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板,机票我已经全部退掉了。"我握着手机,声音平静得连自己都感到意外。
电话那头沉默了三秒,然后爆发出暴怒的咆哮:"你疯了吗?明天就要出差!九个客户的会议你让我怎么办?"
"那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办?"我反问道,"垫付三万多的机票钱,您说等月底报销,可这已经是第四个月底了。"
"你这是在威胁我?"
"不,我只是在保护自己。"我挂断了电话,手却在微微颤抖。
五年了,从一个刚毕业的小白到现在的销售总监,我为这家公司付出了太多。可是当我真的需要公司支持的时候,得到的却总是一句"再等等"。
这一次,我决定不再等了。
01
回想起来,一切都要从三年前那个夏天说起。
那时我刚升职为销售主管,意气风发地接手了华东区的业务。公司正值快速扩张期,订单如雪花般飞来,而我们这些销售人员也开始频繁出差。
"小林,你先垫付一下差旅费,月底统一报销。"财务经理王姐总是这样说,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起初我并不在意。几百块的住宿费,一千多的机票钱,对于刚涨薪的我来说不算什么。况且公司承诺月底就能报销,我也就没太放在心上。
第一次垫付是去广州见客户,来回机票加住宿总共花了两千三。我小心翼翼地保存好每一张发票,甚至还拍照备份,生怕丢失了无法报销。
月底如期而至,我满怀期待地提交了报销申请。
"这个月资金周转有点紧,下个月初一起给你。"王姐歉意地笑笑,"公司最近拿了几个大项目,前期投入比较多。"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毕竟公司正在上升期,现金流紧张也是正常的。
可是下个月初变成了下个月中,下个月中又变成了下个月底。两千三百块钱就这样一拖再拖,直到我都快忘记这回事的时候,才终于到账。
"以后会按时的。"王姐保证道。
我信了。
第二次垫付金额更大一些,去上海参加行业展会,三天两夜花了将近四千。这一次我学聪明了,不仅保存好发票,还做了详细的账目记录。
然而这四千块钱的报销周期更长,整整拖了两个半月。期间我催促过几次,得到的回复都是"快了快了,这几天就能下来"。
到第三次垫付的时候,金额已经达到了六千多。我开始有些不安,主动找到了直属上司张总。
"放心吧,公司不会亏待你的。"张总拍拍我的肩膀,"你看你这几个月业绩多好,年底奖金肯定少不了你的。"
"我不是担心奖金,我是希望报销能够及时一点。"我小心翼翼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理解理解,我去跟财务沟通一下。"张总爽快地答应了。
可是沟通的结果仍然是"再等等"。
就这样,垫付成了我工作中的常态。每一次出差前,我都要先考虑自己的银行卡余额是否充足,然后在心里默默计算这笔钱什么时候能够收回。
最初的不安逐渐变成了习惯,习惯又慢慢演变为麻木。我甚至专门办了一张信用卡,用来应对这些垫付支出。
那时的我还天真地以为,只要努力工作,做出好业绩,这些小问题都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我错了。
02
转折点出现在去年春天。
公司拿下了一个重要客户,需要我带队去深圳做项目对接。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直接关系到我能否升任销售总监。
"这次很重要,你带着小王和小赵一起去,务必拿下这个客户。"总经理亲自找我谈话,眼神中满含期待。
三个人的差旅费用,光机票就要九千多,加上住宿和餐饮,总预算接近两万。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能不能先预支一部分?"我试探性地问道。
"你也知道公司最近在搞新产品研发,资金确实紧张。"总经理为难地摇摇头,"要不你先垫着,项目成了我亲自批报销,绝对优先处理。"
看着总经理真诚的眼神,我咬咬牙答应了。
那次深圳之行非常成功。客户对我们的方案很满意,当场签下了三百万的合同。我激动地第一时间给公司打电话报喜,电话里传来同事们的欢呼声。
回到公司后,我被当作英雄一样庆祝。总经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表扬了我,还当众宣布提拔我为销售总监。
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可是当我提交那次深圳出差的报销申请时,等来的仍然是那句熟悉的话:"资金周转有点紧,再等等。"
"不是说项目成功了就优先处理吗?"我忍不住问道。
"是啊,但是这个项目的回款需要时间,你再耐心等等。"财务经理王姐依然是那副无奈的表情。
