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章仕仁
![]()
1950年11月25日,朝鲜的初冬正是漫天风雪,志愿军正在大榆洞操作一切机密。远处美军飞机在巡航,机身刚刚闪过斑驳的阳光,两三架B-26像没头苍蝇,又像某种铁色飞蛾在寒光中试探目标。没人想多,直到警报突然刺破指挥所静谧。文件、图纸、电话,都东倒西歪,周围呆愣片刻——战斗的气息来得毫无征兆。这天,毛岸英别无选择地成了战争里最令人唏嘘的一个符号。谁又能说命运早已为他预定了站票?
空气变得粘稠。有人冲进防空洞,有人摸黑寻找电台所在,那一刻每道命令都如同熄灭的烛芯:割裂又迟疑。美军飞机先是虚晃一枪,短暂离开,指挥部气氛松懈半分。可惜松懈不给人喘息余地——第二道警报拉响,敌机回头杀个回马枪。自上而下,浓烟蜿蜒。毛岸英猛地停步,转身追忆那份重要文件。短短几步,他没怎么犹豫,也不是英雄主义,仿佛细雨中有人拼命拉住衣袖喃喃:别回去了不行吗?可他得回,没别的解释。
![]()
**战火中,个人的勇气很快就会被偶然性吞噬。**
高瑞欣也跟了上去,俩人砸开指挥所铁门时,战斗机的声音已经临近头顶。凝固汽油弹打破落地窗,瞬间火浪灼疼脸颊,脚底几乎站不住。毛岸英最后的声音卡在喉咙里,谁都没有听清楚。此刻天很冷。可火里藏着命运的决断,闪烁的余光里什么都归于灰烬。
![]()
战后的毛主席一度没掉眼泪,周围的人都以为他铁石心肠吧。其实怎么会有石头做的父亲?内心深处的疼痛只是被搁置起来,继续处理文件、签批电报、嘱托后代。没几个人能体会他的孤独。只是那个冬天之后,毛主席有时候莫名独坐半晌,身旁旧照片里的毛岸英再没叫一声“爸爸”。
朝鲜半岛是被全球的目光锲死的一块烙印。冷战两端——美国,苏联,中国——谁也不敢彻底松懈。志愿军的缺口、物料短缺、夜里冻裂的皮靴都成了战争小说里灰白底色。可最要命的不是这些,是那种面对强权的自卑和倔强死磕,像极了每一个普通士兵对家的渴望和对胜利的盲目执著。
![]()
**每个人都不完全属于自己,只能听任时代棱角推着走。**
毛岸英的童年漂泊,莫斯科学过农机,上山下乡干过杂活,这些经历没什么惊奇,也没留下英雄色彩。直到他回国,卷进这个新生政权的建设洪流,去农村,参与土改,做记录员做联络员,身上时时带着些清贫孩子的执拗和犟劲。他本来可以“躲清闲”,可主动报名前线,这决定没谁逼他做。有时候,这种选择更像肩上沉默压下来的石头,不是冲动,也非盲信,是浑浑噩噩里人对责任的死心眼。
![]()
在南非,三名飞行员兜兜转转,命运轨迹晦暗。他们分别叫利帕夫斯基、奥登达尔和里克特。咱也没法说这三人有多想轰炸朝鲜北部。现实点讲,他们拿了美国人的薪水,谁又不是在养家糊口?说到底,很多人以为飞行员都是狠心机器。可战后那个利帕夫斯基回国后一直喝闷酒,怨美国没兑现承诺,最后郁郁而终。奥登达尔运气稍好,勉强安度晚年,里克特甚至在一次民航事故中没能留在世上。他们的照片,后来一度流出网络,几乎没人记得了。大部分执行命令只是专业素养,无关是非。
**你说战争里谁是牺牲者?谁真正在枪口正对自己命运?反正他们都输得干脆。**
![]()
不过奇怪啊,这事其实也说不好。要是毛岸英没回头拿那份纸?是不是一切都改写了?但没发生的历史谁也猜不准。有人说如果美军飞机当天航线晚飞十分钟,或许志愿军指挥部根本没人。可是天知道历史会不会给你补课机会?所有偶然,遇上了大写的时代,就变成必然——甚至带点宿命。冷战背景下,朝鲜那点寸土和东西方意识形态撕扯得像麻绳,每根线都勒得喘不过气。
于是牵扯着三名南非飞行员和毛岸英的人生,半点不可控也全是必然。在我的视线里,这不过是一场按部就班的偶遇,像眼泪滴落卷宗一样,稳稳地砸中谁也无法更动的行程单。这里面,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谁能彻底摘清责任。
![]()
毛岸英死了。毛主席在文件背后写字手有点发抖,可没往国事流露半句痛。三名空军慢慢消耗自己,或者事故,或者破碎生活。那些年志愿军里没计数的年轻人,在异乡草地雪地安静合上眼。这些数据在后来的公开数据库里都有详细记载,志愿军朝鲜前线阵亡接近18万人,美国空军1949-1953年南非雇佣兵人数公式外流参照美联社2022年4月披露,不超过120人。
也不是所有人都信,命运只黑不白。有时候兵变了,飞机坏了,文件丢了。历史上的小故事都能搬上台面拆解一遍。比如毛岸英的遗体火化后,骨灰送到了沈阳,并非所有亲人都知情。外界一度流传过毛主席不肯让毛岸英进八宝山,这种说法后来被官媒推翻。其实那个年代政策口子很紧,家属的意见有时候比历史本身更脆弱。
![]()
关于南非飞行员的身份,网上多为杜撰,实际只有在战后破译的美军档案照见三人身份结论。1963年约翰内斯堡飞行遗孤诉讼资料显示,利帕夫斯基亲属提出生活困难申诉,经南非高等法院调取参战记录,间接坐实其参战事实。可是没几个人在乎他们后来的孤独——谁会记得这些战争中决策链上的小螺丝?
历史里,个人命运微不足道。你就是再会哭,再会喊,也挡不住机器碾压。
![]()
毛岸英和三名南非飞行员,都没选择自己的宿命。他们的故事没遗憾,也有。是非真假谁说得清?这种战争留给后人的更多只是冷漠记录和数字上的起伏,真要有人记得,反倒显得格格不入。谁知道几十年、几百年后,还有谁提起毛岸英?平民子弟、领导之子、外国雇佣兵,这一切加起来,最后只是一句说明:战争的确让每个人变成旁观者。
这一年过去,和平并没一夜降临。那些握枪、开飞机、慌乱奔逃的人,大部分继续过各自的日子。毛岸英的故事枯瘦、纠结又狼狈;南非飞行员的余生各奔西东。有的人活在现实的囚笼里,就算命大命小,最后也没什么能补偿这个世界的乱麻和冤魂。
![]()
而后来的我们,还在回味这段残酷插曲。事情既已这样,再无人能逆转历史轨迹。和平本不贵,关乎每个无名者。过好眼前生活,也就算对得起他们了。
#### 信息来源:
![]()
1. 兴化市人民法院:“学党史,铸忠诚”内部影像,2021.10.19。
2. 共青团中央公众号:“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又派谁去?”2020.11.25。
![]()
3. 美联社AP News,2022.4。
4. 南非高等法院历史档案,约翰内斯堡,1963年。
![]()
5. 中国志愿军阵亡人数,新华社统计数据,2023修订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