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合肥,写到了合肥的机器人,写到了合肥的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深空探测和低空经济,合肥的网友不满意,说我们的EAST和BEST为什么不说?
为什么没说?因为我觉得这是个很深奥的问题,我自己都不能理解,怎么能好好地解释给网友呢?
![]()
当时听讲解的时候,我也是一头雾水啊。所以,如果下文有任何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原谅,我已经在尽我的能力理解了。
简单来说,EAST可以称它为全超导托卡马克,它做的试验是氘氘实验。
![]()
啥叫氘氘实验?
根据科普中国网上介绍,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而这个“氢”有三个同位素:氕、氘和氚。1938年,科学家首次发现氘和氚旋转碰撞时可发生聚变反应,并且产生能量。
现在,人们通过从海水里面提取氘和氚,让它们碰撞产生聚变反应,从而取得源源不断的能量。
![]()
合肥的EAST,实现零下269度与1亿度冰火两重天的系统集成,具有超高温、超低温、超大电流、超强磁场、超高真空的特点。
EAST在2025年已经实现可以在1亿度的温度下,核聚变反应能够坚持1066秒,目前,韩国的人造太阳,仅能坚持20秒,中国处于遥遥领先状态。
![]()
而BEST是EAST的升级版。
虽然EAST实现了氘和氚的聚变反应,可是它坚持的时间以及产生的能量还远远不够,要加一把火,让它能量完全爆发,那么功率还不够大,现在有了BEST,攻率一下子提升了3倍,如此以来,人们便有机会实现源源不断的核聚变,取得源源不断的能量。
为什么人们把BEST称之为“人造太阳”呢?
![]()
要实现核聚变,主要有引力约束、激光惯性约束、磁约束等方式。EAST装置的聚变反应采用的磁约束方式。采用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方法把聚变反应所需的物质控制在“磁笼子”里面不与器壁接触,磁场外用真空隔绝保护装置,这种原理的聚变反应称之为磁约束。
![]()
太阳产生的能量是核聚变反应产生的,现在,人们掌握了核聚变反应,便掌握了太阳的核心,称它为人造太阳恰如其分。
要说到磁约束聚变的开始,得从几十年前说起。
有个四川人叫陈春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从国外留学回国后,一直密切关注国外核聚变研究动态,为中科院开展托卡马克研究四处奔走,1972年10月,得到周总理批示,从而开启了我国磁约束聚变的研究。1973年,中科院在合肥科学岛成立“受控热核反应研究试验站”,1978年,又成立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可以说,核聚变研究并非凭空而出,而是几代科学家几十年的心血汇聚而成。
![]()
![]()
你或许还在想,人们为什么要造一个人造太阳呢?现在天上已经有了一个太阳,它又不会掉下来,又不会灭亡。
是的,天上的太阳一直都在,可地上的资源迟早会枯竭啊。例如汽车用的汽油,它不可再生,假如有了人造太阳,便可实现1升海水=300升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从此,地球会有用不完的电,它即安全高效,又清洁低碳。
![]()
钱是多,但是要省着点花,毕竟,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所以,合肥的BEST,可以说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是确确实实的国之重器。
![]()
![]()
在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我还真是见到了聚变堆,当然,只是1:1的模型,它只是聚变堆的8分之1,完整的聚变堆将由8个一模一样的聚变堆构成,现在园区的装备即将在2027年完工,距离我们见到人造太阳的成果已指日可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