两万块钱就这样被拖着,一拖就是半年。期间我的信用卡账单越来越高,每个月光还利息就要好几百。
更让我心寒的是,公司用我谈下的这个大客户做宣传,在各种场合吹嘘自己的业务能力,可是对于我垫付的那些钱,却始终采取拖延策略。
我开始明白,在公司眼里,员工垫付差旅费是理所当然的,反正钱迟早会还,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至于员工因此承受的资金压力和心理负担,他们并不关心。
那半年里,我无数次想要提出异议,可是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毕竟刚升职,不想给领导留下"斤斤计较"的印象。
直到有一天,我听说公司刚买了三辆新的商务车,每辆都要四十多万。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不是公司没钱,而是他们根本不把员工的垫付当回事。
03
升任销售总监后,我的出差频率更高了。
几乎每个月都要带团队去外地拜访客户,每次都是三到五个人的规模。机票、住宿、餐饮、交通,一次出差下来少则一万,多则两三万。
而公司的态度依然没有改变:"先垫着,月底报销。"
我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在一次部门会议上,我提议设立差旅预付金制度,让员工不用垫付现金。
"这个想法很好,我们研究研究。"张总点头表示赞同。
可是"研究研究"就像一个黑洞,所有的建议都会被吸进去,然后再也没有下文。
几个月后我又提起这件事,得到的回复是:"财务系统改造还需要时间,暂时还是按原来的方式执行。"
与此同时,我发现公司在其他方面的花钱却毫不含糊。老板换了一辆奔驰S级,办公室重新装修,甚至还在高档写字楼里租了一层作为展示厅。
而我们这些销售人员,依然在为垫付的差旅费苦等报销。
最让我愤怒的是,公司开始把我们的垫付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福利"。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HR会特别强调:"我们公司的销售团队很团结,大家都愿意为公司分担资金压力。"
分担资金压力?说得好听,实际上就是让员工给公司提供无息贷款。
到了去年底,我统计了一下自己全年的垫付金额:十二万三千元。
这个数字让我震惊。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一万五,等于我无偿借给公司八个月的工资。
更可怕的是,其中有四万多到现在还没报销下来,理由依然是"资金周转问题"。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这样的公司,真的值得我继续付出吗?
转机出现在今年三月。
公司接到一个大项目,需要我带九个人的团队去北京做为期一周的客户对接。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出差规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商务洽谈。
"林总监,这次就看你的了。"总经理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个项目如果能拿下,公司今年的业绩目标就能提前完成。"
十个人的机票、住宿、餐饮,预算超过了三万元。
"能不能这次预支一下?"我再次提出了申请,"金额比较大,我个人资金确实有困难。"
"你看,公司刚投了一个新项目,现金流确实紧张。"总经理为难地摇摇头,"要不你先想想办法?项目成功了,我保证第一时间给你报销。"
又是这句话。又是这个承诺。
我看着总经理真诚的表情,心里却五味杂陈。三年了,我听过无数次这样的承诺,可是真正兑现的又有几次?
04
那天晚上,我坐在家里的书房里,翻看着自己这几年的差旅报销记录。
一张张发票,一笔笔账目,记录着我为公司垫付的每一分钱。有些已经报销了,但大多都超过了承诺的时间;有些到现在还在"处理中",理由千奇百怪。
我仔细计算了一下,从入职到现在,我总共为公司垫付过四十三万元。这个数字让我自己都感到震惊。
四十三万,相当于我三年的工资总和。
更让人寒心的是,目前还有十一万多没有报销下来。有些是去年底的出差费用,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前年。
我拿起计算器,算了算这些钱如果存银行定期,一年的利息就有好几千。而公司呢?不仅免费使用我的钱,还要让我承担信用卡的利息支出。
妻子推门进来,看到我满桌子的发票和账单,皱起了眉头。
"又在算这些?"她坐到我身边,轻声说道,"你看你,为了这些钱把自己搞得这么累。"
"不是钱的问题。"我摇摇头,"是原则问题。"
"那你为什么不拒绝?"妻子直接问道。
我愣住了。是啊,我为什么不拒绝?
