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加班、外卖续命、压力爆表……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模式,正悄悄让心脏亮起红灯。许多人总以为“心梗是老年病”,却不知近年来35岁以下心梗患者占比激增,甚至20岁出头突发心梗的案例屡见不鲜。心脑血管科医生史常梅提醒:年轻人对身体的“钝感”,可能成为致命隐患。以下5个隐蔽前兆,一旦出现务必警惕!
![]()
1. 胸痛“伪装术”:误认为胃痛或肩颈劳损
年轻人常将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归因于“吃撑了”或“久坐肩酸”。但心梗引发的胸痛往往持续15分钟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仍不缓解,且可能向左肩、下颌甚至背部放射。若疼痛伴随冷汗、面色苍白,需立即就医。
2. 呼吸困难:躺平反而更难受
心肌缺血导致左心功能下降,可能引发静息状态下的呼吸费力,平卧时加重,坐起后稍缓解。年轻人若突然出现“没运动却喘不上气”,或夜间被憋醒需垫高枕头,可能是心梗的“隐性警报”。
3. 消化道“迷惑行为”:恶心呕吐当胃病
下壁心肌梗死易刺激迷走神经,引发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常被误认为急性肠胃炎。若呕吐后症状不缓解,且伴随冷汗、心跳加速,需高度怀疑心梗。
4. 全身冷汗:黏腻感与环境无关
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突发全身湿冷,皮肤黏腻如“浸透衣物”,常伴随无力、虚脱感。这种冷汗与普通疲劳出汗截然不同,往往突然发生且程度严重,需立即平卧并呼叫急救。
5. 心悸+头晕:心脏“漏跳”的危机
心肌缺血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不规则、漏跳感,或因心输出量下降导致头晕、眼前发黑。若频繁出现不明原因心悸,或突然晕厥,需紧急排查心梗风险。
医生支招:年轻人如何护心?
·饮食:减少外卖、油炸食品,多吃全谷物、深海鱼和蔬菜。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久坐。
·作息:拒绝熬夜,保证7小时睡眠。
·体检:40岁以下每2年查血脂、血糖,有家族史者每年做心电图。
史常梅医生提醒:心梗不是“老年专属病”,年轻人更需警惕身体的“求救信号”。出现上述症状时,切勿硬扛或自行用药,黄金救治时间仅120分钟,及时就医才能挽救生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