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5G还没完全铺开,6G的争夺战就已经打响了?”
2. 尽管互联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但中国真正接入国际网络体系,是在1994年才实现的。
3. 然而,仅仅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中国就从初识网络跃升至5G商用阶段,实现了通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
4. 原以为5G的到来会成为中国引领全球数字浪潮的关键契机,可现实是,到2030年,全球每日产生的数据量预计将达到惊人的5000EB。
5. 在如此庞大的数据洪流面前,即便是当前最先进的5G网络,也可能因带宽不足而陷入频繁卡顿,甚至沦为“PPT式传输”。
6. 因此,向更高速、更低延时、更强连接能力的6G迈进,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技术趋势。
7. 谁能在6G标准制定与核心技术上率先突破,谁就能掌握未来十年全球通信格局的主导权。
8. 那么,在这场关乎国家战略与科技实力的竞赛中,究竟哪一国最有可能脱颖而出?
![]()
9. 日本
10. 根据公开专利数据显示,日本在6G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占比仅为9.9%,在全球主要竞争者中并不占据数量优势。
11. 然而,日本并未盲目追求专利总量,而是采取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不争第一,只求实效。
12. 它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清晰明确:力争在2030年前完成6G系统的全面部署和商业化应用。
13. 当其他国家集中资源疯狂申请专利时,日本则将重心放在已有成果的工程化转化上,致力于把理论变为可用的产品。
![]()
14. 这种务实策略已初见成效。以NTT为例,这家企业在2024年10月成功研制出工作于300GHz频段的紧凑型无线通信设备,实现了高达160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创下当时全球最快纪录。
15. 该设备为超高速远距离通信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标志着高频段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
16. 到了2025年3月,NTT联合DOCOMO与NEC,在71-86GHz频段完成了140Gbps的双向无线传输实验。
17. 通过引入先进的模式复用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系统容量,还有效延长了信号的稳定传输距离。
![]()
18. 另一方面,富士通另辟蹊径,聚焦设备散热难题,开发出新型液冷基站系统。
19. 实测结果显示,这套冷却方案可使整机功耗降低达28%,极大缓解了高频率通信带来的发热与能耗问题。
20. 更关键的是,东京电子在2024年推出了首款高速6G原型设备,宣称其传输速度可达5G网络的20倍以上。
21. 每一项技术专利背后,都附有详尽的环境适应性测试报告与长期运行数据,展现出极强的工程落地能力。
![]()
22. 为了弥补自身在基础研发上的短板,日本于2025年上半年与美国建立联合测试平台,共同验证太赫兹波段的传输性能。
23. 此次合作迅速取得突破,初始速率达100Gbps以上,随后进一步提升至280Gbps,刷新了行业认知。
![]()
24. 但代价也随之而来:日本在6G研发上的总投入约为140亿元人民币,尚不足华为单年研发投入的三分之一。
25. 加之核心芯片与高端制造设备严重依赖美国供应链,实质上形成了技术依附关系。
26. 这意味着,尽管日本在局部技术点上表现亮眼,但在整体生态构建与自主可控方面仍存在明显软肋。
![]()
27. 美国
28. 再看美国,其6G专利持有量高达35.2%,位居世界前列。
29. 不过这一数字的背后,实际上是政府机构与私营企业专利数量的叠加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国家统一战略布局的强度。
30. 尽管如此,美国在6G关键技术方向上的布局极为精准,且由顶尖科技企业牵头攻坚核心难点。
![]()
31. 高通作为代表,目前已拥有3988项6G相关专利,资金重点投向全双工通信、RedCap(轻量化终端接入)等前沿领域。
32. 单就RedCap技术而言,其专利占比达到27.6%,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构筑起强大的技术护城河。
![]()
33. 英特尔早在2019年便投入超过10亿美元,建成专门用于毫米波技术研发的创新中心,专注攻克高频段硬件瓶颈。
34. 同时,美国联邦政府也高度重视6G战略地位,曾拨款4.5亿美元专项支持量子加密、边缘智能计算等关键赛道的研发推进。
![]()
35. 但获得这些公共资金并非易事——企业必须提前设定明确的专利产出指标。
36. 若未达成预期目标,后续资助将被立即终止,这种机制倒逼科研单位高效执行。
![]()
37. 除了国内发力,美国还在2024年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十个盟友国家发布所谓“开放协作”的6G共同原则声明。
38. 表面上倡导国际合作,实则在美国加州搭建专属联合测试床,利用本国毫米波技术换取日本的太赫兹实测数据。