"因为怕影响工作关系?因为怕被认为不合群?还是因为怕失去这份工作?"妻子一连问了三个问题,每一个都戳中了我的内心。
我沉默了很久,最后苦笑着说:"可能都有吧。"
"可是这样下去,你什么时候是个头?"妻子握住我的手,"你看看你现在的状态,每天为这些报销的事情焦虑,连觉都睡不好。"
确实如此。最近几个月,我经常失眠,脑子里总是想着那些没有报销的钱。有时候半夜醒来,会忍不住计算这些钱的利息损失。
"要不然你换个工作?"妻子建议道。
"不容易。"我摇摇头,"现在这个位置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而且说实话,除了报销慢一点,其他方面公司对我还是不错的。"
"报销慢一点?"妻子瞪大了眼睛,"十一万块钱拖了这么久,你叫慢一点?"
我无言以对。
那一夜,我想了很多。想起刚入职时的雄心壮志,想起第一次垫付时的毫不在意,想起一次次被承诺却一次次被失望的经历。
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在这个泥潭里越陷越深了。
第二天上班,我鼓起勇气找到了总经理。
"关于北京出差的费用,我希望公司能够预支。"我直截了当地说道。
"这个确实有困难。"总经理依然是那副为难的表情,"要不你再想想办法?"
"那如果我拒绝垫付呢?"我问出了藏在心里很久的话。
总经理的表情变了,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林总监,你这是什么意思?公司这么培养你,关键时刻你不愿意为公司分担一点困难?"
"我已经分担了三年,垫付了四十多万。"我平静地说道,"现在还有十一万多没有报销。"
"那不是都会还给你的吗?"总经理不以为然,"又不是不还。"
"什么时候还?"我追问道。
总经理沉默了几秒,然后说:"这样吧,北京项目结束后,我优先处理你的报销。"
又是"优先处理",又是一个模糊的承诺。
我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那一刻,我做了一个决定。
05
我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思考这个决定的后果。
拒绝垫付,意味着可能失去这次重要的项目机会;意味着可能在公司内部被贴上"不合作"的标签;意味着我的职业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
但是继续忍耐,意味着我要再次承担三万多元的垫付压力;意味着我要继续这种没有尊严的工作方式;意味着我永远无法摆脱这个恶性循环。
晚上回到家,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
"我支持你。"妻子没有犹豫,"一个连基本的差旅费都要员工垫付的公司,不值得你这样付出。"
"可是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公司肯定会对我有意见。"我还是有些担心。
"那又怎样?"妻子反问道,"难道你要一辈子这样下去?难道你要一直当公司的活期存款?"
妻子的话让我彻底坚定了决心。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公司,直接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
"关于北京项目的差旅费,如果公司不能预支,我建议取消这次出差。"我开门见山地说道。
"什么意思?"总经理皱起了眉头。
"意思就是,我不会再垫付任何差旅费用。"我平静地说道,"如果公司有出差需要,请提前支付相关费用。"
总经理的脸色变了:"林总监,你这是在跟公司讨价还价吗?"
"不,我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没有退缩,"劳动法规定,员工不应该承担本应由公司承担的经营成本。"
"你威胁我?"总经理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我没有威胁任何人。"我依然保持着平静,"我只是希望公司能够按照正常的财务流程办事。"
总经理沉默了很久,然后冷冷地说:"行,我知道了。你可以走了。"
我转身离开办公室时,心跳得很厉害。我知道,我已经和公司的管理层彻底撕破了脸。
下午,张总找到了我。
"林总监,你上午跟总经理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张总试图缓和气氛,"大家都是为了公司好,有什么事情可以商量嘛。"
"张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看着他的眼睛,"如果是你,愿意无偿借给公司十几万块钱吗?"
