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男性也有更年期?40岁后这些信号要小心!

0
分享至

来源:FM93交通之声

提到更年期,大众的第一反应往往与女性相关,停经、情绪波动等特征早已深入人心。但你知道吗?男性也会经历类似的生理阶段,医学上称之为“迟发性男性性腺功能减退”。

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体内维持生理机能与第二性征的雄激素会逐渐下降,可能引发精力衰退、情绪抑郁等一系列问题。然而,由于认知不足,多数男性将其归咎于“自然衰老”,主动就医者寥寥无几。记者就此采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徐涛教授,揭开男性“更年期”的神秘面纱,解读科学应对之道。

男性“更年期”,真的存在吗

男性“更年期”的医学定义是“渐进式衰退”。

“男性确实有类似女性更年期的生理变化,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徐涛说,女性更年期以“停经”为显著标志,是卵巢功能急剧衰退的结果;而男性的雄激素下降是渐进式的,没有明确的“节点”,因此需要结合“症状+激素水平检测”综合判断,医学上的标准名称是“迟发性男性性腺功能减退”。

从发病率来看,这一问题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

40-50岁男性:发病率约10%;

50-70岁男性:发病率升至1/3左右;

7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进一步增加至2/3。

很多男性觉得“老了就该没力气、睡不好”,其实这些可能不是“自然老化”,而是雄激素下降的信号。徐涛强调,临床诊断时,既要关注患者的自我感受,也要通过抽血化验确认雄激素水平下降,二者结合才能确诊。

男性“更年期”典型表现有哪些?

男性雄激素下降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对照女性更年期症状理解,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生理机能衰退:精力不足、容易疲乏、睡眠质量下降;肌肉量减少、骨质疏松加速(骨折风险升高);脂肪向腹部堆积,形成“向心性肥胖”(肚子变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

二是心理状态波动:情绪烦躁、焦虑感加重,抑郁症风险升高;部分人会出现“衰老焦虑”,觉得“人生走入低谷”,甚至产生“死亡恐惧”。

三是性功能变化:性欲明显降低,严重时可能出现功能障碍。

临床现状:认知不足,男性就医率远低于女性。

女性出现更年期症状,大多会主动咨询医生,但男性很少这样做。徐涛坦言,男性“更年期”的概念与女性更年期几乎同时被提出,但社会关注度和个人认知度相差甚远。多数男性将精力差、情绪差等症状归为“年龄大了”,不认为是“疾病”,更不会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导致很多问题被长期忽视,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

男性“更年期”的常见问题与认知误区

这些困惑,中年男性常遇到——

疑问1:雄激素下降是“必然”的吗?能通过调理逆转吗?

答: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睾丸功能逐渐衰退,雄激素分泌减少是自然生理趋势,但并非所有男性都会出现明显症状。对于症状轻微者,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如规律运动、合理饮食)即可缓解;若症状严重且确诊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雄激素补充治疗,但需严格评估前列腺健康、心血管风险等,绝对不能自行用药。

疑问2:更年期会直接导致抑郁症吗?退休男性为啥抑郁高发?

答:更年期与抑郁症不是“直接因果”,但关系密切。临床中常有退休男性因“衰老焦虑”引发抑郁:年轻时觉得“死亡很遥远”,退休后频繁生病、身体机能退化,容易陷入“我还能活多久”的负面情绪;再加上雄激素下降影响神经递质平衡,会进一步加重情绪波动。不过,更年期不是抑郁症的唯一诱因,压力、孤独、慢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抑郁,出现持续情绪低落时,需同时排查心理和生理因素。

疑问3:中年男性“肚子变大”,肯定是更年期的问题吗?

答:向心性肥胖是更年期的典型表现之一,但不能全怪更年期。雄激素能促进肌肉合成、抑制脂肪堆积,激素下降后,脂肪更容易向腹部聚集;但长期久坐、高油高糖饮食、运动量不足等生活习惯,也是“中年发福”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仅凭“肚子大”就判断是更年期,需结合身体症状和激素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这些错误想法,正在耽误健康——

误区1:男性没有更年期,老了都这样

这是最普遍的误区。“迟发性男性性腺功能减退”有明确医学定义的健康问题,并非“自然老化”的必然结果。如果精力差、睡眠差、情绪差等症状已经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就需要警惕,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因“硬扛”导致问题加重。

误区2:网上查症状,自己就能确诊更年期

不少男性出现不适后,习惯在网上搜症状、对号入座,甚至自行购买“补肾药”、“雄激素保健品”。徐涛主任提醒,雄激素水平需要通过正规医院的血液检测确认,且更年期症状可能与甲状腺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前列腺疾病等混淆,自行判断和用药不仅可能延误病情,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比如前列腺增生患者滥用雄激素,可能加重排尿困难)。

误区3:更年期是“隐私”,不能说与家人

很多男性因相关功能减退、情绪差感到尴尬,不愿跟家人沟通,导致孤独感加重。其实家庭支持是应对更年期的关键——配偶、子女分享感受,一起面对“衰老”,既能缓解焦虑,也能及时发现异常症状,避免因“独自承受”引发家庭矛盾。

4步走,平稳度过男性“更年期”

第一步:先调心态,别被焦虑“吓倒”

首先要明白,更年期是男性中年后的正常生理阶段,不是“丢人”的事,也不是“能力衰退的象征”。

专家建议:出现症状时先告诉自己“这是身体的正常变化,能通过科学方式改善”,过度焦虑反而会加重睡眠差、精力差等问题。

第二步:调整生活方式,是最安全的“干预手段”

饮食:清淡为主,少吃高油、高糖、高盐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鱼、瘦肉、豆制品)和钙(牛奶、虾皮、绿叶菜)的食物,帮着预防骨质疏松;

