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工行App一看,存款、理财全没了,负债也显示为零!”10月29日晚,社交平台上大量网友的类似吐槽引发恐慌,事关老百姓“钱袋子”的工行App异常事件,迅速登上热搜。这场让无数储户手心冒汗的“惊魂夜”,到底是怎么回事?
![]()
储户集体“惊魂”:资产忽增忽减,有人慌到失眠
异常现象在10月29日晚间集中爆发,网友反映的问题五花八门:上海网友李女士称,自己10万元定期存款“不翼而飞”,余额显示为0;北京的张先生发现,名下基金持仓和收益全部清零,负债记录也凭空消失;还有网友遇到反向情况,原本几千元的存款突然显示“暴涨”到数百万元,短暂“暴富”后又恢复正常。
恐慌情绪快速蔓延,不少储户连夜拨打工行客服电话,甚至有网友赶往线下网点核实。“虽然知道可能是系统问题,但看到辛苦攒的钱没了,还是慌得一晚上没睡。”有网友的留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官方紧急回应:数据显示延迟,资金实际安全
10月30日,工行客服针对此事向媒体证实,确实收到大量用户反馈,问题核心是“App内金融资产数据显示延迟”。客服明确表示:“端口显示不准,但用户实际资金金额没有变动,不存在损失风险”,并建议用户“下午再尝试查询”。
不过客服也透露,暂时不清楚异常具体原因,技术人员正在紧急核实。这一回应虽缓解了部分焦虑,但仍有储户提出疑问:工行此前仅在10月17日发布过系统升级通告,此次异常并无提前通知;且按行业惯例,银行系统升级多选择凌晨或休息日等低峰时段,极少在工作日晚间引发大规模异常。
看似虚惊一场,这4点仍要警惕
截至10月30日下午,多数用户反馈App显示已恢复正常,这场风波暂定为“数据延迟乌龙”。但事关资金安全,即便虚惊一场,这几点安全常识必须牢记:
1.遇异常先核实,别慌着操作 发现资产显示异常时,先通过银行官网、线下网点或官方客服多重渠道核实,切勿反复刷新、转账或注销账户,避免操作失误引发真风险。
2.警惕“趁虚而入”的诈骗 类似系统异常后,诈骗分子可能伪造“银行客服”发送短信,以“账户解冻”“数据修复”为由索要验证码。牢记:银行不会通过短信索要密码或验证码,陌生链接绝不点。
3.保留证据很关键 截图保存异常页面、交易记录,若有客服沟通记录也一并留存,万一后续出现资金纠纷,这些都是重要凭证。
4.关注官方通报,不信谣不传谣 遇到金融类突发情况,以银行官网、官方公众号等权威渠道信息为准,不轻易相信社交平台的“小道消息”,避免加剧恐慌。
民生无小事,及时通报更安心
此次事件虽最终虚惊一场,但也暴露出金融机构应急通报的不足。储户对资金安全的敏感度极高,系统异常发生后,若能第一时间通过App弹窗、短信等方式发布提示,或许能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恐慌。
对普通人而言,这场风波也是一次安全提醒: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养成定期核实账户信息的习惯,遇到异常保持冷静。毕竟,守护“钱袋子”,谨慎永远没错。你遇到过类似的App异常吗?欢迎留言分享经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