张总愣住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而且这十几万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我继续说道。
"这个......"张总支支吾吾,显然也觉得这种做法确实有问题。
"所以,我的要求很简单,公司如果需要员工出差,请提前支付费用。"我态度坚决,"这是最基本的商业规则。"
张总想了想,最后说:"我去跟总经理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想个办法。"
两个小时后,张总回来了,脸色有些难看。
"总经理说了,如果你不愿意配合公司的工作安排,公司也不会勉强。"张总小心翼翼地转达着总经理的意思,"北京项目暂时搁置,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再说。"
我笑了。这就是公司的态度:要么你妥协,要么项目黄了。
"那就搁置吧。"我淡淡地说道。
当天下午,我接到了财务部的电话,通知我去订北京的机票。
"不用了。"我直接拒绝,"项目已经搁置了。"
"什么?"财务小李显然不知情,"总经理让我通知你尽快订票,明天就要出发。"
我明白了,这是公司的最后通牒。要么我屈服,自己垫付费用去北京;要么我坚持,承担项目失败的后果。
我拿起手机,拨通了订票平台的客服电话。
九张机票,每张三千二百元,总价值两万八千八百元。
"您好,我要订购北京的机票......"我开始报出乘客信息。
订完票后,我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机上的订单确认信息,心情复杂得无法形容。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为公司垫付差旅费了。
晚上回到家,我把今天的经过告诉了妻子。
"你订了?"妻子有些意外。
"订了。"我点点头,"但是......"
我停顿了一下,看着妻子关切的眼神,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
"但是我准备在出发前把票全部退掉。"
妻子愣住了,然后慢慢地笑了起来:"好,我支持你。"
那一夜,我睡得很沉,没有失眠,没有焦虑。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我终于要为自己做一次决定了。
第二天上班,公司里的气氛有些微妙。同事们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显然昨天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上午十点,总经理的秘书通知我去开会,讨论北京项目的具体安排。
我走进会议室,看到九个团队成员都已经坐好了。大家的表情都有些紧张,显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林总监来了。"总经理看了我一眼,语气平淡,"大家准备一下,下午两点的飞机。"
我看了看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我精心挑选的业务骨干,都对这次北京项目充满期待。
"机票都订好了吗?"总经理问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我。
我深吸一口气,掏出手机,点开了订票软件。
九张机票的退票按钮就在我眼前,只要轻轻一点,三万块钱就不用我垫付了。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我也很清楚。项目会失败,团队会失望,我在公司的声誉会彻底毁掉。
我的手指停在屏幕上,久久没有按下去。
整个会议室静得可怕,每个人都在等待我的决定。
总经理看着我,眼神中带着一种胜利者的得意,仿佛在说:"看,你还是会妥协的。"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
是银行发来的信用卡账单提醒:本月应还款金额:¥23,847元。
两万三千多的信用卡债务,大部分都是为公司垫付的差旅费造成的。
我看着这个数字,心里的最后一丝犹豫消失了。
我抬起头,环视了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然后平静地说道:
"不好意思,各位同事,北京的行程可能要取消了。"
说完,我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开订票软件,手指毫不犹豫地点了下去。
06
"退票成功,退款将在3-5个工作日内到账。"
手机屏幕上的这行字让整个会议室瞬间炸锅了。
"什么情况?"
"机票退了?"
"林总监,这是什么意思?"
九个同事七嘴八舌地问着,脸上写满了困惑和震惊。他们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马上要出发的项目突然被取消了。
总经理的脸色铁青,拳头紧紧握着,青筋暴起:"林志华!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我很清楚。"我平静地回应,"我在拒绝继续为公司提供无息贷款。"
"无息贷款?"总经理冷笑一声,"这是差旅费!公司会报销的!"
"什么时候报销?"我反问道,然后掏出手机,打开记录页面,"我这里有一笔去年11月的差旅费,1万3千元,到现在还在'审批中'。还有今年2月的8千7百元,3月的1万2千元......"