运动: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也可以适当做些力量训练,既能增加肌肉量,又能改善情绪、调节睡眠;

作息:别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规律作息能帮助维持激素稳定。

第三步:症状持续不缓解?及时找专业医生

如果以下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一定要就医:

每天都觉得累,休息后也缓不过来;

情绪低落、焦虑,经常跟家人吵架;

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容易骨折。

建议到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男科或内分泌科就诊,让医生通过检查制定个性化方案。

第四步:家庭一起参与,筑牢“心理防线”

更年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家人的理解很重要。”徐涛教授分享一个案例:一位退休高级知识分子因更年期症状陷入抑郁,住院后家人每天陪他聊天、一起制定康复计划,两周后情绪就明显好转。

专家建议:家人要多关注中年男性的情绪变化,主动沟通、少指责,一起面对“衰老”,让男性感受到“不是自己在扛”。

男性“更年期”是需要被正视的健康问题——它既不是“老了就该忍”的小事,也不是“难以启齿的隐私”。40岁后,当身体发出“精力差、情绪差、状态差”的信号时,别忽视、别硬扛、别自行判断,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用科学的方式调整生活,在家庭的支持下平稳度过这一阶段。应对更年期的核心,是“接纳变化、积极干预”。衰老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更有质量的中年生活。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田雅婷、崔兴毅 通讯员钟艳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李连杰回春,向太曝内幕,没换心脏,是他自己不爱保养

李连杰回春,向太曝内幕,没换心脏,是他自己不爱保养

可乐谈情感
2025-11-13 00:31:07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中国多久?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中国多久?

泠泠说史
2025-11-11 18:10:39
儿子在家啃老33年后自尽,母亲收拾遗物时,发现儿子的存款后傻眼了…

儿子在家啃老33年后自尽,母亲收拾遗物时,发现儿子的存款后傻眼了…

黎兜兜
2025-11-10 22:07:31
乐视创始人欠122亿巨债跑美七年,400多名老员工让乐视起死回生。

乐视创始人欠122亿巨债跑美七年,400多名老员工让乐视起死回生。

百态人间
2025-11-05 05:35:03
遗憾!中国队遗憾无缘世锦赛金牌,国际赛场统治力长达近16年

遗憾!中国队遗憾无缘世锦赛金牌,国际赛场统治力长达近16年

二疯说球
2025-10-26 10:38:59
演员王志文:不留骨灰,不设墓地!他的选择引发无数网友深思

演员王志文:不留骨灰,不设墓地!他的选择引发无数网友深思

山河月明史
2025-11-06 18:18:35
港娱这一夜,人情世故江湖地位,在64岁刘德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港娱这一夜,人情世故江湖地位,在64岁刘德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蕾爸退休日记
2025-11-12 23:10:44
婚宴22桌宾客提前走,不是没礼貌,是仪式感熬成了煎熬

婚宴22桌宾客提前走,不是没礼貌,是仪式感熬成了煎熬

白宸侃片
2025-11-01 12:23:34
别再傻傻交公粮了!顶级伴侣都在用的“性爱心法”,让你欲罢不能

别再傻傻交公粮了!顶级伴侣都在用的“性爱心法”,让你欲罢不能

精彩分享快乐
2025-11-10 00:10:02
首次带对象回家,家长能有多离谱?网友:老人为了对象真是拼了啊

首次带对象回家,家长能有多离谱?网友:老人为了对象真是拼了啊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9 00:05:13
《四喜》大结局,沈明珠浴火重生,许知夏儿子姓许,沈明辉欠26万

《四喜》大结局,沈明珠浴火重生,许知夏儿子姓许,沈明辉欠26万

粵語经典歌單
2025-11-09 14:53:19
小米汽车的数据,好假!

小米汽车的数据,好假!

道哥说车
2025-11-12 09:47:12
内科主任提醒:过了60岁后,宁可打打麻将,也别在家随意做5件事

内科主任提醒:过了60岁后,宁可打打麻将,也别在家随意做5件事

今日养生之道
2025-10-14 11:03:53
拔出萝卜带出泥!逼疯辛芷蕾、集体嫖娼,王家卫是真的“瞎”了

拔出萝卜带出泥!逼疯辛芷蕾、集体嫖娼,王家卫是真的“瞎”了

陈意小可爱
2025-11-11 04:07:57
打工时代结束了,到底是谁砸了我们的饭碗…

打工时代结束了,到底是谁砸了我们的饭碗…

慧翔百科
2025-11-12 19:17:41
湖南一家公司上市失败,员工171人,年营收超7亿元!

湖南一家公司上市失败,员工171人,年营收超7亿元!

胡华成
2025-11-12 17:15:07
事实证明,嗜酒如命,患“不死癌症”的刘欢,早已走上另一条大道

事实证明,嗜酒如命,患“不死癌症”的刘欢,早已走上另一条大道

娱小余
2025-11-11 23:35:53
“顶级白富美”翻车,一点都不意外

“顶级白富美”翻车,一点都不意外

妈咪OK
2025-11-12 16:31:18
事关全固态电池!曾毓群最新发声

事关全固态电池!曾毓群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11-12 17:50:47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书雁飞史oh
2025-09-12 16:09:35
2025-11-13 02:56:49
环球网资讯 incentive-icons
环球网资讯
环球网,了解世界,融入世界
1276670文章数 27061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财经要闻

段永平最新访谈:聊企业经营 投资理念

科技要闻

前阿里人亲述: “经济上行”期双11什么样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手机
教育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女人年纪大了也不必慌,掌握这3个穿衣技巧,优雅体面极了

手机要闻

TOP5厂商齐推双2亿像素: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

教育要闻

人民网专访!陈经纶中学校长独家揭秘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