![]()
39. 更直白的操作出现在技术交换层面:美方提出“共享太赫兹核心算法,换取专利交叉授权”的条件。
40. 这一做法本质上是将合作伙伴的技术路线纳入自己的体系轨道,推动美国主导的标准成为全球通用规范。
41. 其最终目的,正是牢牢掌控下一代通信技术的话语权与规则制定权。
![]()
42. 然而,这种高度集中的专利垄断也带来了负面效应。
43. 大量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巨头手中,导致中小企业若想参与6G测试或产品开发,必须支付高昂的授权费用。
![]()
44. 仅高通一家公司就掌握了全美约42%的6G核心专利,任何涉及新型调制解调器的设计都绕不开其底层技术模块。
45. 这种“寡头主导”模式加剧了市场准入壁垒,限制了技术创新的多样性。
![]()
46. 更严重的是,美国拉拢盟友构建封闭技术联盟的行为,引发了全球标准分裂的风险。
47. 在2025年的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多个非盟友国家对美国推行“排他性标准化”表达了强烈质疑。
48. 这种单边主义做法不仅拖慢了全球统一6G标准的制定进程,也破坏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信任。
49. 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空间因此受到严重挤压,长远来看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
50. 中国
51. 单从美国的技术布局来看,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中国在6G竞争中处于劣势。
52. 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的6G专利申请总量已达40.3%,稳居世界第一,远超美国与日本。
53. 据统计,全球目前登记的6G相关专利总数约为3.8万件,其中中国企业及科研机构独占1.3万件以上。
![]()
54.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些专利中有接近九成属于发明专利,含金量极高。
55. 例如华为主攻的“通信与感知一体化”、“智能超表面(RIS)”等技术,均为原创性突破,而非对现有架构的简单优化。
56. 这些技术不仅能大幅提升频谱效率,还能实现环境感知与信号增强的双重功能,极具前瞻价值。
![]()
57. 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战略引导与资源倾斜。
58. 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机制。
59.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移动成功打造了基于云原生的6G资源底座,为未来网络虚拟化奠定基础。
60. 华为更是凭借3435项6G专利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高通,展现出强劲的持续创新能力。
61. 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也积极参与其中,组建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探索AI与通信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
62. 除了理论突破,中国的6G试验进展同样迅猛。
63. 早在2025年春季,深圳已建成并运行6G试验网络,顺利完成端到端传输链路的功能验证。
64. 上海某工业园区内,配备6G连接的智能机械臂正在进行高精度自动化作业,展现真实场景下的应用潜力。
![]()
65. 中国在全球6G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日益增强。
66. 在3GPP启动的第一个6G标准项目中,中国移动不仅与欧美日韩企业共同担任报告人角色,还深度参与协调ITU(国际电信联盟)的需求定义工作。
![]()
67. 结语
68. 曾几何时,中国在5G时代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69. 如今面对新一轮技术变革,多国再次展开激烈角逐,6G战场已然硝烟四起。
70. 美国试图通过联盟围堵和技术封锁维持霸权地位;日本选择低调深耕,专注打造高性能设备;
71. 而中国则走出一条兼具广度与深度的发展道路——既掌握大量核心专利,又具备完整的产业转化能力。
72. 技术积累、基础设施、人才储备、政策支持等多个维度齐头并进,使得中国在6G竞争中始终处于第一梯队。
73. 局势尚未定局,胜负仍有变数。
74.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决定未来二十年信息秩序的较量,中国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强有力的参与者与规则塑造者之一。
75. 信息来源:上游新闻-2024-05-05——《日本开发首个高速6G无线设备,每秒可传5部高清电影,是普通5G手机500倍》环球时报-2024-03-25——《韩媒:韩美等十国结成“6G同盟”,与中国抢夺“主导权》观察者网-2021-09-17——《日媒调查:中国6G专利申请量占比40.3%,全球第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