我一笔一笔地念着,每念一笔,总经理的脸色就难看一分。
"总共11万4千元,最长的已经拖了8个月。"我合上手机,"请问总经理,这叫及时报销吗?"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同事们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我竟然被拖欠了这么多钱。
"那...那也不能因为这个就影响项目进度啊!"总经理强辞夺理,"公司的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公司利益?"我站起身来,"那请问总经理,您愿意为公司垫付11万块钱吗?"
总经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没有出声。
"既然您不愿意,凭什么要求我愿意?"我环视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各位同事,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有多少人也在为公司垫付差旅费?"
小王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我上个月垫付了5千多。"
小赵也举起了手:"我垫付了8千。"
接着,一只只手陆续举起。九个人中,竟然有七个都在垫付差旅费。
"大家被拖欠多长时间了?"我继续问。
"两个月。"
"三个月。"
"我的已经四个月了。"
听着同事们的回答,我心里五味杂陈。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在承受这种痛苦,整个销售部门的人都在为公司提供"无息贷款"。
"够了!"总经理终于爆发了,"林志华,我现在以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正式警告你,如果你不立即重新订票,我就按照违反工作纪律处理你!"
"处理就处理。"我毫不退让,"但是我有一个条件,把拖欠我的11万4千元先结清,然后预支这次北京项目的全部费用,我立即重新订票。"
"你这是在敲诈!"总经理拍桌而起。
"我这是在要求公司履行正常的财务义务。"我针锋相对,"预支差旅费是很多正规公司的标准做法,我们公司为什么不能做到?"
总经理被问得哑口无言。
这时,财务经理王姐推门进来,脸色慌张:"总经理,出问题了,客户打电话来问为什么我们的团队还没到北京,他们在酒店等了一上午了。"
整个会议室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
客户在等,项目要黄,责任该谁来承担?
总经理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其他同事,最后把目光落在王姐身上:"财务部门为什么不能先预支差旅费?"
王姐为难地说:"总经理,这是您定的规矩啊,说是为了控制成本......"
"现在情况特殊!"总经理打断了她,"马上给林总监预支北京项目的全部费用!"
"好的。"王姐赶紧点头,然后看向我,"林总监,您需要多少?"
"三万二千元。"我报出了确切数字,"九个人七天的全部费用。"
"马上办!"王姐转身就要走。
"等等。"我叫住了她,"还有我之前被拖欠的11万4千元,一起结清。"
总经理的脸色再次变化:"你别得寸进尺!"
"我没有得寸进尺。"我平静地说道,"我只是要回属于我的钱。如果这11万4千元不结清,我就不去北京。"
"你......"总经理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小王突然开口了:"总经理,我也要求结清我的垫付费用。如果不结清,我也不去北京。"
"我也是!"小赵紧随其后。
"还有我!"
一个接一个,七个垫付过差旅费的同事全部站了起来,表达了同样的要求。
总经理彻底傻眼了。他怎么也没想到,我的"反抗"会引发连锁反应,整个销售团队竟然联合起来了。
"你们...你们这是要造反吗?"总经理声音都有些颤抖。
"我们没有造反。"我代表大家回答,"我们只是要求公司按照正常的商业规则办事。员工不应该承担本应由公司承担的运营成本。"
王姐站在一旁,进退两难。她看看总经理,又看看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算了!"总经理终于妥协了,"王姐,把他们的钱都给结清!然后立即预支北京项目的费用!"
"好的好的!"王姐如释重负,赶紧跑去财务部办手续。
总经理看着我们,眼神复杂。愤怒、无奈、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
"林志华,你赢了。"他最后说道,"但是这样的事情,我希望不要再发生第二次。"
"只要公司不再要求员工垫付差旅费,就不会有第二次。"我回答道。
总经理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07
半个小时后,我的手机收到了银行到账提醒:¥114,000元。
十一万四千元,终于回到了我的账户。
同事们也陆续收到了自己的垫付费用。小王兴奋地给我看他的到账短信:"林总监,谢谢你!要不是你带头,我们可能还要被拖几个月!"
