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他国试验计划,我已指示战争部启动对等核试验。”10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简短宣言,终结了美国32年的核试验暂停史。
尽管未透露具体细节,但“立即开始”的措辞暗示内华达试验场可能重启。
![]()
此举直接回应普京近期连续宣布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与“海神”核动力潜航器试验,标志着后冷战核军控体系彻底崩塌。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当天紧急灭火,称俄方试验“不构成核武测试”,试图将“核动力装备”与“核爆炸试验”进行技术切割。
特朗普特别强调,大国的核武库“五年内迎头赶上”,恰暴露其战略焦虑:CSIS智库显示大国核弹头已从2020年300枚增至600枚,正突破“最低威慑”门槛。
![]()
前美国军控署署长托马斯·康特里曼警告:“核动力载体与核弹头结合,意味着任何故障都可能引发切尔诺贝利式的核污染,却不受《全面禁试条约》约束。”
特朗普同日批准韩国建造核动力潜艇的决定,触发地缘政治连锁反应。这艘将在费城建造的潜艇,使韩国成为全球第7个拥有核动力潜艇国家。
尽管韩总统李在明声称“配备常规武器”,但军控协会执行主任金博尔指出,使用高浓缩铀的反应堆“距核武器仅一步之遥”。
日本自民党议员随即呼吁“重新讨论核共享”,而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社论认定“验证了先军道路正确性”。这种螺旋上升的对抗,正将东北亚推向核军备竞赛深渊。
![]()
2024 年 6 月 9 日俄罗斯袭击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尼古拉耶夫卡的斯洛维扬斯克热电厂概况
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于 10 月 30 日轰炸了顿涅茨克州的斯洛维扬斯克热电厂,造成两人死亡、多人受伤。
“这完全是恐怖袭击。正常人不会这样战斗,世界必须对这样的俄罗斯战争做出适当的反应,“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
目前尚不清楚这座容量为 830 兆瓦、位于斯洛维扬斯克郊外的发电厂目前是否正在运行和发电。
过去一周,乌克兰已有40%的火力发电厂遭系统性破坏。
DTEK首席执行官季姆琴科宣布全国进入“紧急停电”状态:“他们不仅要夺走光明,更要冻结乌克兰的意志。”数据显示,10月俄军对能源设施发动79次重点打击,是9月的三倍。
最残酷的对比在于时间点:袭击发生在欧盟承诺提供50台高压变压器的次日,凸显克里姆林宫“以黑暗对抗援助”的战略。
而且马上就要到寒冬了,普京明显想威胁要冻死乌克兰人。这就是他说的,乌克兰是兄弟之邦,是他要建立的“王道乐土”吗?
![]()
2024 年 8 月 8 日,哈尔科夫地区征兵办公室 (TCC) 的成员在城市关键地点的街道上巡逻,寻找适龄男子,以便被传唤到乌克兰哈尔科夫州哈尔科夫的征兵办公室报到
当能源工人在废墟中抢救设备时,后方的战争伤痕同样触目惊心。波尔塔瓦州克列缅丘克市征兵站,一名被动员男子掏出托卡列夫手枪射伤两名士兵。
现场视频显示,这名40岁男子在检查物品时突然掏出一把苏联时期的手机开火,高喊“我宁愿坐牢也不上前线”。
事件折射社会裂痕,尽管民调显示89%民众支持抗战,但兵役负担正加剧内部张力。
然而,俄乌战争的残酷,早已让双方都动用了囚犯作为士兵,这名想以犯罪逃避兵役的男子,他的希望很可能要落空了。
![]()
10 月 30 日,俄罗斯用一架 Italmas 远程无人机袭击了苏梅,击中了一个加油站
300公里外,苏梅加油站的火光映照出另一重威胁。俄军“意大利面”远程无人机命中油库,正在采访的苏梅TV台长特卡乔夫腿部被弹片击穿。
![]()
资料图:波兰米格29
波罗的海上空,两架波兰米格-29战机10月30日紧急拦截关闭应答器的俄军伊尔-20电子侦察机。
波兰作战司令部通报:“目标未提交飞行计划,沿加里宁格勒飞向瑞典方向。”这是72小时内第二次类似事件,10月28日同型号军机曾试图贴近波兰天然气管道航线。
俄军的挑衅性侦察与能源袭击形成战略呼应。瑞典国防大学分析师彼得·维登认为:“伊尔-20能探测电力设施电磁信号,为后续打击提供定位。”这种试探北约反应的行动,恰与俄军袭击斯洛维扬斯克热电厂同步发生,暗示克里姆林宫正测试西方红线。
“哈瓦那已成为征兵中心。”乌克兰外长西比哈10月29日宣布关闭驻古巴使馆时,揭露了一场跨大西洋的代理战争。
![]()
古巴国旗在蓝天的映衬下随风飘扬
军情局数据显示,1076名古巴公民通过“莫斯科建筑工”招募骗局加入俄军,部分人员已出现在波克罗夫斯克前线。乌克兰在联合国对解除古巴禁运决议投反对票,正是对“战时征募”的强硬回应。
这种外交打击具有象征意义:古巴曾是苏联时代对抗美国的桥头堡,如今重演代理人剧本。但基辅的应对展现新思维——用联合国投票权而非口头抗议施压,同时将使馆资源转向更关键战场。
正如总统办公室主任耶尔马克所言:“我们每关闭一个使馆,就在前线多开一条补给线。”
乌军总参谋部10月30日战报揭示消耗战规模:
俄军单日发射592架无人机,乌军拦截653架(含诱饵);
开战累计摧毁75,707架无人机,日均击落56架;
但俄军月产量已突破2.5万架,实现“以量补损”。
这种不对称消耗在能源防御中尤为残酷。乌防空部队坦言:“拦截成本是攻击的10倍——1枚‘匕首’价值1000万美元,而我军‘爱国者’拦截弹每发400万美元。”正是这种经济算盘,驱使俄军将电厂作为“性价比最高”目标。
国际援助同步加速。波兰宣布提供200台移动变电站,法国派遣EDF工程师修复高压线路,而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电网防护计划”正为关键设施安装防电磁脉冲装甲。
这些举措印证能源部长加卢先科的判断:“他们炸得越快,世界帮得越多。”
当前危机暴露乌克兰能源系统的致命弱点:集中式发电结构易受攻击。但转型已悄然启动——DTEK在文尼察州建设的分布式光伏网络,在本次袭击中独立维持医院供电;瑞典承诺的模块化核电站(SMR)将于2026年投产,届时将实现“去中心化供电”。
俄军的能源战反而加速绿色革命。正如泽连斯基在斯洛维扬斯克废墟前的誓言:“他们给我们黑暗,我们还以星空——那些太阳能板上的星光,将是未来乌克兰的灯火。”这场围绕电力的较量,终将照亮通往能源独立的道路。
暴力试图用黑暗征服生命,而生命总在黑暗中发明光明。俄军参谋部地图上标红的发电厂,终将成为乌克兰新能源网络的节点。正如历史反复证明的那样,所有以毁灭为目的的攻击,最终都成为新生的催化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