月度抽查”双重保障机制,要求平台对新入驻无堂食店铺严格“线下验店”,从源头把控准入门槛;同时选聘10名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开展“骑手随手拍”活动,形成“监管部门+平台+骑手”的监督闭环。
从“隐蔽后厨”到全链条管理
如何进一步加强无堂食外卖监管、消除隐患?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无堂食外卖现行标准多为地方性团体标准,在经营场所布局等方面缺少强制性,同时平台监管职责不明晰、消费者知情权保障不足,是行业健康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好消息是,行业规范正在加速完善。9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开征求意见,针对“幽灵外卖”等乱象,从商户入驻、信息审核等方面提出系统要求,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平台治理走向精细化、标准化。
尽管多个外卖平台已通过商家入网审核、线下核检、公开后厨视频等举措加强管理,但受访业内人士坦言,部分无堂食外卖商家在食材采购、食品加工等信息上仍不透明。对此,专家建议:引导更多商家安装后厨摄像头,公开食材采购、后厨卫生、食品加工等信息;推广“食安封签”,守护外卖安全“最后一公里”;通过后厨可视化、食材溯源化、订单全留痕,让“隐蔽后厨”实现穿透式、全链条管理;加大无堂食外卖线上信息核对、线下执法检查力度,要求平台对未达标且整改不到位的商家下线处理;鼓励消费者、外卖骑手举报投诉,加大曝光力度,提高失信违法成本。
“无堂食外卖是城市餐饮的补充力量,监管的目的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引导规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科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业内建议,试点外卖集聚区建设,完善“红黑榜”激励惩戒机制,让仙桃消费者点外卖更放心,让合规商户更有发展动力。
声明:本公众号未标明原创的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之用,不用于商业行为。如有侵犯了企业、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发布的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仙桃周刊融媒体记者 刘楚辉
责编:周方婷
编审:宋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