"是啊,我早就想说这件事了,但是不敢。"小赵也过来表达感谢,"还是你有勇气。"
其他同事也纷纷过来致谢。我发现,原来大家对垫付差旅费这件事都有怨言,只是没有人敢第一个站出来。
而我,只是恰好成了那个"第一个"。
十分钟后,王姐拿着一沓现金过来了:"林总监,北京项目的预支费用,总共三万二千元,您清点一下。"
我接过钱,厚厚的一沓,分量很重。这是我第一次在出差前就拿到全部费用,感觉很不真实。
"谢谢王姐。"我说道。
"应该的应该的。"王姐连连摆手,"其实我早就觉得让员工垫付不合适,但是......"
她没有说完,但我明白她的意思。财务部门也是执行者,真正的决策权在总经理那里。
拿到钱后,我重新打开订票软件,开始预订北京的机票。
"还能订到今天下午的吗?"小王担心地问。
"应该可以,我查查看。"我一边查询一边说,"实在不行就订明天早上的,跟客户解释一下。"
幸运的是,下午4点还有一班飞北京的航班,刚好有10个座位。我毫不犹豫地全部订下了。
"搞定!"我向大家宣布,"4点的飞机,大家赶紧收拾一下,2点半出发去机场。"
同事们欢呼起来,赶紧回到各自的工位收拾行李。
我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机上新的机票订单,心情五味杂陈。
这一次,我不需要担心三万多的垫付压力;不需要计算信用卡的还款日期;不需要为报销时间而焦虑。
这种感觉,真好。
下午两点,团队集合完毕。大家拖着行李箱,精神饱满地准备出发。
走出公司大门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这栋熟悉的办公楼。在这里工作了五年,这是第一次感觉如此轻松。
"林总监,您真厉害!"坐在出租车上,小王还在兴奋地议论着上午的事情,"您刚才退票的时候,总经理的脸色可精彩了!"
"是啊,我们在场的人都傻眼了。"小赵也笑着说道,"没想到您真的敢这么做。"
"其实我也没想到会这样。"我实话实说,"但是有些事情,总要有人第一个站出来。"
"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垫付费用了。"小王感慨道。
"是的。"我点点头,"这对大家都是好事。"
飞机准时起飞,透过舷窗看着渐渐远去的城市,我想起了刚才总经理说的那句话:"你赢了。"
我真的赢了吗?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确实赢了。我不仅要回了被拖欠的钱,还为自己和同事们争取到了应有的权益。
但从更大的层面来说,这不应该算是"赢",因为我们要求的本来就是最基本的商业规则。员工不应该为公司垫付运营成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们只是要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尊严。
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时,已经是晚上7点了。我们直接赶到客户公司,为明天的正式会议做最后的准备。
客户对我们的到达表示欢迎,同时也询问了为什么航班延误的事情。
"临时有些内部协调工作。"我简单解释道,"不过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了。"
客户笑着点头,没有深究。
当晚在酒店里,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天发生的一切。从早上的愤怒,到中午的决绝,到下午的胜利,再到现在的平静,情绪跌宕起伏,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但是我不后悔。
有些事情,必须有人去做。有些规则,必须有人去改变。
我只是恰好成了那个人。
手机响了,是妻子发来的微信:"怎么样?顺利吗?"
我回复道:"很顺利。钱要回来了,以后再也不用垫付了。"
"太好了!我就说嘛,有些事情必须坚持原则。"
看着妻子的回复,我笑了。是的,坚持原则。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很大的勇气。
第二天的客户会议非常成功。我们的方案得到了高度认可,客户当场表示要签署合作协议。
会议结束后,客户的负责人私下跟我聊了几分钟。
"林总监,我很欣赏你们团队的专业性。"他说道,"但是我更欣赏的是,你们公司能够支持员工坚持原则。"
我愣了一下:"您是指?"
