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在伦敦南华克刑事法庭上,卷钱跑路8年的钱志敏,终于低头承认洗钱罪。
八年逃亡,就此终结。
钱志敏承认控制着6.1万枚比特币,而这是英国司法史上查获的最大一笔加密资产。
按2025年9月市价,价值近500亿元人民币。
![]()
这近五百亿的巨额财富,每一分都来自12.8万被害人,长达8年的等待与煎熬。
“你给我三年,我还你三世富贵”,曾被无数人当成铁律的承诺,如今在伦敦法庭上,只剩三个字:“我认罪。”
八年的庞氏神话也就此粉碎,但真正的审判才刚开始。
![]()
轮椅上的“弱者”与幕后的“强者”
今年9月,当一个名叫钱志敏的女人在伦敦法庭上低头认罪时,整个故事似乎画上了一个句号。
但这个句号,却牵扯着一笔近500亿人民币的惊天财富和背后超过12万个破碎的家庭。
![]()
钱志敏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永远坐在轮椅上、脸上蒙着黑纱的神秘女人。
她对外的人设脆弱不堪:一场车祸导致脊椎重伤,从此畏光,无法正常行走。这副形象,简直是博取同情的完美道具。
![]()
她还给自己编织了一套金光闪闪的履历。一会儿说自己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在美国深造过。一会儿又暗示自己掌握着某种核心技术,甚至因此遭到过美国的无情制裁。
这些故事,配上她那副病弱的样子,简直就是一出“天才遭迫害”的年度大戏。
但撕开这层“弱者”的外壳,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内核。这个女人,其实只有专科文凭。早在2014年之前,她就用“李霞”的化名,在合肥上演过一场山茶油传销骗局。她是个彻头彻尾的惯犯,深谙人性与骗术。
![]()
你看她的操作就知道了。2014年3月,她注册了天津蓝天格瑞公司,却聪明地把一个叫任江涛的人推到台前做法定代表人,自己则藏在幕后,用“花花”这个化名遥控一切。
风险,从一开始就被她巧妙地隔离了。
这种识人驭人的老道,在她逃到英国后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精准地找到了温简——一个带着孩子、住在地下室、在中餐馆打工的单身母亲。
![]()
温简背景简单,渴望改变命运,简直是她最理想的“影子账户”和“管家”。钱志敏正是利用了温简的脆弱,让她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租房、买车、挥霍。
一个身体残疾、饱受欺凌的“弱者”,与一个心机深沉、操控百亿资金的“强者”,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在钱志敏身上诡异地统一了。
而这种矛盾,恰恰是她骗局成功的心理学密码,因为它彻底麻痹了所有人的戒心。
![]()
不存在的产品与太实在的钱
钱志敏的骗局前端,是两个听起来无比高大上的产品。
一个是叫“大蓝”和“小蓝”的治霾空气净化器,号称能解决雾霾问题。另一个是叫“生命环”的智能手环,能监测健康。听着是不是很心动?
但问题是,这些东西压根就不存在。
它们只活在精美的宣传册和PPT里,从未被真正量产过,更别提销售了。这些虚无缥缈的概念,只是为了给她的非法集资活动披上一件“高科技”的外衣。
![]()
为了让这件外衣更诱人,她喊出了那句臭名昭著的口号:“你给我三年,我还你三世富贵”。
这句口号,配上社区、菜市场和老人活动站里铺天盖地的海报,精准地击中了那些信息闭塞、渴望财富的中老年人。
他们拿出了自己的毕生积蓄、养老金、给儿女准备的房款,甚至是孙辈的学费,投入到这个承诺每日返现、年化收益率高达200%甚至300%的理财产品中。
![]()
他们以为自己投资的是未来,实际上,只是在为钱志敏的未来买单。
前端是虚无的,后端的财富却是无比实在的。在骗局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钱志敏做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决定。
早在2014年,当比特币单价还只有三四百美元的时候,她就开始悄悄地用骗来的钱大量买入。
![]()
她动用了约11.4亿元人民币的赃款,总共购入了6.1万枚比特币。
这些数字货币,不像房子车子那样有实体,它们是一串串代码,可以被储存在小小的U盘里,甚至是一张刻着私钥的金属片上。这笔巨大的财富,就这样被她“化为无形”,悄无声息地藏了起来。
![]()
骗局的前端,是用虚无的概念去收割真实的金钱。骗局的后端,是用真实的金钱去换取更虚无、更难追踪的数字资产。
这种“虚实结合”的玩法,让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像个幽灵一样,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的视野之外。
![]()
隐身的斗篷与数字的镣铐
