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指尖在手机屏幕上不停滑动,当餐桌上的交流被短视频的声音打断,你是否意识到,那些本该温暖的亲子时刻,正悄悄被屏幕“偷走”?10月30日,南京市金陵河西学校小学部发出一份名为“亲子熄屏”的温暖倡议,呼吁家长每天放下电子设备一小时,用全情的陪伴告诉孩子:“宝贝,你比任何都重要。”
![]()
![]()
这份倡议并非简单地拒绝科技,而是旨在为宝贵的亲子时光“留白”。学校在倡议书中深情地写道,电子设备虽能带来便捷和娱乐,却无法替代父母温暖的拥抱、耐心的倾诉和面对面的交流。每天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提升表达能力、减少对电子设备依赖的关键。如何将这份美好的倡议落地?学校建议从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家庭行动开始——共同制订“亲子熄屏计划”,从细节做起,让“熄屏”成为生活常态。
![]()
![]()
首先,固定“熄屏”时段:每天设定至少1小时的“全家无屏幕时间”,如温馨的晚餐时光,放下手机、关掉电视,聊聊孩子在学校的趣事、家长工作的小收获,让餐桌变成“亲子交流小课堂”;睡前30分钟,用亲子阅读、讲故事、玩小游戏代替刷手机,让温馨的互动伴孩子安心入眠。其次,打造“无屏空间”:在家中设立“亲子互动角”,摆放书籍、积木、手工材料等,这里不允许电子设备进入。周末或节假日,带孩子走出家门,去公园放风筝、去郊外观察自然、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感受快乐,也让亲子时光在户外的阳光中更加鲜活。同时,做好“榜样示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家长要求孩子少看屏幕时,更要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刷手机、玩游戏,用行动告诉孩子:陪伴比屏幕更重要。此外,尊重“孩子的声音”:与孩子一起商量“熄屏规则”,如完成作业后可以看多久电子设备、周末如何分配“屏幕时间”和“亲子时间”,让孩子参与规则制定,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还能让“熄屏”约定更易坚持。
![]()
![]()
熄屏后玩什么?熄屏后的时光,如何填充?答案远比我们想象的简单和丰富。那些协力完成的挑战、一起挥洒汗水的运动、共享的阅读时光,都在无声地为孩子构建一生的安全感与幸福感。真正的陪伴,不在于形式多新奇,而在于心无旁骛地互动。
![]()
![]()
“亲爱的家长朋友,‘亲子熄屏’从签订一份《家庭熄屏公约》开始,从今晚的1小时开始,创造一个‘无屏幕干扰’的亲子时空。让我们用行动告诉孩子:宝贝,你比任何都重要。给予他们温暖陪伴,帮助他们无畏风雨,奔赴属于自己的灿烂未来。”学校坚信,当家长们按下“屏幕暂停键”,开启“亲子陪伴模式”,所收获的礼物将远超想象:更好的亲子关系,产生真实互动产生的情感连接;更强的专注力,得益于远离碎片化信息的轰炸;更健康的情绪,因为父母的关注是孩子最好的“情绪稳定剂”。
通讯员 糜梦逸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
学校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