"昨天航班的事情。"他微笑着说道,"虽然你没有详细说,但是我大概能猜到发生了什么。一个连员工基本权益都不保护的公司,是不值得合作的。"
我没想到客户竟然看得这么透彻。
"谢谢您的理解。"我真诚地说道。
"不用谢。"他拍拍我的肩膀,"商业合作不只是看产品和价格,更要看合作伙伴的品格。你们今天展现出来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品格。"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原来,坚持原则不仅不会损害商业利益,反而可能为公司赢得更多尊重。
08
从北京回来后,公司里的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同事们看我的眼神变了,从之前的同情变成了敬佩。不少人私下找我聊天,感谢我带头争取权益。
更重要的是,总经理真的兑现了承诺。财务部门下发了新的规定:所有出差费用必须提前预支,不再要求员工垫付。
"这个规定早就应该有了。"王姐私下跟我说道,"其实我们财务部门也觉得让员工垫付不合适,现金流再紧张也不应该把压力转嫁给员工。"
"那为什么之前不提出来?"我好奇地问。
"说了也没用。"王姐苦笑道,"总经理认为这是控制成本的好方法,我们下面的人哪敢反对?"
"现在不是改了吗?"
"是啊,多亏了你的坚持。"王姐感慨道,"有时候改变确实需要有人站出来推动。"
一个月后,我意外地收到了总经理的谈话邀请。
"林总监,坐。"总经理的态度比之前温和了很多,"北京项目很成功,客户对我们的评价很高。"
"谢谢总经理。"我谦虚地回应。
"我今天找你来,是想和你谈谈那天的事情。"总经理直入主题,"说实话,当时我很生气,觉得你是在故意刁难公司。"
我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但是后来我想了想,你说的确实有道理。"总经理继续说道,"让员工垫付差旅费确实不合适,这是我们管理上的问题。"
"总经理能这样想,我很欣慰。"我真诚地说道。
"新的财务制度执行一个月了,效果很好。"总经理点点头,"员工的出差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也上升了。"
"是的,大家不用再担心资金压力,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所以我今天想正式向你道歉。"总经理站起身来,"是我之前的管理方式有问题,给你和其他同事造成了困扰。"
我没想到总经理会正式道歉,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应。
"同时,我也想对你表示感谢。"总经理继续说道,"如果没有你的坚持,我们可能还在用那种不合理的方式运营。"
"总经理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不,这不是应该做的。"总经理摇摇头,"能够在关键时刻坚持原则,需要很大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
谈话结束后,我走出总经理办公室,心情复杂。
这个结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得多。不仅问题得到了解决,还得到了管理层的认可。
但是我知道,这样的结果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我的坚持碰巧遇到了一个愿意反思和改变的管理者。
如果换做其他公司,其他领导,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下班后,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妻子。
"我就说嘛,坚持原则是对的。"妻子高兴地说道,"你看,不仅问题解决了,还赢得了尊重。"
"是啊,但是我在想,如果当初我没有那个勇气,是不是就会一直这样下去?"我感慨道。
"那当然。"妻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有些事情,如果没有人推动,永远不会改变。"
"那其他公司的员工呢?他们也在承受同样的困扰吗?"
"肯定有。"妻子点点头,"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样的勇气。"
我想起了那些可能正在为垫付费用而焦虑的员工们,心里有些沉重。
或许,我的经历可以给他们一些启发。
于是我决定把这次经历写下来,分享给更多可能遇到相同问题的人。
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想告诉大家:有些时候,改变只需要一个人的坚持。
当你觉得某种制度不合理,某种要求不公平的时候,不要只是忍受,要勇敢地说出来。
当然,这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就永远不可能有改变的机会。
我的故事并不特殊,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区别只在于,有些人选择了妥协,有些人选择了坚持。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坚持。
不仅仅是因为要回了那十一万多块钱,更重要的是,我为自己和同事们争取到了应有的尊严。
从那以后,每当我拿到出差预支费用的时候,心里都会涌起一种满足感。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原则的问题。
有些原则,值得我们去坚持;有些尊严,值得我们去争取。
即使要承担风险,即使可能面临困难,也不应该轻易妥协。
因为妥协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忍让一次,就会有下一次。
只有坚持,才能真正改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