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间8点,由美国、埃及和卡塔尔联合批准的最后通牒正式到期——哈马斯未按调解人要求撤出加沙“黄线”后方区域。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援引匿名美国官员消息称,哈马斯已通过埃及和卡塔尔渠道获知“24小时撤离令”,但截至期限届满仍未采取行动。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政府随即表态,将“依据停火协议采取干预措施”,攻击黄线以内的哈马斯目标。
所谓“黄线”并非天然地理分界,而是10月10日生效的停火协议划定的临时军事控制线。
以军已沿该线设置3.5米高的黄色条纹混凝土柱,实际控制加沙地带53%的区域,且标识位置较协议规定向外推进数百米。
这条分割加沙东西两部的界线,本允许哈马斯在红十字会协调下进入以控区搜寻人质遗体。
但以色列国防部长伊斯拉埃尔・卡茨自10月19日起实施“自由开火政策”,任何靠近黄线者均可能遭无人机扫射或枪击,已造成日均2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
“我们连黄线在哪都不知道,回家就遭枪击。”汗尤尼斯居民穆罕默德的房屋位于黄线东侧以控区,他的遭遇成为加沙民众困境的缩影。
![]()
难民国际组织指出,这条“临时界线”正呈现永久化趋势,以色列媒体已开始称其为“新边界”,卫星图像显示以军正沿線修建瞭望塔与军事哨所。
此次对峙源于停火协议的执行僵局。
根据美国斡旋的协议,哈马斯需在两周内移交28具遇难人质遗体及20名幸存者,以换取以色列释放1900余名巴勒斯坦囚犯。
但截至10月30日,哈马斯仅归还17具遗体,且被曝伪造搜救现场。
以色列军方10月30日公布的15分钟无人机视频显示,哈马斯成员在加沙城图法社区将27岁人质奥菲尔・扎尔法蒂的遗体埋入新坑,随后挖掘“重现”搜救过程,期间还邀请红十字会人员见证。
更令人震惊的是,扎尔法蒂的遗体早在两年前便已找到,此次被分成三部分分批次移交,其母亲被迫举行三次葬礼。
![]()
红十字会事后声明称“事先不知遗体被转移,伪造行为不可接受”,但承认现场无法干预。
哈马斯辩解称“废墟清理困难导致进展缓慢”,但以色列官员反驳这是“蓄意拖延”,并指出至少两名人质的遗体可立即归还。
以色列国防军已证实,哈马斯此前上演的“遗体归还仪式”所用遗骸,实际发现时间可追溯至两年前。
停火协议已多次遭遇冲击。
以色列军方此前奉内塔尼亚胡之命,以“哈马斯发动致命袭击”为由恢复空袭,造成至少100名加沙民众死亡。
卡茨证实,空袭是对哈马斯违反协议的回应,而黄线区域的武装滞留让以军“失去耐心”。
当前加沙210万幸存者中,半数因黄线阻隔无法返乡,只能挤在西部半区的废墟中。
停火第二阶段谈判更陷入僵局:哈马斯拒绝解除武装,以色列右翼势力反对进一步撤军,多国稳定部队接管计划无从推进。
难民国际组织主席警告,黄线的固化正在“实现对加沙的渐进式吞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