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气候干燥、气温骤降,各类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近日,惠东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医生针对秋冬养生热点问题,为市民送上专业健康指南。
![]()
医生介绍,秋冬季节燥邪与寒邪盛行,呼吸道疾病成为高发病症,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频发,老人、小孩及体质较弱人群需重点防范。同时,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秘等不适症状也较为常见,关节疼痛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会显著上升。
惠东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黄永杰:“从中医角度来说,秋冬季节常见的是燥邪和寒邪,润燥可以多吃梨、百合、银耳、蜂蜜、白萝卜,温补就选羊肉、牛肉、山药、红枣、桂圆这些,注意别吃多了上火就行。寒凉的像冰饮、螃蟹、苦瓜,辛辣的辣椒、烈酒都要少吃,伤脾胃还加重干燥。老人吃温软烂的,比如山药粥、蒸南瓜,少油腻;孩子多喝梨泥、百合粥,温补别过量,别上火;上班族可以喝银耳莲子汤、萝卜排骨汤,多吃粗纤维蔬菜,晚餐别吃太饱。”
![]()
居家护理方面,医生建议皮肤护理要使用温水洗澡,避免使用碱性强的沐浴露,室内可以放置加湿器或一盆水保持湿度。呼吸道不适者需要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保持每天通风两次,每次15—20分钟,外出注意佩戴口罩。此外,日常可以饮用麦冬泡水、菊花枸杞茶,干咳时可以煮梨炖川贝,痰多则喝陈皮萝卜水。
运动方面,医生建议户外活动可以选择快走、慢跑、太极拳、登山等舒缓有氧运动,运动时间可以选在上午9—11 点或下午2—4点,避免清晨低温时段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发热为宜,运动前后需要做好热身和衣物更换。室内运动则可以选择瑜伽、普拉提、跳绳,以及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功法,同时要保持室内通风。
针对慢性病患者、孕产妇、体寒人群等特殊群体,医生也给出了专属建议。
惠东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黄永杰:“慢性病患者一定要按时吃药,注意保暖,床上起身动作要缓慢,饮食清淡,适度做舒缓运动。孕产妇重点保暖腹部和下肢,吃银耳、山药、红枣这些,别吃太多热性食材,孕妇可以散步、做孕妇瑜伽,产后练盆底肌修复,多晒太阳。体寒的人多吃羊肉、生姜、桂圆,喝生姜红枣茶,晚上用温水加艾叶泡脚,别碰冷水和生冷食物,多做能发热的运动。”
来源:今日惠东APP
全媒体记者:叶琳 张海宏
编辑:邹志远
一审:韩 菲 二审:李文聪 三审:刘亚彬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