比特币这种加密货币,对钱志敏来说,简直就是一件完美的“隐身斗篷”。它帮助她完成了传统犯罪分子想都不敢想的操作:金蝉脱壳。
2017年9月,资金链断裂,骗局败露。钱志敏立刻逃往老挝。
当她在万象被当地警方抓获时,警察从她那里搜出了5亿人民币、170多万美元和1700多万泰铢的现金。数额惊人,但跟她真正的财富相比,这些只是零钱。
![]()
那6.1万枚比特币,安然无恙地躺在她的加密设备里,跟着她一起“越狱”。更绝的是,她还花了25万美元,买了一本圣基茨和尼维斯的护照。
靠着这本护照和无形的数字财富,她轻松规避了引渡,同年9月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英国。
![]()
在中国,天津警方在2017年12月正式立案,而更早的大同市公安局在2月就已经发出了预警。然而,传统的警务系统面对这种新型的、以加密货币为核心的犯罪,显得力不从心。
钱志敏就像穿上了隐身衣,在众目睽睽之下,卷走了430亿,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在英国,她过上了女王般的生活。住着月租1.7万英镑的顶层公寓,开着奔驰,在哈罗德百货一掷千金。所有的消费,都通过她的“影子”温简来进行,看起来天衣无缝。
![]()
但技术既能是“隐身斗篷”,也能变成一副挣脱不掉的“数字镣铐”。
钱志敏的倒台,源于她无法抑制的贪婪。
当她试图用温简的名义,一次性买下总价2.1亿人民币的两栋伦敦豪宅时,这个在数字世界里隐藏的幽灵,终于在现实世界里留下了过重的脚印。
![]()
这笔巨额交易触发了英国的反洗钱调查。警方顺藤摸瓜,很快就盯上了这个挥金如土的“残疾女人”。
他们搜查了她的住所,找到了那些存有比特币的加密硬盘、U盘和刻着私钥的金属片。
最关键的突破来了。技术专家成功破解了这些设备,恢复了里面的数据。
![]()
当这些数据与区块链上公开的转账地址一一对应时,钱志敏的财富版图被彻底锁定。
更致命的是,警方还恢复了温简手机里的加密聊天记录。记录里,钱志敏发出的每一条指令,都与区块链上一笔笔转账记录完美吻合。
![]()
技术的中立性在此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曾是钱志敏最信赖的武器,帮助她逃避追捕、转移资产。
最终,也因为其不可篡改、全程留痕的特性,便成了将她送上法庭的铁证。她被自己最信任的工具,牢牢地铐住了。
![]()
终结的审判与未决的分配
今年9月29日,在伦敦南华克刑事法庭,钱志敏终于承认了持有和转移犯罪所得的罪名,也就是洗钱罪。对于她个人而言,长达七年的逃亡生涯,在法律上宣告终结。
但这只是一个人的终结,远非一个案件的终结。在法庭上,钱志敏上演了最后一出“表演”:她只承认在英国犯下的罪,对于自己在中国进行的集资诈骗罪,她拒不承认。
这背后,是她最后的算计——利用不同国家间的法律隔阂,尽可能地阻碍赃款的返还。
![]()
现在,一个巨大的法律难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那笔钱到底该怎么分?
当年她用11.4亿人民币买下的比特币,在她被捕时(2024年)已经增值到约290亿,而到了今年她认罪时,这笔钱的价值更是飙升到了近500亿人民币。
这多出来的几百亿增值部分,到底属于谁?按照英国现行的《2002年犯罪收益法》,原则上只追缴犯罪的原始所得。这无疑为这笔巨额财富的归属蒙上了一层阴影。
![]()
就算最终决定全额返还,流程也极其复杂和漫长。根据《中英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整个资金的确认、移交、分配,预计需要3到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时间,对于那12.8万名受害者来说,是最残忍的东西。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已经有老人抱憾离世,至死都没能拿回自己的养老钱。
![]()
更多的家庭因此破裂,年轻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一辈子都可能无法翻身。
钱志敏的审判,是一个句号。但对于无数受害者来说,他们的正义,只是一个刚刚开始书写的问号,一个不知道何时才能等到答案的问号。
![]()
结语
钱志敏案的四大矛盾——人设的矛盾、资产的矛盾、技术的矛盾、司法的矛盾,共同绘制了一幅数字时代犯罪的全景图。
它像一个警钟,尖锐地提醒我们,当人性的贪婪与前沿技术相结合时,我们的监管和法律,反应速度将面临多么严峻的挑战。
![]()
从e租宝到善林金融,再到钱志敏,骗局的核心从未改变。改变的,只是外面那层包装。我们能做的,或许不是寄望于制度的亡羊补牢,而是守好自己内心的那道防线。
当“三世富贵”的承诺砸到你面前时,请务必保持警惕。因为,拒绝相信不劳而获的神话,才是对抗下一个“钱志敏”最坚固,也是唯一的盾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