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友常常会困惑:明明按时吃药、注意饮食,餐后血糖却还是飙高,或者一天里血糖时高时低,难以稳定。这并不是偶然——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早相胰岛素分泌延迟或消失,正是导致餐后高峰和全天血糖异常波动的核心原因之一。
早相胰岛素缺失:为什么餐后血糖难以迅速回落
正常情况下,进食后血糖上升会很快被感知,胰岛β细胞在进餐后约20–30分钟出现一个胰岛素分泌高峰,被称作早相胰岛素或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这个快速反应有助于抑制餐后血糖峰值并维持全天血糖稳定1-2。然而,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关键时段的胰岛素分泌明显延迟或不足,结果就是餐后血糖出现更高的峰值、回落更慢,全天血糖波动也更大,还会出现低血糖3-4。长期反复出现这种剧烈波动,会加速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退,并且与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上升相关,尤其是在中国人群中,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较为显著4。
GK如何影响血糖感知与早相分泌
葡萄糖激酶(GK)是参与血糖感知与下游调节的重要酶,主要存在于胰岛、肝脏、肠道等多个器官中5。血糖升高时,GK的活性上升,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肝脏糖原合成并抑制糖原分解,从而将血糖拉回到正常生理范围内5。研究显示,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GK的表达与活性显著下降:胰岛与肝脏中的GK表达可减少约 40%,肝细胞中 GK 活性可下降约50%6。当GK功能受损,葡萄糖刺激诱导的胰岛素分泌(GSIS)就会减弱,早相胰岛素不足或延后成为常见表现,进而导致餐后高血糖和血糖波动加剧6。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如何修复血糖感知力?
针对GK功能下降的问题,科学家们发现了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这一类药物。GKA能与GK结合,稳定其活性构型,提高其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从而使GK更快速、有效地发挥作用6-7。换句话说,GKA的目标是增强身体对血糖变化的识别和反应能力,通过包括恢复早相胰岛素分泌等手段,帮助人体恢复正常的血糖感知和自我调节能力6-7。
以GKA药物多格列艾汀为例,在其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改善β细胞功能的效果:无论是对于初治患者还是对于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仍未达标的患者,在使用多格列艾汀后,HOMA2-β(评估β细胞功能的指标)有明显改善8-9;联合二甲双胍使用24周后,受试者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下降约5.45 mmol/L,血糖波动显著减小8。动物实验也支持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修复作用 10。
血糖管理的难点不仅在于把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下来,更在于减少每天的血糖异常波动、恢复人体的血糖稳态。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通过靶向血糖传感器GK,帮助修复这种感知力,为改善餐后血糖和总体稳态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最后,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进行,结合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才能实现更稳定、更安全的血糖控制。
*本文仅用于疾病教育,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谨遵医嘱用药。
参考文献:
1.王琛,洪天配.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7, 15(8):2.
2.高妍.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1. 19(5): 384-386.
3.Pang C, Bao YQ, Wang C, et al. Chin Med J (Engl)., 2008, 121(21):2119-23.
4.母义明, 纪立农, 杨文英, 等.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24(05):385-392.
5.赵紫楠, 史琛, 胡欣,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03):245-250.
6.朱大龙,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3, 15(8): 703-706.
7.Feng L,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4, 26(2):745-753.
8.Yang W, Zhu D, Gan S, et al. Nat Med, 2022, 28(5): 974‑981.
9.Zhu, D., Li, X., Ma, J.et al.Nat Med28, 965–973 (2022).
10.Wang P, Liu H, Chen L, et al. J Diabetes Res, 2017, 2017: 58126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