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低空经济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期,也正在成为激活区域发展的新引擎。根据《2024中国低空物流发展报告》,中国低空物流市场规模已经由2020年的271.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81.8亿元,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200亿至1500亿元的规模,到2035年甚至有望达到4500亿~6050亿元。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的安全有序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与人才支撑,而核心技术突破、安全体系构建、专业人才供给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命题,也为相关高校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
就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CATA航空大会上,中国民航大学的亮眼表现,让业界看到了这所高校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硬核实力。
在这场大会中,中国民航大学的展区以航空安全为主线,展出的25项原创科研创新成果中,多项聚焦低空经济核心需求,比如低空运行态势监控系统、无人机ADS-B集成控制盒等,形成了从低空监视到无人机控制的完整技术链条。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实际应用的落地转化,为低空安全运营提供了实打实的“中航大方案”。
![]()
事实上,中国民航大学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卓越科研成就的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赛道上,该校也展现出强劲的综合实力和鲜明优势,其前瞻性布局甚至走在行业前列。
早在2020年,中国民航大学便开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成为较早涉足低空领域专业建设的高校。不仅如此,该校创新打造“民航基础知识+低空专业知识”的融合培养模式,推出低空智慧运行与管理、低空飞行器智能制造与维修等特色方向,让学生既掌握民航领域的扎实功底,又具备低空经济的专业技能,精准契合产业需求。
![]()
该校的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更是凸显核心竞争力。2025年5月举办的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研讨会暨校企供需对接会,吸引了147家政府主管部门、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参与,现场为学生提供千余个就业岗位,企业代表对该校学生的专业学识和综合能力给予充分肯定。
同时,中国民航大学也在积极开展“破圈”合作,与10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天津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携手宁河区政府建成天津首个低空经济创新产业园,还与深圳光明区政府共建低空研究院,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搭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端平台,让学生能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和实际项目。
![]()
在低空经济发展势如破竹的环境下,中国民航大学的表现无疑为意向报考该类领域的考生提供了一种选择——这里既有体系化的专业培养、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又有广阔的就业渠道和行业认可度,能让学生在低空经济的风口上找准定位、稳步成长,在低空领域“乘势而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